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知識滲透的高中生命科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穿插記憶,學習理解
有的醫學知識點與教學內容相關,應用這些醫學知識點進行滲透,利于學生理解與記憶生命科學知識,提高教學效率。例如,“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學內容與細胞內外溶液濃度差、滲透吸水等相關,課堂教學中可利用“水中毒”現象:若一次大量喝水而不補充鹽分的話,血漿中無機鹽濃度下降,細胞內溶液濃度大于細胞外,水分就會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造成“慢性水中毒”,人會覺得頭暈、口渴,嚴重的還會突然昏倒,極端情況下,還有可能致死。關于“神經調節”中的“突觸傳遞”,其中神經遞質發揮作用需要合成、釋放、傳遞、結合受體、降解再利用這么幾步。重癥肌無力是一種突觸后膜乙酰膽堿受體的自身免疫所致的遞質傳遞功能障礙慢性病;而抑郁癥患者的治療藥物如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抑制單胺氧化酶,促使突觸部位的兒茶酚胺含量(神經遞質)增多,產生抗抑郁作用。可通過病例分析,使學生理解神經遞質需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而后被酶降解的作用過程。
2教學知識點,理解鞏固
在“遺傳與變異”一章涉及多種人類遺傳病,讓學生理解人類遺傳病的病因及遺傳方式,遺傳概率的計算是本章節的教學重難點。例如,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形遺傳、血友病X連鎖隱形遺傳,學生對這些病癥的表現及病因充滿興趣,但對遺傳系譜圖的分析、遺傳方式、概率計算容易出錯,教學中可出示血友病在英國皇室中遺傳的系譜圖,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分析該病患者、攜帶者及其孩子的基因型,在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遺傳特點;對多基因遺傳病如高血壓等,可讓學生回家調查家族情況,繪制成遺傳系譜圖,通過課堂交流進行理解鞏固。
3應用選修課進行實驗探究
本校在高一年級開設《顯微鏡下的生物世界》選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的結構、特點;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由微生物引起的流行病;此外,涉及有關科學小實驗,如自制酸奶、自制葡萄酒等。在教學實踐中,將重點放在帶領學生開展自主實驗小課題上。例如,進行“面包防腐實驗”:設計對照組和實驗組,進行防腐實驗(加入鹽、糖、胡椒粉、干燥劑,或風干、放入冰箱等)。在實施實驗、記錄實驗結果后發現,加入胡椒粉的面包片最先發霉;風干的面包片最不易發霉。究其原因,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堿,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和粗脂肪等,可能會引起霉菌生長;水是生命之源,食物(面包)脫水能夠抑制霉菌的生長。此外,學生還進行了“微波爐輻射殺菌效果”、“不同清潔用品洗手效果”等實驗探究。學生初步踏入微生物學領域,在獲取知識、拓寬知識面的同時,獲得了研究的樂趣。
4時間的利用
根據生命科學知識點選擇難易適中的醫學知識,合理分配利用時間,也是進一步探究的方向。生命科學教學的課時有限,學生的精力也有限,教學中應盡量避免給學生增加額外的作業量。但針對某些生命科學前沿知識,不僅需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意識,還需學生在課外完成部分作業。例如,關于乳糖不耐癥、低血糖、動脈粥樣硬化等知識,可讓學生分小組課前預習,調查家族發病情況、制作遺傳系譜圖等;對于禽流感H7N9,讓學生課后了解禽流感病因、癥狀、診斷等知識。
作者:朱黎萍單位:上海市閔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