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方位多形式的新生入學教育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開端,踏實做好入學教育意義重大。突破傳統概念中新生入學教育起始于開學,持續時間短的束縛,跳出學校單方灌輸的教育模式,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和條件構建一套全方位、多形式的新生入學教育體系,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校入學教育;全方位;多形式
蔡元培先生曾說: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學生進入大學不應仍抱科舉時代的思想,以大學為取得官吏資格之機關。應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責,必須抱定為求學而來之正大宗旨,才能步入正軌。大學是每一個青年學子憧憬的圣地,在這里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在這里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新學期伊始,通過入學教育讓高校新生對大學有所認識,扎實扣好大學第一粒扣子。
一、入學教育的必要性
作為教育系統的一員,深知大學對于剛邁進校門的新生來說,是充滿好奇與未知的。而入學教育的必要性就在于滿足新生們的好奇、解答新生的未知,引導他們深刻認識身邊已然發生的變化并能夠快速地適應。
(一)入學教育是適應身份變化的需要。新生進入大學校園首先面臨的是身份的改變:(1)校內身份的變化。不少學生在中學時是佼佼者,擔任學生干部,而在人才濟濟的大學校園里大多數都成為了默默無聞的普通學生。(2)社會身份的變化。大學生意味著即將或者已經成年,離開家長、老師的溫室,生活需要獨立,思想需要獨立,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和要求也更高。
(二)入學教育是適應環境變化的需要。新生進入大學后,就是進入了新的“國度”,這里的一切都是嶄新的。一方面是學習的環境發生了改變。(1)學習內容的變化。中學時期的課程內容大同小異,主要都是基礎的文化知識;而大學的課程紛繁復雜,專業種類多種多樣,甚至天壤之別,并且課程內容更加精深、追求學科前沿。(2)學習方式的變化。中學學習以老師課堂講授為主,老師講解細致入微,學生的依賴性很大;大學強調的是啟發式教學,老師講課提綱概要,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學意識要求較高。(3)生活環境的改變。中學基本是本地就讀,飲食作息習慣基本相同,生活范圍以學校學習和家庭生活為主,起居多由父母包辦;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帶來了飲食的差異、語言的區別、習慣的不同,生活瑣碎也需要親力親為,同時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往往讓新生應接不暇。
(三)入學教育是適應管理和交往變化的需要。(1)管理的改變。中學主要是班主任老師的集中管理,考試合格、修滿年限方可畢業;大學面對的是一個管理系統,包括教務管理、學籍管理、宿舍管理等,學分成為衡量學生完成教學要求的標準。(2)交往的改變。大學被稱為半個社會,人際關系、交往范圍更為復雜、寬闊。以往的單一、被動的交往已然力所不及了。主動性成為大學交往的必要條件,全面的交往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提高素養、追求愛情、發展友誼的必備手段。
二、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
入學教育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適應性教育,為了使新生能夠更加迅速、行之有效地適應大學,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把握入學教育的內容。
(一)愛校榮校教育是基礎。通過向新生介紹學校的歷史、辦學特色、成就和發展;帶領新生參觀學校主要建筑設施,如圖書館、體育館、實驗室等;組織新生與知名老師、校友進行面對面交流,從而使新生在內心產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強化他們作為本校學生的自豪感和榮譽感,為其以后更好地學習、生活樹立信心、打下基礎。
(二)專業觀念教育是關鍵。大學的專業科類五花八門,而學生的主修專業往往只有一個。進行本專業的現狀、就業、師資的介紹,邀請老師、高年級同學交流專業學習方法等的專業觀念教育能幫助新生樹立正確的專業學習觀和專業自信,是新生開始專業學習的關鍵環節。
(三)理想信念教育是動力。理想信念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實現中國夢的民族信念和個人理想追求兩個層面。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幫助新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科學的成才觀、事業觀和幸福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激發為實現理想而奮斗的內在動力。(四)法規校紀教育是保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進行法規校紀教育是將規章制度內化為一種自我規范、自我約束的意識,進而外化成行為規范的保障。包括《學生管理規定》《學生行為準則》、學籍管理、成績考核、獎懲評定等。
三、全方位、多形式入學教育體系的構建
(一)全方位的理解。傳統的入學教育始于開學,持續約半個月。入學教育周期短,不能完全滿足新生對于新的學習、生活環境的適應。全方位的入學教育涵蓋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全方位的入學教育是過程性的教育,突破傳統的周期短的限制。將入學教育延伸為考生被錄取至開學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錄取結束后,工作人員對通過電話、網上提問的方式對學校環境、住宿、出行等進行咨詢的考生耐心解答,一份悉心準備的錄取通知書的郵寄,都是對準新生愛校榮校教育的一部分。開學典禮是整個入學教育的高潮而不是結束。開學典禮是新生進入大學校園的第一次重大集會,是新生感受學校校園活動氛圍、生活學習氣息的集中體現,也是院校展示自身魅力和實力的舞臺。這無疑將入學教育推向了高潮。另一方面,全方位的入學教育是整合性教育,結合家庭和時代環境,跳出學校單一進行教育的枯燥模式。自2018年秋,高等院校迎來了第一批以“00后”為主力的大學生集體,他們個性突出、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喜歡挑戰、充滿激情,“玩的酷靠得住”是他們的標簽和宣言。而家庭是學生的心靈港灣,家庭成員的言行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與家長要保持溝通、步調一致,順應社會的要求、響應時代的召喚。
(二)多形式的詮釋。本著立足院校資源、努力創新的原則積極開展多形式入學教育,筆者提出一點傳承、一點創新和兩點結合。一點傳承是堅持對一直以來挑選品學兼優的高年級同學擔任班主任助理制度的傳承。擔任班主任助理的同學,不僅成績優異而且大多是學生組織的負責人,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很突出。一方面減輕了班主任老師的管理重任,另一方面是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更接地氣,便于學校信息的上傳下達和學生管理。一點創新是手機、電腦的普及,社交軟件和自媒體的發達為入學教育開辟了一個新的陣地。學校、學院可以開通官方的微博、微信公眾號,權威信息和通知,便于學生及時知曉;學院、班級可以設立統一的QQ群、微信群,便于學生、老師之間交流和學院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動態的掌握。兩點結合:一是實踐活動與環境熏陶相結合。多數大學開學之初就會進行軍事訓練、迎新匯演等,還有各種形式的競賽(如宿舍文化節),組織新生積極參與到其中,使得新生能夠深入了解校園文化,感知校園活力,豐富大學生活。二是榜樣示范與課堂理論相結合。學生終歸還是要走進課堂的,通過系列專題講座、報告會的形式進行理論教育,同時與實踐案例相結合,列舉或邀請學生骨干、成功校友作為榜樣,敘說事跡、現身說法,發揮榜樣的力量,傳遞正能量。
四、結語
大學的目標是立德樹人,是培養有“夢想”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培養“陽光男孩”和“快樂女生”。師者的肩上也擔負著培養祖國未來的歷史重任,明確培養目標、準確學校定位、充分了解我們的教育對象的特點,才能有效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和途徑為我們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教育和服務。
【參考文獻】
[1]薛涌.誰的大學[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3.
[2]楊振武,馮剛.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7-68.
[3]王殿文.加強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2(6):78.[4]馮剛.輔導員培訓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8.
作者:趙詩坤 安 單位:天津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