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教育與農科教改革發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的理論基礎:農村教育改革的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問題是農村教育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它直接關系著農村教育改革的走向。農村教育改革的價值取向在近百年的歷史變遷中一直在游離與回歸之間徘徊。伴隨著我國近現展歷程,農村教育改革也歷經艱難險阻與苦苦抗爭。20世紀初,教育的主陣地移居城市,農村教育被當時政府淡忘。農村社會的日益衰敗,導致農村文化和農村教育也隨之衰落。黃炎培、晏陽初、陶行知、梁漱溟等教育家開啟農村教育改革的先河,以此來拯救危難時的中國。黃炎培與趙叔愚、馮銳等人商議,聯合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中華教育改革社、中華職業教育社及東南大學農科和教育科成立“聯合改進農村生活董事會”,分別在江蘇、河北等地開展農村教育改革實驗。晏陽初在對農村社會進行充分調研后,發現農村問題主要體現為四大病癥,即愚、貧、弱、私,于是邀請李景漢、陳筑山和湯茂如等人成立“鄉村教育實驗區”,將農民作為平民教育的主要對象,以“農民化”和“化農民”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通過學校式、社會式和家庭式的途徑實施文藝、生計、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以文藝教育培養農民的知識力,生計教育培養農民的生產力,以衛生教育培養農民的強健力,以公民教育培養農民的團結力,以此來攻克農村社會的四大病癥。陶行知回國后,全身心投入農村教育事業。他認為鄉村教育是“立國之根本大計”,普及教育重點應在農村,并提出“改造農村的根本問題是對農村教育進行根本改造”,建設適合鄉村實際生活的活教育。為此,陶行知在南京郊區創辦了曉莊鄉村師范學校,后又辦有試驗民眾學校、曉莊醫院等。梁漱溟同樣認識到鄉村建設與鄉村教育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鄉村建設應以鄉村教育為方法,而鄉村教育需以鄉村建設為目標。為此,梁漱溟創辦了鄉農學校,實行“政教養衛合一”,“以教統政”,并將學校式的教育和社會式教育“融合歸一”。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為落實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科教興農”戰略,黨和國家積極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一方面,“三教統籌”成為農村教育改革的重點方向,另一方面,注重農科教結合,共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如,1992年,《國務院關于實行農科教結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通知》明確指出,“培養一大批扎根于農村的科技力量,提高廣大農民的素質,是科教興農的重要環節”,開啟探索農科教結合的新模式;1994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縣、鄉兩級政府把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分級統籌管理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落實科教興農戰略”。由此可見,近現代以來的教育思想家們在農村教育改革歷程中奠定了“三教統籌”和“農科教結合”的理論基礎,近三十年來我們更是從宏觀層面上認識到農村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在統籌發展農村基礎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同時,將農業、科技與教育緊密結合,把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的普及、推廣結合起來,使之盡快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二、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的現實可能:農村教育改革的環境變化
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將發展目標定位于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這既是教育綜合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農村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之所以重提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那是因為農村社會轉型過程中,農村教育改革需要適應農村的新特點和新變化,統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協調發展,密切結合農業、科技與教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向前發展。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實現城鄉共同繁榮的根本,近些年來農村教育改革的環境變化為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促進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現代化提供了現實可能。
第一,農村教育改革的系列政策導向為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提供了現實可能。由于農村教育在我國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歷年來黨和國家在制定相關教育改革政策時都無一例外地將農村教育作為改革的重點和重心,政策導向偏重于對農村教育加大扶持力度,加強資金投入和教育資源優化配置。農村教育改革方向則立足和定位于服務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推進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譬如,2001年6月,教育部和農業部頒布實施《關于在農村普通初中試行“綠色證書”教育的指導意見》,使“農科教相結合”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發展的先進理念得到新的發展,在農村初中引進“綠色證書”教育,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現代農業技術教育,既為學生升學奠定了基礎,又為學生將來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2003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堅持為‘三農’報務的方向,緊密聯系農村實際,實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統籌’,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農村學校的綜合功能,提高辦學效益。”
第二,農村城鎮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為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提供了現實可能。伴隨著全球化發展趨勢,世界各國及地區經濟、政治、科技和教育等事業相互影響,國與國之間的產業發展互動更為密切,以市場為主導的社會發展及產業調整促進了農村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步伐。大量勞動力向沿海及發達地區轉移的同時,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在向人力資源、技術資本過渡。一方面,農村就地城鎮化形成的新型小城鎮需要農業、科技與教育合力作用來促成當地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興農、教育助農”的農科教結合發展成為必然。另一方面,外出務工人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提升又依賴于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長教育“三教統籌”的受教育及培訓形式,“三教統籌”成為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近年來,農業由分散型向集約型、規模型農業發展,農產品及鄉鎮產業的興起,更為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提供了平臺。
第三,農村教育改革實踐及所取得的成就為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提供了現實可能。從建國初至今,我國“三教”統籌發展扎根于農村地區。21世紀初葉,當“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任務得以實現之時,則已經反映出“雙基”攻堅戰略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間互為動力,共同促成了青壯年文盲在中華大地上逐漸消逝。農村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以及城鄉義務教育實現免費普及,更讓國家及地方政府能夠集聚更多人、財、物等教育資源,統籌發展基礎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并發揮農業、科技和教育聯動作用,推動現代農業和現代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為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撐。
三、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的重新審視:農村教育改革的未來方向
國家早在“十一五”教育規劃中就提出農村教育發展的總目標:一是鞏固“兩基”取得的成果;二是全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三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促進農村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國家“十二五”教育規劃更是將農村社會發展的動力歸因于農業、科技和教育結合協調發展,提出優化合理配置農村教育資源,促進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交叉、滲透、補充和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的整體構想既符合農村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又符合農村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但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卻在推廣與普及方面收效甚微,陷入了“只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為此,如何才能使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走出困境、得以推廣,值得重新審視。
首先,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受特殊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前所述,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改革思路的提出最初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成為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為此,同時通過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來普及生產知識和技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條件;與此同時,“科教興國”、“科技興農”適應改革開放初期的基本國情,將農業、科技和教育三者結合,共同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是改變農村面貌的重大舉措。然而,隨著教育雙軌制度的逐步廢除,教育的過早分流轉為教育的全民普及,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有地位逐漸被基礎教育所取代,這期間包括早期小學、初級中學及高中設置的職業技術班、成教班及職業高中、部分中專陸續被取消或整合。加之,大學擴招制度的誕生,放寬了高校入學門檻,從而為普通教育的興盛奠定了基礎,也導致了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事業的日益衰敗。
其次,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重新得到國家及地方政府重視,成為農村發展的動力。從農村社會發展實際情況來看,農村社會的現狀不再是能夠通過分散式農業生產可以改變,必須通過科教興農,向規模型和現代化的農業轉型發展。先前靠體力外出務工人員在沿海及發達地區的工礦企業及服務性行業的數量漸趨飽和,知識技能型農民工需求日益增加,培訓上崗和持證上崗成為農民轉型的前提條件。上述變化讓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重新得到國家及地方政府重視,統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協調發展,通過教育普及農業科學知識和技能,提高科技務農質量和水平,從而帶動整個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再次,三教統籌與農科教結合協調發展是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方向,能促成農村教育多元化發展。城鄉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高中教育面向擴招后的升學考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發展,但隨著教育成本與教育收益之間不平衡關系日益突出,部分農村家庭更希望讓孩子接受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為早日進入社會積累工作經驗,教育的可持續性和終身性使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生存和發展空間更大。而通過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進行農業科技培訓,將農業、科技與教育密切結合更適合于受教育群體需求。與此同時,基礎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也融入了部分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課程和內容,譬如中小學的職業技術課程、通用技術課程及研究性學習課程等。由此可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三者統籌發展是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方向,農村教育更需要多元化發展。
作者:王海棠單位:江西贛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