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就業期望較高
大部分少數民族畢業生擇業時首先選擇待遇好、工作穩定、福利較好的當地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而不愿意去各類企業單位。認為企業單位工資低、環境差,最重要還是工作不穩定。根據相關問卷調查顯示,有53%的學生擇業時最先考慮去黨政機關工作,有38%的學生最先考慮去事業單位工作,只有9%的學生愿意考慮去企業工作。這說明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觀念不符合實際,過于評價自己的能力,有種脫離顯示的表現,從而造成過高的就業愿望。
1.學生本人因素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在就業、擇業過程中缺乏經驗和從眼前做起、從基層做起的觀念。自身水平的定位和就業崗位的定位不準確。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自我感覺良好,覺得畢業出去就能找到一份讓人滿意的工作,對將來充滿“浪漫”的橦。有的缺乏愛崗敬業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其次因少數民族學生能力上的差異,在一些實踐性要求較高的崗位上,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無法完成工作任務,這導致自卑心理、依賴心理、挫敗心理和成功恐懼心理等心理因素。所以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盡量根據自己的優勢來確定自己的就業取向。
2.學校因素隨著新疆高校擴招規模的加大,新疆高校有限的資源分配間出現了較大的矛盾。首先擴招數量、資金投入和服務社會目標沒有合理的配備。招生規模的擴招,沒有給高校帶來明顯的財政收入,因此學校的基礎建設和教學環境沒有滿足更多學生的綜合需求。如師資量,學生實驗設備及見習基地的建設跟不上,教師的科研配套資金少或科研能力不夠強等等。其次,高校教師課時量多,平時就是應付上課,缺乏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研究、心理健康引導,尤其是課堂教學和課程設計與社會需求量之間的研究心有余而力不足。
3.社會因素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有自己的民族語言、風俗習慣和不同的世界和社會觀念,這些使其的就業過程有別于漢族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過程。因在新疆發展速度較快的、經濟實力較強的各類企業單位甚至有些事業單位招聘時往往以飲食習慣或其他生活習俗為理由拒絕接受少數民族大學生。雖然國務院和自治區相關部門專門出臺要反對招聘過程中的各類民族、性別歧視,要公正、公平的建立雙向選擇平臺。所以目前大部分招聘單位在招聘廣告中看不出來類此的限制,但是實際操作中還是有很大程度上的歧視。這種公開或隱晦的就業歧視,不僅深深地傷害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而且也不利于新疆的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
4.政府因素近幾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自治區人社廳、教育廳等多個部門加大對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關心力度,配套各類促進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地方法制法規和各類實施指導意見。這對的促進當地少數民族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效率不是很明顯。主要原因是沒有具體執行和督促相關促進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的法律法規。相關促進政策的連貫性較差,各有關上級部門和具體的企事業單位執行的效果不佳。
作者:阿布都如蘇里·阿布來提單位:喀什師范學院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