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礦物學課材變革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趙虹黨犇單位: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注重基礎,強化實踐
1.抓基礎,建框架
根據修訂的教學大綱,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既要反映出結晶學與礦物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發展方向,又要便于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的學習和掌握。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基本理論與基本原理的講授,使學生建立該門課程的知識框架。在重點講授結晶學中幾何結晶學內容及晶體結構學和晶體化學的基礎上,對礦物的內部成分、結構與礦物宏觀形態、物理性質、礦物的形成、穩定及演化規律等總論部分及各論部分進行詳細的講授。在課堂上,關鍵講授礦物大類特征,重點介紹結晶學與礦物物性特征之間的聯系,便于學生在系統全面地了解結晶學及礦物學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和理解不同礦物的鑒別特征及相似礦物的區別之處。
2.抓實驗,重能力
結晶學與礦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實驗課教學培養學生對靈活運用結晶學理論知識解釋和鑒定常見礦物的能力。因此加強實踐實習課教學,注重實驗效果非常必要。結晶學與礦物學的學習目的之一是能夠通過肉眼觀察礦物形態、物理性質,從而達到對礦物的鑒定。因此學生對于礦物學鑒定的技巧掌握非常重要。
實驗課上大部分時間應留給學生自己觀察,教師僅講授5~10分鐘的實驗目的、內容及要求,以引起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之后以小組為單位(5~6人),進行觀察和描述實習標本與模型,共同討論。將結構模型分析和礦物標本觀察相結合的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下課前5~10分鐘以小組為單位介紹本次實驗課的主要收獲。最后在學期末,進行一次未知名礦物鑒定測驗。經過從觀察驗證到理論分析再到綜合鑒定這樣一個教學環節,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團隊精神。
擴充內容,提高興趣
“結晶學與礦物學”是地質類學生在“普通地質學”學習之后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對于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將會直接影響到后續“巖石學”課程的學習,然而多年的教學實踐及學生反饋的信息表明:學生對結晶學的學習興趣十足,但是到了礦物學部分,尤其是礦物學各論部分興趣大減。原因一方面是礦物學種類多(自然界3000多種礦物),另一方面是各論內容相對枯燥,主要為描述性內容,涉及礦物的化學組成、晶體結構、物理性質、成因產狀、鑒定特征、用途等諸多方面。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礦物學各論部分教學中每講到一種礦物,就及時擴充珠寶和材料學方面的內容。如自然元素大類中,補充自然金、金剛石等寶石學知識;氧化物及氫氧化物大類中,補充紅寶石、藍寶石、水晶及歐泊的相關知識;在島狀硅酸鹽亞類中介紹橄欖石、石榴子石;在環狀硅酸鹽亞類中介紹祖母綠、碧璽等相關內容;在鏈狀硅酸鹽亞類中介紹軟玉和翡翠的知識;在層狀硅酸鹽亞類中介紹蛇紋石石棉的隔熱保溫和防火,蛭石絕熱、隔音及陽離子交換等材料學方面的知識。實踐表明,在礦物學各論的學習中,學生對礦物實用性的學習興趣很大。因此適當增強礦物應用方面的內容,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結合科研,促進創新
結合科研實際,講授礦物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在講課中筆者把科研項目中涉及礦物的相關內容作為教學實例,介紹給學生。如在講解鋯石、石榴子石、紅柱石等島狀硅酸鹽亞類礦物時,將課題研究中如何通過鋯石、石榴子石、紅柱石等重礦物分析來解決沉積物源的內容介紹給大家。又如在粘土礦物的講解中,將碎屑巖中粘土種類、含量的變化影響巖石孔隙結構,從而影響流體在其中的賦存等內容介紹給大家,使得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礦物學的重要性及實用性。
同時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或者利用假期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結合專業特色,搜集家鄉的礦產資源資料,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時也強化了專業思想。
可視化的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具有生動、形象、直觀,信息量大的特點,使得其在現代教學中廣為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結晶學與礦物學”課程教學以往都是秉承老教師的傳統,借助于模型、幻燈、掛圖等進行教學。然而自2000年以來,一方面學校加大對實驗室多媒體設備的投入,另一方面授課教師開始逐步實行多媒體教學,逐步完善了電子教學日歷、電子講稿、多媒體課件、電子試題庫等,為精品課程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針對實驗室礦物標本有限且完好的標本少見,尤其是能夠達到寶石級的標本更是難見的現狀,有意識地收集國內外特點鮮明的礦物標本圖片,并將其應用在多媒體教學中,使學生在欣賞多姿多彩的礦物世界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興趣,強化了礦物學知識。
結論
“結晶學與礦物學”課程教學重在實踐,重在對學生鑒定礦物能力的培養。因此及時修訂教學內容,重視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強化實踐教學是本課程教學的核心,同時通過逐步擴充不同礦物的相關實用知識,結合科研實際,穩固了學生的專業思想,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利用多媒體、互動式的教學手段,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近年來的教學實踐進一步證明了此舉的良好效果,一方面學生學習礦物學的積極性明顯好于往年,另一方面,學生對于礦物的掌握和鑒定識別的能力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