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參與能力的課堂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為教學活動中起主導者,教師要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并且要為學生創造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以此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游戲引題,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潛在力量。低年級學生的學習以無意注意為主,而興趣又影響著無意注意,因此,興趣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起著決定性作用。而新課題的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教師如能在導入部分就運用游戲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就能夠使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學習,并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筆者在教授《1-5的認識》時,運用猜謎語的游戲引題,學生們興致特別高。課前我在小黑板上貼了學生很喜歡的五個福娃,每個福娃上都寫了一則數字謎語。我問:“你們喜歡福娃嗎?”他們都開心地回答喜歡。“五個福娃今天給大家各出了一則謎語,誰猜中就把福娃送給誰。”學生聽了,爭先恐后地舉起手來,他們都猜中了各個福娃身后的數字,于是我把福娃獎給了他們。學生學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了,他們認真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得非常順利。在引題這一教學環節中,我牢牢把握住了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既達到了揭示主題的教學目的,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運用前后知識的聯系,鼓勵學生主動進行自我嘗試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自己動腦、動手、動口,進行觀察、計算、實驗、閱讀、思考等學習活動。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教師課前準備幾套等底等高的圓錐與圓柱透明容器,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學生先閱讀課本了解實驗方法,在分組進行倒水實驗。學生經過操作實驗,仔細觀察,分析思考,不難發現圓錐體積是與他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歸納推導出“圓錐的體積=sh”。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極動腦、動手、動口,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嘗試、探索,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能力。
(三)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他們課堂參與能力的重要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活動的關鍵是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創設條件、創設情境。如教學長方體的特征這一課,筆者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1.首先教師出示若干個物體的包裝盒,讓學生先對它們進行分類,并敘述自己的分類理由。2.教師拿起一個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觀察、觸摸長方體有什么特征。3.通過學生的觀察和教師的引導總結出長、正方體的所有特征。4.讓學生用橡皮泥做頂點、長短不同的細木棒做棱,四人一個小組合作制作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參與到了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且啟迪了他們的思維,達到了數學教學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技能的目的。
二、讓學生享受參與的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求尤為強烈。面對一個未知領域,孩子充滿了強烈的好奇,非常希望去嘗試一番,而對自己親自實踐得到的知識,會理解的更加深刻。教師要順應學生的這種需求,讓學生品嘗參與的樂趣,強化他們獲取知識的主動性。例如,在教“幾何初步知識整理和復習”時,我要求學生為學校一塊長40米,寬24米的空地設計一個花壇,花壇面積是空地的一半。學生踴躍參與,拿出了許多很有創意的方案,通過設計花壇,他們充分感受到了自己是這節課的主人,要用智慧和知識為學校設計出既美觀又經濟的花壇,在情感上得到了滿足。同時在設計、計算中,學生應用了所學知識,體驗了主動參與的快樂,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的關系,為學生參與學習創造條件,逐漸引導學生在“學會”的同時達到“會學”,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觀,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
作者:孫云芳單位:河北省巨鹿縣賈莊校區薄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