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理論指導英語專業教育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直接教育理論指導英語專業教育
19世紀中后期,國際交流日趨頻繁,對外語口語的需要促使外語教學必須進行改革。1882年維埃特開始了外語教學的改革運動,運動的原則是把口語放在首要地位,把課文放在教學過程的核心地位,并堅持口語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絕對首要地位。語言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迅速發展極大地刺激了直接教育理論的確立。其倡導者有以下觀點:1.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結構,不能用一種統一的語言一概而論;2.口頭語言早于書面語言產生,所以語言的學習也應該從口語入手,應該從學習音標開始學習語音和口語,語音必須準確,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糾錯;3.語言的基本單位是句子;4.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人們的語言是對真實事件的表達,學生應學會用外語進行思維;5.外語學習類似于母語習得;6.語言是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二者有著直接的聯系;7.語法規則要通過課堂上學生做大量聽說練習來進行歸納;8.要善于利用學生的視覺體驗教授語言的意義,語言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使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從直接教育理論的內涵來看,其對英語專業教育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如課堂教學使用外語,有助于學生形成用外語思維的習慣;強調語言的聽說實踐,有利于學生獲得自主使用外語的能力;強調口語教學符合現代語言教學的目的;強調聽說、讀寫訓練和以句子為基本語言單位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在自然的語境下學習外語。如果將直接教育理論應用在英語專業教育中,就是激勵英語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口語訓練。因為英語是一門交際性語言,掌握的詞匯、語法終歸落實到與人的口頭交流,否則英語就會成為一門“紙上談兵”的工具。
(二)情境教育理論對英語專業教育的指導
20世紀初,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在英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英語教學也因此成為一個獨立的職業,而且造就了一批著名的學者。如使英語教學成為一種職業的第一人瓊斯,在教學中使用情景教學法的帕爾默,1932年在英國首次開設英語教師培訓課程的福西特和??怂估铝τ趧摻ㄒ惶淄暾恼Z言教學理論體系的帕爾默和霍恩比等。情境教育理論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英國的應用語言學家首次提出的。情境教育理論首次提出對口語和語法實行分級教學,不能孤立教授單詞或句子,主張對詞匯進行控制。詞匯使用率統計表明2000個核心詞匯在日??谡Z和書面語中的使用頻率最高,學會這2000個詞匯,對英語學有幫助。從語言理論的角度看,提倡情境教育理論的應用語言學家們認為語言結構與使用語言的語境和情景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語言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情景教學的學習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的習慣形成理論。在英語專業教育中應用情境教育理論,就是要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一定的英語語言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學習感覺。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播放英語原聲電影或歌曲,組織學生展開劇情討論。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鞏固學生的英語語法知識等。
(三)聽說教育理論對英語專業教育的指導
聽說教育理論起源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布龍菲爾德和弗賴斯為代表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是由有限的語言系統(包括語音系統、語法系統和一定數量的詞匯)構成的。外語學習者只需把這些有限的知識記住,熟練使用,就可以說掌握了這門外語。其理論基礎還包括學習理論,即行為主義心理學。這是一種用實驗的方法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認為人類行為和動物的物理行為類似,可以通過刺激→反應→強化的過程,使學生學習外語。語言學習就是一個機械的、習慣形成的過程。斯金納認為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相似,即“語言即行為”。聽說法盛行于20世紀50年代。它強調教學中先聽說,后讀寫。對話是介紹語言的主要形式,模仿、記憶和句型操練是主要的訓練方法。應該教授語言,而不是講授有關語言的知識。在英語專業教育中應用聽說教育理論,要注意多維刺激,教師要在教學中廣泛使用聲、光、電的現代化技術設備。把語言和形象相結合,使學生同時見其形、聽其聲,調動大腦兩半球的神經細胞積極活動。從而大大加速學生學習外語的過程,建立外語與客觀事物的直接聯系。聽說法認為一邊看圖像,一邊聽聲音,可以使情景的意義和所學外語之間建立起直接的聯系。這樣就可避免使用母語和書面語。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看到一定的情景,而且可以看到說話時的姿勢和表情等,使學生對語言的感覺比單獨聽或從書本學習更加深刻,學習的效率也更高。
(四)認知教育理論對英語專業教育的指導
在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提出的轉換生成語言學,從而掀起了語言學界的一場革命。20世紀60年代末又出現了認知心理學,對社會行為以及外語教學產生了巨大影響,并催生了認知法。喬姆斯基提出語法知識即“語言能力”。他指出語法規則的數量是有限的,但是依據這些規則可以生成無數的句子。認知心理學反對行為主義把人作為機械接受和重復信號的被動者,認為人的大腦有對語言符號進行主動加工和轉換生成新的語言信息的功能。喬姆斯基認為語言學研究能幫助說明人的思維活動,語言學習是一種智力活動的過程,因此應被視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心理學家皮亞杰把認知發展看作心理成熟的過程。他指出同化和適應是學習語言的兩個過程。外語學習者或第二語言學習者通過一段時間的同化和適應的相互作用,逐漸使自己的母語、本族文化和價值體系讓位于目標語的語言、文化和價值體系。圖式理論是皮亞杰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行為做基礎”,更關注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其認知學習理論把學習者當作一個主動參與意義建構的個體。教師要使教學任務和學習者的認知水平相適應。在認知法教學理論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還有美國的心理學家布魯納和奧斯貝爾。前者提出終身教育的理念。教學的中心問題是教會學生如何通過實踐進行學習,提出“發現法”,即教師不是直接講解,而是讓學生通過大量實踐去發現規律。學生在外語學習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后者則相反,注重講解或理解及吸收性學習的重要性。其理論核心是“有意義的學習”,強調在理解的前提下學習。認知法對聽、說、讀和寫的技能比較重視。
由此可見,認知法教育理論應用于英語專業教育就是要倡導聽、說、讀、寫同時進行。因為言語的聽、說、讀、寫相輔相成,應全面發展。同時,英語教師要主動分析、疏導學生的語言錯誤。不是見錯就改,而是分析、疏導,改正主要錯誤。因為認知教育理論認為語言習得過程是“假設—驗證”,錯誤在所難免。另外,要讓學生理解所學語言規則的意義、構成和用法。教師要通過言簡意賅的講解,啟發和引導學生不斷總結語言規則。在講解新知識前,先復習舊知識,即以舊帶新。在學生理解了語法規則之后,要為學生布置一定的練習予以鞏固。練習形式可分兩類:一類是檢查性的。例如,識別性練習、多項選擇、是非題、語法分析,以及通過挑選圖片、表演動作和各種游戲等活動練習。另一類是運用語言知識的練習。例如,各種形式的替換、填空、句型轉換,句子的合并、造句、翻譯,各種形式的聽寫、背誦、默寫以及各種形式的回答問題、看圖說話、復述課文、描述情景等練習。這些方式可以很好地鞏固學生的英語知識,提高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
二、結語
綜上所述,國內外諸多先進教育理論都對英語專業教育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英語教師要積極汲取這些先進理論的精華,并付諸實踐指導教學過程。當然,這些理論不可單一而論,它們并不是單獨存在
的,英語教師應該將這些理論的精髓有機融合在一起,用于指導英語專業教學,這樣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高校英語專業教學更上一層樓,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英語人才。
作者:徐文君單位:河南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