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教育教學中實踐科學發展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實施人文關懷教育,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第一,發揮學校人文關懷教育主體的作用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重要場所,學校的教育教學模式將對孩子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學校應將人文關懷教育納入德育工作目標,并突出目標遞進層次的科學性。如:根據中學生各個階段成長的規律,可將德育目標細化分解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以低年級學生為主的“以行為規范為重點的養成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第二層次是以中年級學生為主的“愛國主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健全學生的人格;第三層次是以高年級學生為主的“立志成才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精神,培養學生在逆境中的抗挫能力。
第二,構建科學、規范的人文教育架構網絡
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師者的責任,它是一項全社會性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與合作。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應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人文教育網絡系統:對傳統班主任管理模式進行完善和補充,實行“全員育人導師制”(每位教師導1—10名學生,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實施全方位的學生多維評價體系。學校建立“教育處—團委—年級組—班主任—導師”的全面育人體系,做到全員參與、全面滲透、全程管理,充分發揮全員育人的優勢;成立家長委員會,直接讓家長參與到德育中來,號召家長們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孩子;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為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第三,明確人文關懷教育的內容
教師針對學生成長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加強對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立志成才教育、心理教育等,以抓行為規范,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以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民族精神,從而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立志成才教育讓學生明確自己奮斗的目標。教師改變傳統心理教育模式,完成由“重傳統心理教育到發展性、預防性教育”的轉變,以健全學生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拓寬人文關懷教育的途徑
①發揮各科任教師的專業優勢,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用教師的愛心去打動學生,并做到從多維的角度去欣賞學生,以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人文關懷教育,充分發揮環境德育的優勢。如:在校內、班級雕塑名人塑像,懸掛名人畫像和名人名言,班級以名人的姓名命名,如華羅庚班、陳景潤班、牛頓班、聶耳班等,以名人的精神感召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達到空間育人的效果。另外,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可成立交響樂團、合唱團、管樂團、民族樂團、體操隊、棒壘球隊、橄欖球隊等藝體社團,以高雅的藝術感染和熏陶學生,達到潛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效果。③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加強自我教育的效果。借助校外德育基地,以軍訓、社會實踐活動、春游秋游等形式,讓學生成長中的壓力在接觸具體事物時釋放。
二、結語
總而言之,如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充分滲透人文關懷教育,實踐教育教學中的科學發展觀,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摸索和實踐。
作者:龔麗琴單位:廣東深圳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