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教師職業幸福感因素及提升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教師職業幸福感是教師職業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本文在對幸福及教師職業幸福感進行界定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獲得的原因,并從教師個體、學校、社會三個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教師職業幸福感現代心理學價值取向職業價值觀
教師職業幸福感是教師職業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關注和了解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不僅有利于教師自身的發展和生命質量的提高、學生的健康成長發展,而且有利于整個教育質量的提高及和諧社會目標的最終實現。因此,深入探究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實現問題,對確保廣大教師身心健康、享受教師職業內在的尊嚴與歡樂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教師職業幸福感
現代心理學幸福感研究呈現出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兩種不同的研究范式與取向。隨著幸福感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意識到幸福感應該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是主觀與客觀、快樂與意義、發展與享受的統一。幸福感指人們以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為基礎,對自我存在狀態(身體狀況、心理功能、社會能力及個人綜合狀態)的整體性、肯定性評估,是由動機、目標、認知、情感、人格等心理因素與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心理功能狀態,是需要得到滿足、潛能得到發展、力量得以增長的持續快樂體驗。幸福感是一種主觀感受,但要符合倫理的規定。幸福感既是生命的一種存在方式,又是對自身存在狀態的主觀感受、評價和體驗,是主觀心理體驗與客觀心理功能狀態的統一。幸福感是一個整體的、統一的、多維度、多層次、開放的、動態的系統。
所謂職業,就是“個性的發揮,任務的實現和維持生活的連續性的人類活動”。教師職業幸福感則是指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需要獲得滿足、自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身和諧發展,并伴隨著力量增長所獲得的持續快樂體驗。
二、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獲得的原因
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獲得具有多源性,既有來自于外界的積極評價,也有來自于教師自我得以實現等內在的原因。
(一)工作集體關系融洽
由于教師聞人際關系具有平等性、目標一致性、持久性等特點,決定了教師之間比較容易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而教師間的和諧互助關系又可以形成學校競爭有序、輕松愉快的工作環境,增強教師工作集體的凝聚力,教師在這種和諧平等的關系中通過不斷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升專業水平,推動自身的專業發展,有利于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獲得。
(二)師生共同得到成長和發展
教師職業是具有巨大奉獻精神的職業,其勞動報酬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學生對教師的真摯感情是教師職業幸福感獲得的重要來源,學生的成長正是體現了教師職業的價值、教師生命的延續,教師通過給予學生快樂并得到快樂而體驗到職業幸福感。通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教師可以在勞動、創造和奉獻中保持教育生命的鮮活和永生,教育活動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不斷超越自我、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活動,是自我實現和真誠奉獻的統一。
(三)領導、家長的支持和肯定
教師的職業體驗不是抽象存在的,離不開所處的社會環境。領導和家長的支持和肯定分別代表著學校組織和社會公眾對自己工作是否認可或在何種程度上認可。
首先,領導對教師的認可是教師工作成就感的重要來源。這主要是因為受中國傳統官本位文化的影響,使得教師具有得到領導賞識的心理需要。此外,領導對教師工作的認可與教師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對教師來說,領導的支持和肯定意味著自己在組織中的位置可以得到提升、自己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工作能順利進行和獲得成功、工作成績得到認可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教師在職業生活中的幸福體驗。
其次,家長對教師的認可是教師熱情工作的動力之一。家長的信任、尊重和肯定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幸福的體驗,代表著他們的職業生活受到了社會公眾的重視,自己的辛勤勞動確實促進了學生的成長和進步,真真切切地感到被尊重了。這種良好的關系對擴大學校在社會中的影響,爭取社會對學校的支持幫助和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四)工作和工資的穩定
我國現階段正處于一個激烈變動的時期,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生存壓力與日俱增。與此同時,社會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了,教師的生存狀況也為人所關注,國家在不斷地提高教師的各種待遇,教師的社會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存有了保障。特別是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工作低流動、失業率增加的地方,有穩定的收入、工作的變動性小,緩解了人的生存壓力,教師職業越來越受人們的青睞。
三、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建議
根據對教師職業幸福感獲得原因的分析,我們可以從教師個體、學校組織、社會三個方面來努力,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
(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首先,教師要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準確把握自身角色,通過自我評價來追求自我的完善。教師要通過不斷的追問和反思,認識到教師不是一種為了謀生而去進行的表演,而應該是角色自我和個性自我的統一,是教師生活本身。只有充分張揚個性、肯定自我才能使教師在工作中體驗到自己的幸福。
其次,教師要推動自我超越,完善職業價值觀。教師要將個人的心理需要導向學校和社會需要的軌道上來,自覺調整心態,進行自我教育,通過提高自身修養來完善自我。這樣,教師才能在其職業活動中獲得心靈的滿足,從教師職業活動中體驗到生命的內在歡樂,得到自我的發展,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并在此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師職業價值觀念。
(二)學校要積極提供組織支持
首先,學校要讓教師真正參與學校管理。教育管理者要采取措施,讓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參與學校管理,激發教師主人翁意識和工作責任感,提高教師的自我價值感,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強教師對學校工作的認同感,使全體教師對學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歸屬感,使學校領導與教師形成一個整體,使每個教師認識到個人的成長、發展與學校事業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這樣才能激發教師的使命感。
其次,要積極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學校管理者要經常就學校的前景與教師進行溝通,讓每位教師都認識到這一目標與學校發展和教師個人利益都是息息相關的,使所有教師都成為這一目標的自愿追求者。除此之外,學校還要通過組織活動等形式創造教師有效溝通的機會,使教師之間、領導之間、教師與領導之間增進理解,增加教師間溝通的有效性,增強教師的歸屬感和集體主義精神,使學校組織更具有凝聚力。
(三)社會要提高對教師的信任度,對教師持合理期望
首先,要提高社會對教師的信任度。雖然當前的教育在發揮理想的、正面的功能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我們所不愿看到的負面影響。但是,與其他組織或人員相比,學校、教師在培養人、促進人的身心全面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還是獨一無二的。因此,無論從何種角度看,我們都應該信任學校、信任教師,更有必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對教師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圍。在一種公共信任、支援的氛圍中,教師與學校都會表現出信心和干勁,而這些必然會使教師具有高度的自尊感以及把教育教學工作視為一種可一生追求的事業,從而對教師職業抱有積極肯定的看法和態度。
其次,要對教師持合理的期望。我們提出要提高社會對教師的信任度,但決不能過度,一旦過度信任,就會造成人們對教師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過高的期望也會對教師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影響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心理健康。所以,社會大眾、家長、學生應對教師持合理的期望,首先將教師看作一個普通的人,其次才是教師,要允許教師犯錯誤,要以一種寬大的胸懷包容和愛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