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文明對繼續教育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成人教育的教學方式一般為業余即周末學習的方式,而遠程教育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它的學員一般為時間比較緊張的在職人士。盡管它們的教學方式不同,但都為繼續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活力,是組成繼續教育這個整體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成人教育、遠程教育等繼續教育存在著一些共通的問題;第一,我國對繼續教育的認識薄弱。在現實的繼續教育體系中,許多高校對繼續教育不夠重視,人們普遍認為到繼續教育學習僅僅是拿個文憑,覺得繼續教育可有可無,這樣的認知勢必影響到繼續教育的發展。第二,我國繼續教育的資源分配不合理。由于我國的教育受到地方經濟和政策的影響,發展很不平衡,政府給予的經濟扶持不是很明顯,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差距日益擴大。同時,教育政策亦是不平等,很多人沒有機會通過繼續教育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更談不上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和資源的整合了。第三,我國繼續教育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目前我國大部分繼續教育學校面臨著管理不規范的現象,很多學校在利益的驅動下,爭相辦學,但是沒有質量的保證,給整個繼續教育行業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嚴重損害了受教育人的權利,同時也導致了整個繼續教育缺乏應有的活力。第四,目前我國的繼續教育發展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運作機制,相關繼續教育院校僅僅是傳授一定的理論知識,遠遠不能滿足社會要求,結果導致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產生了諸多的矛盾。生態系統的整體性是指生態中生命體或生物群落同其生存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相對穩定的自然系統。在生態文明理念中,對于繼續教育這一體系而言,它也是一個有機整體系統。繼續教育內部由不同程度的學員,不同的課程以及不同教員構成。這個系統內部的各個組成部分和各要素之間相互地聯系、相互地制約。
以北京郵電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為例,學員的學習需要相關的分析需求、設置目標、擬定計劃、實施計劃和評價改進這幾個要素。在學員開始學習時,學院會針對學員進行問卷調查。首先,了解學員的學習動機,知道他們的需求,了解他們對行業的認識以及個人的喜好,之后才能因材施教,最終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針對學員,擬定計劃也是學員在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給學員一個清晰的學習計劃,他們可以把握整個學習進程,從而靈活地進行學習,減少時間的浪費。同時,學員的學習離不開教員的指導,學院老師會針對學生學習能力做出不同的調整,讓學員最終得到潛能的挖掘,最終達到繼續教育的目的。最后是評價和改進環節,學員可以對學到的成果進行滿意度評價,學校也可以知道教學的效果如何。在繼續教育這個系統內各個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沒有合理的分析需求,則很難知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便不能很好地設置目標和擬定計劃。它們是完善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成分,缺一不可。通過生態文明這種系統性的理念,繼續教育可以根據學員的需求、社會的需求得到不斷的發展。對繼續教育的整體性認識,可以凸顯出繼續教育的全新功能,首先,要進行理論創新,現在的繼續教育在全球化的進程中發展迅速。相應地,也對繼續教育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學校只有通過不斷交流,不斷合作和創新才能制定出適合本國的繼續教育模式。其次,需要政策的創新,我國正在建設學習型社會,這就需要相關法律對這一目標進行保障;再次,要著重技術的創新,現在的繼續教育模式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這個載體,這樣才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和學員的學習效率。最后,在管理模式上要創新,才能保證繼續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生態文明的這種整體性,讓繼續教育的發展有了全新的視角,注重整體性,可以使繼續教育由傳統走向現代,讓更多的社會成員利用繼續教育的優勢,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生態文明的開放循環性對繼續教育的理念更新
首先,生態文明的開放性是指生態系統同外界環境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維持著自己的特定功能和演替發展。繼續教育的開放性學習不同于傳統的學校學習。在入學的門檻上、課程覆蓋面上以及教學方式上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繼續教育在入學門檻上采取寬進的政策,只要學員滿足基本的入學條件,幾乎每個學員都有再次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其次,在課程設置方面,繼續教育除了高校設置的一些課程外,還針對不同愛好的學員設置了不同的課程。這些別具特色課程的設置基本上滿足了學員的需求。最后,在教學模式方面,繼續教育考慮到學員的所在地、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時間等因素的制約,設置了遠程教育模式和面授方式等多種學習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學員的認同,尤其是解決了學員工作和學習的矛盾。眾多不同層次學員的需求和內容的多樣性特點,吸引著更多的人參加繼續教育。也使得繼續教育不斷完善。生態文明的開放性讓繼續教育以開放的姿態面向不同的人群,在吸納不同人群時,繼續教育內部充滿多元化,形成一個優勢互補的開放系統,同時使得繼續教育這個系統不斷同外界交流和更新,吸收最新的學科技術、科學化學校的管理制度、滿足學員的多種需求。最終達到整個繼續教育系統的和諧穩定發展。生態的循環性是指生物從大氣圈、水圈、土壤巖石圈吸收水、氧、氮、碳以及近30種的礦物質元素化合成生物有機體,有機體在經過若干個營養級后,又被群落中微生物分解并重新歸還大氣圈、水圈和土壤巖石圈,被其他植物重新吸收,同化為有用物質。
繼續教育則是汲取生物圈的這種理論來研究繼續教育圈內人才流、能量流和物質流及平衡態的一個系統。繼續教育的發展需要不斷地調節自身并吸收優秀的成果來保證自身的良性循環,這個系統不僅包括繼續教育的對象,也包括繼續教育發展的客觀條件和環境。這些客觀條件和環境包括科技、管理、經濟、社會,繼續教育和它所處的這個客觀環境形成了全新的生態圈。首先在這個圈內,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展為繼續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和資金的注入,繼續教育是在科學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在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谙冗M科技的投入以及教學硬件的提升,我國在國際繼續教育中的排名已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其次,繼續教育為社會人員的學習夢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許多繼續教育的學生之前由于家庭條件等影響沒有繼續上學的機會,他們大多只停留在初等教育階段,而繼續教育可以解決他們沒有上大學的遺憾,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出了相關的初等教學人員,繼續教育也向初等教育輻射出能量流和人才流,這樣就為初等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在現代化科技迅猛發展之際,繼續教育陣地逐漸脫離開高等學府,從國際上來看,許多發達國家的繼續教育水平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繼續教育的成果適應了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在不斷地進行自行調節,來適應新技術革命的挑戰。繼續教育的發展只有不斷地調節自身和吸收外部的有利資源,才能保證自身的良性循環和和諧發展。
三、生態文明的平衡穩定性是對繼續教育的發展支撐
生態平衡是指一個生態系統在特定時間內通過內部和外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傳遞和交換,使系統內部生物之間、生物和環境之間達到互相適應、協調和統一的狀態,這種狀態具有一定的自控制、自調節和自發展的能力,這就是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性對于自然界的和諧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國的繼續教育發展雖然在最近幾十年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體制的制約,政府部門和專門的相關規定束縛著繼續教育,企業單位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缺乏有效的合作,相應的繼續教育也缺少保障。其次是對繼續教育認識不足,我國大多數公民對繼續教育概念的不明確導致繼續教育的發展受到很大阻礙。再次,部分專業技術人員自身對繼續教育缺乏認識,他們對單位安排的培訓只是被動應付,或是為了培訓而培訓的心態,認為接受繼續教育僅僅是為完成組織培訓,這從主觀上導致了繼續教育流于形式、收獲甚微的后果。面對以上問題,繼續教育應采取生態文明的平衡理念,積極同國外交流學習,學習國外的先進教學和管理模式。首先,要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體制。國外很多發達國家非常重視繼續教育的發展,他們為了保護繼續教育的穩定有序制定了很多相關的法律,其目的也是保證繼續教育的有序發展以及繼續教育的市場需求。其次,應該對繼續教育機構進行合理的評估和審定,只有對繼續教育機構的資格和質量把好關,才能保證學員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及保障教育市場的健康。再者,在辦學模式上,政府應該鼓勵企業和社會機構的資金支持;最后,繼續教育機構應該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勢,取長補短,共享優勢資源,使自己和其他機構得到共同發展。多種措施的使用以及自身的不斷調節才能使得繼續教育保持平衡發展。
四、結語
通過生態文明的理念可以看出繼續教育是一個有機系統,系統內部的各要素之間是一個完整的整體,通過對繼續教育的開放,不斷進行人才和理念的循環,才能保持整個系統的內部平衡,達到整個繼續教育的和諧發展。
作者:袁文鵬單位: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教學與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