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活中的教育公平表現形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們以為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進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弱勢群體傾斜。
研究表明,學業成績低下或學習困難的學生,多數來自下層社會,而且,多歸因于早期生活經驗的不足,形成文化不利以及文化剝奪等現象,這種情況在全國范圍內表現為東西部地區差異、民族差異和城鄉差異,同時也表現為同一地區內階層差異。因此,在教育資源配置上,政府根基于正義與公平的原則,從補償教育的角度,向弱勢群體傾斜,向西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廣大的農村地區傾斜,對于不同需求的個人和群體投入不同的教育資源。
問題在于,我國目前的教育財政體制受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很大,在廣大西部貧困地區,即使當地政府將財政支出的大部分劃撥給教育系統,但由于總量限制,仍不能滿足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因此,實行由國家統一調控的教育財政體制,尤其是義務教育財政體制,由國家在基于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實行對貧困地區有所傾斜的教育投入政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由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低而導致的教育不公平。就區域教育發展而言,重在縮小城鄉差距,在招生、師資等政策方面,打破城鄉二元的傳統格局,促進城鄉一體化的教育事業發展。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問題,不只是教育財政問題,也包括盡可能幫助貧困地區改善師資、設備等教育條件。我們可以考慮在保證教師工資、福利等待遇不因所供職學校資源條件差異而不同的情況下,鼓勵、引導教師到貧困、薄弱學校任教,以提升這些地區和學校的辦學水平。
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社會教育資源。
當下,許多人都認同我國“窮國辦大教育”的客觀現實。問題在于,在政府尚沒有足夠的財政力量以高質量的教育滿足民眾教育需求的情況下,積極地采取政策導向機制,包括采用適當的市場運行機制,引導、吸納、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社會教育資源豐富教育資源,使教育公平建立在相當的資源基礎上,不失為一種可行的選擇。既沒有足夠的教育資源投入,又沒有寬松的教育政策引導,教育公平問題的根本解決只能陷入“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尷尬境地。
堅持積極地區別對待原則,構建教育公平救助系統。
社會分層的現實,使教育不公平在所難免。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是由國家與社會多方統籌建立“弱勢群體教育公平救助系統”。從區域差異來看,國外“教育優先區”的經驗可以借鑒。針對區域教育不平衡的狀況,英國早在1967年的《普洛登報告》就提出“積極地區別對待”的理念,并通過制定教育優先區的策略,縮小地區間的教育水平差距。美國自克林頓政府時期就在全國推行教育優先區計劃,以幫助高度貧窮社區學生提升學習成績。
對社會貧困階層而言,則需要由各級政府協同社會力量建立救助制度。教育公平既要解決入學機會問題,也要解決使學生有能力完成學業的問題。目前,我國大中小學校,都有相當比例的學生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因此,建立健全貧困生救助系統成為實現教育過程公平的重要舉措。
作者:陶加煜1徐曉玲2 單位:1.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2.安徽無為教子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