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內策劃對城鎮教育公平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現有教育布局看城鄉教育發展差距
以保定市高新區為例,該區現在大部分為農村地區,生源較少,學校施教區范圍較大,教育設施不健全,師資力量薄弱。全區共有12所小學,各學校規模不一,相差懸殊:辦學規模、校園用地規模、生均用地面積均能達到相關標準,且辦學資源與周邊人口分布比較匹配,運行基本正常的A類小學只有一所,而該校位于城市已建成區;其余11所小學均位于外圍鄉村,屬于辦學規模不達標或校園用地不達標的B類或C類小學。高新區現有幼兒園7所,目前全區3—6歲的孩子為3046人,7所幼兒園在校生580人,占總人數的19.04%,其余兩千多名幼兒多選擇“黑戶幼兒園”;該區幼兒園數量嚴重不足,學前教育的整體水平遠遠落后于市平均水平。此外,該區合格的教師資源不足。由于歷史原因,農村學校的教師很多是原來的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學歷層次偏低,年齡偏高;再加上他們接受培訓和繼續深造的機會較少,使得相當一部分教師達不到要求。
通過科學合理的校園規劃推進城鄉教育公平
教育是政府的公共服務產品,完全受政府的管理和調節,因此政府所起的作用是影響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各級政府規劃部門和教育部門應當通力合作,通過科學合理的教育布局和校園規劃推進城鄉教育公平。
1將校園規劃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以保定市高新區12所小學為例,對于外圍鄉村的小學,只能是通過未來城市的發展并結合城中村的改造來實現區域教學資源的均衡配置,解決此類學校辦學規模不足的問題只能通過合理劃分學區范圍并改善師資力量來解決。而對于其中辦學規模和校園用地規模都不達標的C類學校,更需要以總體規劃的居住用地布局為依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學校周邊居住人口日漸減少的,應考慮取消現有小學;按照規劃,學校周邊居住用地和人口較多的,應考慮爭取條件增加校園用地,改善辦學條件,積極引導城市布局的優化調整。教育布局規劃要充分考慮校園所在地的實際情況,在現有教育基礎上增加規劃可操作性。
2將校園規劃與村莊改造相結合。隨著高新區經濟迅速發展,大部分企業和人員遷入,現狀村莊改造為居住區,高新區迅速成長為建成區,教育布局與村莊改造需要緊密結合,還要考慮到與人口變動的協調發展,統籌區域,縮小區際差別,實現教育高位均衡發展。
3在校園規劃過程中堅持適度超前。學校布局調整應綜合考慮高新區地理環境、經濟狀況、城市建設、人口分布等因素,保證學校布局與居住用地、居住人口相適應,結合本區域的發展方向、發展速度,著眼于學校布局與建設一體化規劃,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做到規劃設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為教育用地資源留夠存量。
4在校園規劃過程中堅持方便、安全使用教育資源。根據規劃確定的居住用地布局,結合人口密度、學生來源等情況,并綜合考慮現狀、交通、環境等因素,合理布局。學校施教區范圍應根據學校規模、學生住宿條件、方便學生就學的原則確定,避免學生穿越城市主干道、鐵路干線及高速公路上下學。新建的普通中小學校,校址應選在交通方便、地勢平坦開闊、環境適宜、公用設施完善的地段,而不應與公共娛樂場所等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或危及學生安全的場所毗鄰。
5調整校點布局,實行適度集中辦學,增強學校的師資力量。全面推進區域內農村學校布局的調整,通過相對集中的教育投資,既能夠提高農村學校建設標準,又可以集中農村寶貴的優秀教師,改善學校的師資結構,增強師資力量。逐步撤銷規模過小、布點分散的學校,推動學校布局合理化,提高規模效益和整體辦學水平,改善以往教育投資分散等諸多弊端。
在調整校點布局過程中通過辦理提前退休、轉崗從事后勤工作等措施分流農村一線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師結構。此外,通過政策鼓勵區域內城市教師支援農村教育,推進教師交流制度,提升農村教師滯后的教育理念,并充分利用教育網、遠程教育等手段,達成教師備課、學生練習、音像資料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帶動薄弱學校共同發展。最后,加強農村教師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縮小城鄉師資水平的差距。
作者:馮婧晗翟小娜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