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公平對和諧城市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省為促進教育公平,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逐步實現了高校教育擴招,采取各種措施幫助少數民族及貧困地區發展教育,鼓勵推廣多種形式的成人繼續教育,積極推進了我國教育公平的進程;另一方面,就我省目前的教育而言,在受教育機會的方面依然存在著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其具體表現為:區域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受教育機會的不公平現象、性別歧視造成的男女就學比例的差異、流動人口子女的入學和續學機會得不到保障、教育過程的差異性等各方面的問題。
從現有教育布局看城鄉教育發展差距
以保定市高新區為例,該區現在大部分為農村地區,生源較少,學校施教區范圍較大,教育設施不健全,師資力量薄弱。全區共有12所小學,各學校規模不一,相差懸殊:辦學規模、校園用地規模、生均用地面積均能達到相關標準,且辦學資源與周邊人口分布比較匹配,運行基本正常的A類小學只有一所,而該校位于城市已建成區;其余11所小學均位于外圍鄉村,屬于辦學規模不達標或校園用地不達標的B類或C類小學。高新區現有幼兒園7所,目前全區3—6歲的孩子為3046人,7所幼兒園在校生580人,占總人數的19.04%,其余兩千多名幼兒多選擇“黑戶幼兒園”;該區幼兒園數量嚴重不足,學前教育的整體水平遠遠落后于市平均水平。此外,該區合格的教師資源不足。由于歷史原因,農村學校的教師很多是原來的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學歷層次偏低,年齡偏高;再加上他們接受培訓和繼續深造的機會較少,使得相當一部分教師達不到要求。因此建立與我區經濟文化地位相適應的教育體系,使此教育的整體水平達到市平均水平,從而縮小城鄉教育不公平差距。
通過調查合理規劃校園布局推進城鄉教育公平
1合理規劃布局幼兒園建設。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高新區現有幼兒園7所,6所為國辦幼兒園,1所為民辦幼兒園。目前全區3—6歲的孩子為3046人,7所幼兒園在校生580人,占總人數的19.04%。其余兩千多名幼兒多選擇“黑戶幼兒園”。隨著村莊改造、用地開發的推進,新建一批符合建制標準的公辦幼兒園迫在眉睫。因此,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提供“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安全、適用的幼兒園。鼓勵優質公辦幼兒園舉辦分園或合作辦園。制定優惠政策,支持街道、農村集體舉辦幼兒園。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積極發展以社區為依托,以國辦幼兒園為骨干和示范,以社會力量辦園為主體,多元辦學主體相結合的發展格局。
2調整校點布局,實行適度集中辦學。高新區現有小學12所,全部為公辦學校。小學在校生3336人,小學占地90537平方米,建筑面積30532平方米。12所小學中,不足兩軌的有10所,占小學總數的83.3%,只有高新區小學和中南韓小學滿足雙軌制,其中高新區小學是7軌制,中南韓小學是兩軌制。結合村莊改造和用地開發時序,采取保留、異地建設、新建等措施進行調整。根據學校規模、交通及學生住宿條件,以方便學生就學為原則確定學校施教區。推進城區之間優質教育均衡;展開城鄉學?;ブ餐w建設;加強優質教育的區域合作。
3撤消或減少辦學規模和師資不達標的村學校。一個鄉鎮集中辦一所學校。從小學到初中實行寄宿制,在現有的條件下實現不了寄宿制可以暫行學校班車制。時機成熟時實行免費寄宿制,給離家較遠的教師和學生發放交通和生活補貼。同時對于外圍鄉村的學校結合城市的發展的步伐逐步實現合并城鎮外圍的村學校以便實現區域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使這些城鎮外圍的村小學的學生獲得與城鎮學生同等的學習機會,享有同等教學資源。
加強規劃宣傳,提高公民對基礎教育規劃重要性的認識;加強政策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基礎教育配套建設政策;建立人口聚集區相配套的義務教育中小學校的建設保障機制;保障基礎教育建設的實施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和諧城市發展。
作者:翟小娜周麗巖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