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化學教學評價的誤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毛會 單位:江蘇省濱海縣坎北初級中學
評價時重視智力的開發和解題技巧的訓練,輕視人文素養的培養和科學素養的提高初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說明:“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而我們的指揮棒———高考或者中考的試題命制時,由于這樣那樣因素,能體現人文素養,科學素養的試題幾乎沒有,即使牽強附會的體現了一些,也是常識性的內容,即使平時教學中一點不體現,也能答對的題目。而更多的依然是注重智力開發的題目和體現解題技巧的題目。所謂沒有難題,只有解題方法選擇不對的說法由此而來。而我們初中化學作為學生的起始學科,盡管課程標準中規定了要杜絕繁難偏舊的試題,可是一些為了體現自己水平的命題者,依然會把各種時機的命題機會當成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過多考慮了“選拔和甄別的功能,對基礎教育中育人、激勵、人文素養的培養和科學素養的提高重視不夠,”[2]使得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考一次試降一次,中考時,我們地區總分只有七十分的化學試卷,考的就更少,連一些化學常識都不知道,談何化學學科的方法、能力和素養。
評價過程中重視知識的記憶、應試應用過程,輕視知識的形成、構建過程我記得在初中化學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許多老師教學設計時,還是習慣于先將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放在教學的第一步,然后對質量守恒定律內容中的關鍵詞進行解釋,加深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內容記憶的印象,然后再從微觀角度分析解釋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進一步加深對定律的理解,接著對質量守恒定律應用中可能的題型進行歸納總結,最后再練習鞏固。本節課的重心放在題型歸納和練習鞏固上,不斷刺激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應試應用,從中考應試的角度來看,本節課的教學評價,認為教學步驟可以體現合理、實效、高效,只要教師的基本功扎實,歸納合理、練習精當,本節課并無不當之處。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當我們經常抱怨我們為什么沒有培養出像西方歐美許多大國那樣具有什么大師、大家或某一領域的核心人才時,高呼要創新型人才,要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些人才時,或者聯想到像錢學森錢老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時,作為一名普通的化學教學工作者,從我個人對科學理解的角度,認為問題的癥結之一在于我們的教學評價,那就是我們在學生的平時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重視知識的記憶、應試應用過程,輕視知識的形成、構建過程”,盡管關于錢學森之問已有許多學者專家發表了若干的答案,不是有“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的說法嗎,所以,我還是要強調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構建過程”的重要,我想只有學生不斷經歷知識的形成、構建的過程,才有可能發現更多的知識,才有可能創新知識,我想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元素周期表絕不是一時興起,與他不斷的經歷知識的形成、構建的過程必然密不可分。所以,在我的“質量守恒定律”一課題的教學設計中,一定會將教學的重心前移,側重于化學反應前后質量的關系的研究,也就把質量守恒定律的形成過程中的“活動與探究”中的兩個探究實驗作為本課題的重點部分,在對這兩個實驗的研究中形成對質量守恒定律內容的認識。如果說高考是高中教學的指揮棒,那么對于中考,就是初中教學的指揮棒,同時也是對學生、教師的終結性、關鍵性的評價,但是在這些教學評價中,如果今后中考試題的命題方向不發生改變的話,對學生是不利的,因為這類試題在“中考中出現的探究絕大多數是偽探究,假裝不知道式的探究,或者不出現形成、構建、創新知識式的探究,而知識的記憶類,知識的遷移、應用類的試題,包括一些信息題,都是訓練記憶、訓練應試應用就可解決的試題,依然是命題者的首選。”[3]
糾正策略
1.如何減少終結性、關鍵性評價的偶然性
由于中考對于初三老師和學生是這一學年來的終結性的、關鍵性的、一次性的評價,其結果具有較大的偶然性和投機性,不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許多學生抱有“臨陣磨槍”的想法,平時上課不認真,考試臨時突擊,過后大部分忘記,甚至也導致不良考風、不良學風、不良教風的形成,同時還達不到對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而實行“等級分制”其實就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它實質是改變單純以文化課分數評價學生的方法,建立健全中學素質教育評估體系,將學生相差無幾的成績劃在一個等級,弱化差別,淡化分數競爭,給學生創造較為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更主動、更生動活潑地發展。實行等級分制評價,在我們化學評價中,應側重于以下幾個原則:一、知識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評價學生不能單純地看文化成績,要全面綜合地評價,包括對學科素養、實驗課的動手能力,小組活動的參與度、探究活動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實驗中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和心理素質、分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合作意識和道德素質的評價等。二、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進行終結性評價,教師還應看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他們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學習態度、思維品質、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等。避免只憑“一張中考化學試卷”或“一次化學實驗考查”來評價學生的偶然性,使其更具有全面性。三、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相結合,橫向評價是把所有學生作為互相比照對象來進行評價的方法,即我們常用的等級分評價方法。縱向評價是把某個學生此次成績與上次成績比較,看他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進步非常明顯的同學如果此次成績只差一點兒沒有進A檔,也可以得A,這樣做,肯定了后進學生的點滴進步,鼓勵其繼續努力,使其具有向上的動力,這是用科學發展的眼光去看學生,通過學科收獲記錄檔案收集評價每個學生的記錄過程,減少中考成績的權重,進行綜合評價,從而減少終結性評價和關鍵性評價的偶然性。
2.如何落實科學素養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
同樣是因為中考、高考的因素,科學素養、人文素養類的情感、價值觀的評價在教學中幾乎沒有體現,一般化學教師可能也不愿在此勞精費神,而化學課程標準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的,那么具體怎么落實呢?對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情況的評價不宜單獨進行,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是與知識與能力的反思與運用而提升的。評價的形式方法要從過程性評價中讓學生體會到素養的提升、進步的喜悅,尤其是后進生在每次點滴進步后有及時、恰當的評價,讓他們能找到學習化學的自信,自覺的提高自己綜合素質,在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下使他們也能形成一定的化學思路和方法。因此,對學生發展過程情況的考查不能脫離具體內容和特定情境,而孤立地、機械地進行。而應在考查學生化學知識與技能和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發展情況的特定活動中,通過學生具體、可觀察的外在行為表現來考察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情況。
3.如何激發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評價
(1)為什么要自我評價
主觀因素
自我評價是評價對象按照一定的目標與要求,對自身學習進行價值判斷。自我評價將評價對象變為評價主體,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發揮主體能動作用。通過自我評價,調節、改進自我行為,形成自律機制,實現自我教育,激發內在動力;通過自我評價學生加強與教師、家長的溝通,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自己。在教育評價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學生的自我評價顯得越來越重要。客觀因素而我們相當一部分中學生尤其是優秀中學生認知水平很高,有很強的化學思維能力,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化學知識的應用行為。比如(1)化學新課程倡導“幫助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密切關系”,“關注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4]而學生已掌握的學科知識和形成的學科意識與表現的外在應用意識不相一致;(2)化學新課程倡導“幫助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密切關系”,“關注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4]而學生在學校學到的化學知識與個人的生活經歷相脫節;(3)化學新課程倡導“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真實的化學,”[4]而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的環境知識、節水、節能等要求和在家庭生活中以及與在周圍工廠林立的環境中表現出的環境意識、環保習慣不相一致。分析可能的原因有:(1)當前的學校化學教育教學基本停留在封閉式、概念化、理想化的單向訓練階段,課堂教學中片面追求知識的掌握,忽視受教育者的自身省悟和親自實踐。不能將學科知識的掌握有效地轉化為學生的學科信念,學科信念又不足以支持和指導學科行為。(2)當前的學校化學教學內容相對空泛,過于理論化,考慮從當前的社會實際出發的較少,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的學習內容設計不多,缺乏化學學科在學生生活中重要意義的的具體的教育內容,尤其對于現在嚴重缺乏社會實踐的初三學生,難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更談不上興趣的保持和志趣的形成以及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而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只有參與自我教育和評價,才能改進自己的學習。
(2)怎樣激發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評價
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要針對學生個體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從知識、能力、態度、習慣等方面作出分析。教師通過觀察法、談話法、問卷法等形式找出失誤,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對學生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充分發揮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并使學生全面和諧與發展,及時調整教學過程,還可通過他人的評價來促進自我評價,因材施教喚起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每次問題的提出、問題的回答、課堂的表現、每次練習的完成狀況、滿意程度、近期目標的達成度等等,都作為學生自評的內容,進行動態化、過程化的自我評價,自評可分一般、良好、優秀三個等級。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視角觀察生活、用已有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智慧創造生活。讓學生感受學習、生活的價值,真正實現通過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人文素養的提高,使學生既要重視評價的結果,還要重視評價的自我發展的功能。
結束語
初中化學現有的評價體系中,如能理想化做到“第一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從三維目標出發并且將三維目標細化到具體的活動;第二是評價主體的多邊化,從評價的這個主體來看由教師、學生本人、學習小組的其他成員、學生家長還有學校的管理者共同評價,真正實現了主體的多邊化;第三是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對學生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充分發揮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并使學生全面和諧與發展;第四要注意評價中心的過程化,從過去強調最后結果到逐步轉向對過程的關注。”[5]
這一步確實不易,在我國運用的雖然還不廣泛,但對改變教師的教學評價方式和學生的學習評價方式,對推進基礎教育的教學評價改革必將產生了重要影響,認真總結教、學評價的實踐經驗和教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改革,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是我們一線教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正是抱著這樣的愿望,管中窺豹,求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