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德育課程發展與應對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深入實施,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已經成為了學科教育的重點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是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學德育教育已經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其發展的意義不僅有效的提高了教學的水準,也為學生的素養提升奠定了有利的基礎。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討新時代背景下中學德育課的發展內涵以及在這種發展下道德與法制課教學應采取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學德育發展道德與法治策略
1.新時代中學德育的發展內涵
在當前時代教育的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標準得到了普及和實施,學科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的結合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途徑,教書育人的重點在于育人,教學不僅要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教師更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社會的發展需求來更新教育的理念,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以及品質行為上的正確引導,以此來促進德育課程的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德育教育一直是中學教學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在中學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最有利的學科應當為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中學課程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方向、政治方向、積極行為觀是學科教學的主要發展方向,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及自身品質的提升。
2.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學德育課程優化策略分析
2.1以德育課程教師角度來講,教師與時俱進轉變德育課程教學理念
在德育課程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只有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才能切實轉變實踐教學活動行為,讓德育課程教學狀態發生徹底的改變。另外,應充分發揮德育課程的育人功能及課程特點,從而有效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養成和發揮;最后,在德育課程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效促進學生思維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養成及發展。并且在德育課程的教學方式、理念和方法方面,應不斷優化和創新,充分落實‘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具體應從下述幾個方面不斷改進。首先,教師應精心備課,依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導入、課堂教學形式,從而以新穎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手段,有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德育課程學習,其次,在教學評價方面也應進行優化。德育課程教學在對學生評價時,應向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方向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要求學生不僅要記的牢、講的出,更要做的到;讓學生在德育課程學習過程中,真正樹立起積極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積累生活經驗和技能,切實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2.2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引導其轉變學習方式獲得全面發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學德育課程教學中,教師從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方面不斷進行優化和革新的同時,也應引導學生隨之轉變德育課程學習方式,從而在師生雙向的努力下,德育教學效果才能更加顯著。在全新的德育課程教學中,應為教師講授德育課程基礎知識與學生主動獲取德育知識相結合,更是從主動獲取知識到生活實踐的過程。另外,應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欲望,以及能夠感知、觀察到獲取知識的過程,才可從成長的意義上說明,讓學生在德育課程學習中真正的獲得改變和發展。對學生表達方式轉變來講,應從下述幾個方面進行轉變:第一,應在掌握并深入理解德育基礎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進行表達。在德育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對所學知識內容和內涵進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才能實現高效深刻的學習,提升德育課程學習效率和效果;第二,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知識遷移能力。當學生具備良好的知識遷移能力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則能夠融會貫通,并將德育理論知識靈活熟練的在實踐中運用,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和提升具有積極意義;最后,應重視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德育課程教學中,應確保學生扎實記憶德育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由原來的硬性記憶向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而轉變,同時運用科學的方法實現充分表達和高效學習。
結束語:
在道德與法制課程的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新時代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新課改的深入進行促使學科教育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發展,教師應利用學科的功能優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品質、行為素養,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治水,俞芬蘭.新時期下的中學生德育工作[J].好家長,2018(7):118.
[2]袁園.中學德育課程實施的問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37-41.
作者:白守湖 張平武 單位:古浪縣裴家營 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