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育人價值的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逐漸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對于語文這門學科,教師有必要從中挖掘德育相關內容,讓學生通過語文課堂,在提升自身知識素養的基礎上,不斷地豐富自身的思想體系,促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使其不斷規范自身的思想和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和發展。
一、通過閱讀過程為學生樹立榜樣
在初中階段,語文教材中所設計的內容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對文章的分析和講解,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使學生能夠以榜樣為導向,來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品格和行為。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結合文章內容和德育優勢,為學生帶來更加優良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感悟。同時,這種方式也能夠將語文知識帶入學生的生活中,實現對文章主題思想的內化,讓學生在掌握閱讀方法的基礎上,不斷豐富自身的思想體系。例如,在講解《鄧稼先》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向學生簡要介紹當時科學家所處的艱苦環境。之后,再對各章節進行逐一講解和分析。在講解完畢后,學生便會被鄧稼先這一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格和精神思想所感染,能夠學習其身上所具有的愛國敬業、不畏困難、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并以其作為榜樣,充分感受其身上所具備的民族精神,將美好的品格代代相傳。
二、開展豐富的小組實踐活動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有必要為其營造生動且活躍的課堂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其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設計并開展合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全面的參與,使其能夠不自覺地進行自我反思。例如,在講解《誡子書》這篇課文時,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諸葛亮規勸兒子的一封信,信中希望兒子能夠修身養性、提升品格。學生理解其主要的內涵后,能夠感受到諸葛亮作為一位父親的用心良苦。教師可以讓學生制訂一個以生活節儉為主題的計劃,讓學生將文章中的內容進行實踐,使學生能夠通過真實的體驗和感悟過程明白節儉的重要意義。在這其中,教師便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計劃內容的安排,將具體的計劃以及成果進行展示。在開展活動時,教師可以以一周為單位,或是一個月為單位來進行分享活動,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總結。通過活動的展開,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斷地改正學生錯誤的行為,以此達到對學生的德育目的。
三、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情感不斷發展的時期。因此,教師有必要從學生的情感認知出發來講解文章,對學生做出正向的引導,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引發學生主動地思考和感悟,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例如,在講解《再塑生命的人》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講解這篇文章之前,先讓學生做一個游戲。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兩人為一組,讓一名學生閉上眼睛,去識別另一名學生在自己手上寫的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便能夠體會到眼睛看不到時的艱難。或者,教師也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盲文,使學生以盲人的角色去感受世界。在這一過程,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所處生活環境的美好,意識到身體具有缺陷人們的不易之處。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便能夠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使學生通過親自的感悟過程,逐漸產生對生命和生活的熱愛。
四、對教材知識內容進行拓展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適當地對教材文章進行拓展,讓學生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來分析文章。例如,在講解《黃河頌》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抗日背景進行切入,讓學生能夠進一步地挖掘文章的內涵和深意。通過背景知識的簡要介紹,學生能夠意識到“黃河”這一意象代表著生命力,而對黃河的頌贊,便表達了人們積極向上的美好精神;通過對背景知識的簡介,學生能夠意識到,雖然這篇文章表面上是贊美、歌頌黃河,但實際上是為了歌頌我國人民的抗爭精神。通過對知識的拓展,學生便能夠從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愛國情懷,使學生的情感和思想受到一定的影響,逐漸產生愛國、報國的意識。總之,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育人價值這一問題,提出了幾點相關的建議和策略,希望能夠對初中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楊新春.文道合一育人為本: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的有效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1(10):44-45.
作者:徐芝秀 單位:山東省棗莊市第十五中學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