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生物課堂有效學習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傳統教學多偏重“滿堂灌”式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程度低,學生被動接收知識。教師應尋求多種途徑,利用有限時間增強課堂上師生的有效互動,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深入學習、真正掌握知識,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生物;有效學習;課外拓展;途徑
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階段,是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構建生物高效課堂的重要時期。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核心素養已成為生物教學的主要培養目標,有效學習可體現在把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消極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框架,合作探尋新信息。在教師提供相應資源,教授相應學習方法的前提下,學生更深入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活用知識,從而學會如何真正進行有效學習。
1.現狀及原因分析
1.1看似主動,實則被動
現下多數教師喜歡在生物課堂上設置小組合作學習環節,提前預設好幾個問題,提供相應背景資料,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探究活動,并在探究過程中針對學生發生的突發狀況提供相應指導和幫助。師生之間的互動看似熱鬧,實際上學生并未進行真正的探究性學習,只是在教師設定好的框架里習得既定知識,這樣的課堂設計刻意、死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未凸顯。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思維受限,知識整合存在困難,陷入教師構建的學習框架中難以跳出,有效學習程度低。
1.2看似開放,實則閉塞
生物是一門開放性學科,生活處處皆生物,教師常倡導將生物知識應用于生活,同時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生物常識。從前信息發展緩慢,課堂設備簡陋,課堂模式呆板,課上課下可進行的生物活動少之又少,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借助投影、課件照本宣科。如今互聯網發展迅速,可用的教學用具、教學媒介多樣,學校也支持進行各類特色的課題、拓展活動。教師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利用各項新興技術資源,如隔空投影、虛擬實驗室、希沃平臺等,開展了一節節“生動”“有趣”“互動”“共享”的生物課。實際上,很多教師利用這些資源的方法浮于表面,學生真實參與度低,被新興技術分散注意的同時渾水摸魚,師生互動交而不匯,忽視了學生情感、認知能力的提升,以至于學生無法善用資源進行有效學習。
2.途徑及方法應用
2.1創新思維,課外拓展
課外拓展形式多樣,如在校期間,教師可開展生物類社團,筆者就曾開展過綠化園藝社,帶領學生認識了生活中常見的多肉植物、校園植物、園林植物等。同時,教師也可充分利用好地區資源,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環?;亍⒓儍羲畯S、大學實驗室等,以拓寬學生課外知識。節假日期間,教師可提前布置多個課題,任學生自行選擇,也可自行制定實驗方案。如筆者暑假期間布置給學生的三個課題就是制作酸奶、制作腐乳、烘培面包,借此幫助學生鞏固細菌、真菌的相關知識,學生利用家庭資源的同時也增強了動手能力,培養了創新思維。
2.2合作學習,自制教具
小組合作學習對于生物課堂而言必不可少,獨立創作有其好處,但初中生思維有其固化性,合作學習可促進學生互相交流,打開創作大門。傳統生物課堂中,通常是由教師自帶模型進行展示,或是自備教具進行演示教學,再由學生動手,根據教師準備好的器具進行重復操作。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指導,機械觀察、使用教具,學習主動性沒有得到很好的激發,對知識的理解也缺乏完整印象。因此,將合作學習和自制教具相結合,對學生的有效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2.3自主探索,活用手機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自制力相對較差,家長、學校對于學生手機的使用始終持謹慎態度。實際上,各類教育領域的手機應用程序正在大顯身手,有效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隨時隨地利用手機進行生物學習。初中正是對外界充滿好奇心的時期,路邊不知名的小花,校園中不知名的大樹都值得學生進行探究。教師的專業知識有其局限性,學生也不是個個都善于詢問,這時候,識別生物種類的手機應用程序,如花伴侶、微軟識花等就有其用武之地,可有效幫助學生識別出植物的名稱、種類、特征,學生在汲取課外知識的同時,無形中自主進行了有效學習,通過這種途徑獲取的知識不僅生動直觀,也長久儲存在了學生的知識系統里。同樣的,有助于學生進行探索學習的手機應用程序還有很多,如可構建思維導圖、展示學習作品的編輯類應用程序,可模擬探究、改進實驗的生物虛擬實驗室應用程序等。手機使用是把雙刃劍,但是在可控條件下做好引導可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利影響,極大提高學生有效學習的效率。
3.結果及成效反思
在初中教學中,生物課程占的比重并不大,可利用的教學時間多集中于課堂,因此,教師利用各項途徑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如今大部分生物教師追求生動有趣、生活化的課堂,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吸引學生愛上生物,這點無可厚非,但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初中生物課堂由于其學科特質,教師在調控好課堂的同時,也要利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創作,進而合作學習,開拓思維,最終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筆者在教學中一直存在學生“即學即忘”的問題,雖然課堂效果良好,氛圍活躍,學生反應積極,課上反饋及時,但是在進行下一節課的時候,學生對上一節課的內容遺忘甚多。這一現象說明教師順應信息時代改善的教學方法固然有用,但有用的“保質期”較短,換言而之,學生并未做到真正的有效學習。經過探索和嘗試,筆者采用了上述途徑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頗有成效,但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尤其是手機的使用局限性大,和絕大多數學校的規章制度、家長意愿存在沖突,需尋求方法克服。但總體而言,自制教具、課外拓展等活動的確取得不錯的成效,也因此衍生出了更多學生可以展示學習成果的平臺。筆者的學生通過課外拓展活動,憑借溝通能力,甚至安排好了暑期生物志愿活動,自行聯系場所,制定服務計劃,真正做到了將生物應用于生活,將生活帶入生物課堂。本文集中于探索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多種途徑,以期為推動構建生物高效課堂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供一些參考。生物教學模式還需不斷完善,但只要師生皆在思考中行進,生物的有效學習自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顧穎瑤 單位:蘇州市南京師范大學附屬蘇州石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