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化學教學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化學課程的主要特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于師生的良好互動,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從而打造優質課堂,成為了化學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改進行到今天,教師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技巧都應是與時俱進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同時,應該把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放在首位,通過學生的自我探究實現課堂的高校教學,這不但符合課標要求,也是符合時代要求的。
關鍵詞:
中學化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化學教學是一門知識與技能兼備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時不但要注意提高學生的知識積累,還要培養學生的化學技能,從而保證他們能夠不斷獲得新的知識體驗。在當下的化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方法是新一輪課改的基本要求,化學核心素養的提高是近幾年課改的普遍要求,教師在用新的理念教學的同時,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如何實現高效課堂是擺在每個教育者面前的問題,有鑒于此,筆者根據自己有限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淺見,期望能夠為初中化學教學提供一點有益的借鑒。
一、建設積極班級文化,激發化學學習興趣
班級文化具有無形的教育功能、激勵功能、制約功能,它有利于今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要突出學科特色。可以在教室角落里設置小型化學展覽館,展示一些分子模型、化學儀器、化學趣味讀物、優秀作業等;開展專題交流會,鼓勵學生進行化學見解和學習方法的交流;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化工廠、收集不同種類的電池、生活中的化學實驗等;積極宣傳化學的人文性,包括化學史料、化學科學與技術發展及應用的重大成就、化學對社會發展影響的事件等,讓學生理解化學使生活更美好。化學是一門充滿神奇魅力的學科,且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把化學真正融進學生的生活中而不只是停留在冰冷的試卷上,讓學生懷著新奇、愉悅的心情去主動求知,讓學生愛上化學學習。
二、切實立足科學素養,降低學習認知負荷
新一輪化學課程改革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主旨,在化學教學中,教學觀念要著眼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活動,設計有機融合、指向性強的三維目標;優化教學內容,把握化學學科特點,強化實驗探究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地位,重視化學核心概念和基本觀念對學生理解科學本質的重要作用,改變知識灌輸式教學,把教學重點從化學知識轉移到科學方法的教學,圍繞核心概念設計教學活動,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科學方法和科學本質的理解;改進作業設計,設計個性化、開放式的作業,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所需時間、思考方向、參考與問詢的深度與廣度等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可能性和選擇性都能夠較好體現。基于科學素養的化學教學致力于改變傳統的知識灌輸式教學,以學生的已有化學知識水平、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為教學起點,精選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聯系生活、生產實際組織教學活動,注重探究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以期達到學生對化學本質的理解,這是與降低認知負荷的研究相一致的。
三、突出學生問題意識,優化化學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要以問題為“催化劑”,在問題和問題解決中活化課堂教學。加拿大McMasterUniversity首創的PBL教學模式對化學課堂教學很有借鑒意義,PBL教學理念認為:問題既是學習的起源,也是選擇知識的依據,又是掌握知識的手段。因此,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生主體意識和問題意識,以問題形式呈現教學任務,采取多樣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為學生參與問題解決創造機會,而且要使全體學生參與;任務設置要從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出發,注意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避免使基礎差的學生感到任務太難而產生挫折感,又不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因任務簡單而失去興趣;教學評價要突出評價的激勵功能,注重對問題解決過程的診斷和改進,弱化考試競爭,鼓勵學生自我超越。通過基于問題的教學,提高化學教學實效,讓每個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化學。
四、培養良好學習品質,提高化學學習效率
學生主動探尋化學本質的好奇心、欣賞化學讓生活更美好理念的態度、高效學習化學的學習方法、自覺監控化學學習過程的元認知等是高效化學學習的重要支撐。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尤其是高效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是學習品質中促成知識學習和能力獲得的兩大支撐,是解決“會學”和“能學”問題的鑰匙。化學學習要注重圍著核心概念建構知識體系;“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是研究物質的經典模式,按照物質的組成、化學式、化學性質、化學變化、用途、制備的線索有序進行;化學用語學習要抓住宏觀———符號———微觀三重表征的實質;化學理論學習要注重其對生產生活的指導意義;化學規律學習要注意其適用范圍,對跳出規律的特例要重點記憶;化學實驗學習要注重實驗對化學原理的驗證和解釋等等。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獨立、認真地完成學習任務,自覺監控反思學習過程。課前預習,上課認真做筆記,認真完成作業,有效地尋求幫助、主動使用錯題本等都讓學生更加輕松、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另外,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抗壓訓練和歸因指導,以增強學生面對挫折和困難時的耐受力。
五、結語
總之,化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學習不再是只為了分數、為了中考,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學素養的提高,科學的價值觀及科學態度的形成,在于科學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養,在于創新潛能的激發。
參考文獻:
[1]劉成坤.新課程教學改革實驗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37).
[2]李麗霞.新課程教學背景下的化學實驗教學[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4(17).
[3]畢華林,陳勇.初中化學教科書中探究活動的設計分析[J].化學教學,2011(10).
[4]陳志.初中化學探究性教學應樹立五種意識[J].化學教學,2011(3).
[5]張志遠,方媛媛,李宏宇.初中化學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探索[J].當代教育科學,2010(19).
作者:張子龍 單位:保德縣郭家灘中學校 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