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助合作學習初中地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推動合作學習的開展
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開展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初中生的思維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初中地理的學習離不開問題情境的支撐,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為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展開關于知識的學習。合作學習導學問題的設計,要以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思維發展水平為基礎,使問題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中,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搜集信息的積極性,促進合作學習的高效開展,保證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積極參與度。例如,《印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考慮到,關于一個國家的學習,學生需要了解的知識很多,但是這些知識基本屬于常識性的知識,沒有理解的難點,采用教師講授的方式,不僅會造成知識的枯燥記憶,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教師個人所查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教師設計兩個需要搜集信息的問題展開互助合作學習。一是,印度基本狀況了解,包括面積、人口、國旗、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文化等;二是,從以上維度比較印度和中國。教師以比賽的方式展開競賽活動,開展小組學習。
規則是,各小組由抽簽的方式決定發言順序,發言小組每提供一個信息增加1分,該小組發言結束后,由其他小組補充,補充小組每提供一個信息加2分,得分高的小組為優勝小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圍繞教師的設計的問題,展開合作學習。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交流著彼此搜集到的信息,進行著全面,借助小組甚至全班集體的智慧,促進學生個體對印度更加廣泛的了解,并在小組討論中明確中國和印度相比的不同。
二、發揮教師在互助合作學習中的促進作用
互助合作學習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是由教師組織完成的。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新課程內容化為學生合作學習的導學問題,以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方向,其次合作學習的過程是需要教師監控的,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內容學習的困難,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打開思維,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偏離合作主題的行為也需要教師提醒及時糾正。例如,在《祖國的神圣土地——臺灣省》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一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引導學生走進臺灣省,然后啟發學生聯系生活經驗,關于臺灣省你想了解哪些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進行歸類,有包括臺灣省的地理位置、氣候、人口等基本狀況;臺灣省的文化、風俗習慣、服裝的;臺灣的歷史發展,為什么會產生臺灣領土的爭端;臺灣的經濟發展,其經濟發展的特色是什么等,這就將所要學的知識轉化為學生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是教師指導作用一方面的表現。
同時,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是需要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為基礎,逐層展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逐層分配合作學習的任務,首先將導學問題分配給不同的小組,小組在自主學習后展開交流互動;其次,是各小組對本小組搜集信息的展示,以促進組間的合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小組地疑難和理解誤差的地方進行點撥;再次,要促進組間相互提問,內容的相互補充,以真正實現互助合作學習。
綜上所述,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矛盾沖突的重要工具,互助合作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問題為中心的小組學生互助學習。合作學習以導學問題促進小組學生的交流和學習,促進學生地理知識和地理學習能力的發展。
作者:王昌達單位:新沂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