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思想與創業教導的聯系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教育理論的演繹邏輯分析,創業教育是特定教育理論的演繹子系統
布雷岑卡認為當前的教育 理論依然不是一個邏輯周密的體系,而是分成哲學教育理論、科學教育理論和實踐教育理論3個相對獨立的存在部分。從教育理論的存在形式上來講,布雷岑卡關于教育理論的結構分析是成立的。但是,如果進一步分析教育理論內在的演繹邏輯模式,哲學教育理論、科學教育理論和實踐教育理論三者之間又并非完全獨立,而是有著內在的演繹邏輯。從教育理論的發展歷史來看,往往是特定歷史背景下一種重大突破性哲學思想出現作為先導,哲學思想的變革必然產生相應的新形態的教育哲學,新的教育哲學理論對教育要素的全新詮釋催生出新的科學教育理論,新生代的科學教育理論若想與實踐對接,必然導致新的實踐教育理論的出現,到此為止,新的實踐教育理論才能被具體用于教育模式的創新和教育實踐的變革活動。當然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相同的哲學教育理論演繹邏輯的結果可能并不相同。
以實用主義為例,在杜威時代,實用主義哲學的出現催生了實用主義教育哲學,實用主義教育哲學對教師、學生、課堂、教學等教育要素的地位和內容進行了變革,產生了新的科學教育理論,緊隨其后的是一系列實用主義的實踐教育理論的出現,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演繹過程的直接結果是美國國內大量以“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為主要特征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實踐活動的產生,但這種影響僅限于對美國傳統教育的變革。20世紀末,美國信息產業飛速發展,以創新為主要特征的中小型企業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全新動力,在美國教育體系中根深蒂固的實用主義哲學教育的直接作用便是創業教育模式的產生,盡管產生的過程沒有呈現出上述清晰地邏輯過程,但是創業教育本身濃重的實用主義色彩足可以說明問題。
當然,如果按照上述分析,似乎教育理論演繹邏輯下的創業教育不會在我國產生,因為我國教育的主導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實用主義哲學并不具備直接的內在相關性。但是,有三個現實是不容忽視的,其一,實用主義哲學及其教育哲學在我國曾經經歷過長達30年的繁榮發展,而且,改革開放以后實用主義哲學在我國重新得到了客觀評價,得到了相關學者的肯定和發展,這可以作為創業教育在我國發展的哲學基礎。
其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與美國有著相同的時代背景,即都面臨著知識經濟的挑戰和機遇;同時,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客觀要求教育要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服務,這是創業教育在我國發展的現實基礎。其三,在當前我國的政治體制下,教育相關部門有能力根據教育發展的需要(例如就業問題),以“國家意志”的強大力量來推動創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這是創業教育在我國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以此來看,美國實用主義色彩的創業教育在我國的出現并不違背教育理論的演繹邏輯。當然,這些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業教育的發展,形成了我國“本土化”的創業教育模式。
從教育理論的建構邏輯分析,創業教育是教育理論建構的基礎和中介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理論來源于實踐,同理,教育理論來源于教育實踐。教育實踐向教育理論的飛躍過程需要基礎和中介變量———教育模式。教育理論的建構模式可以表示為教育實踐→教育模式→教育理論。系統模式是指組成系統各要素的相互關系。教育模式是指依據一定的教育思想,對影響特定教育目標達成的若干要素的組合方式。教育模式在內容上,是關于特定教育目標、策略、方法、評價的有機整合;在結構上,是對教育的空間結構和時間序列的系統概括,在空間上體現教育多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在時間上體現教育實踐的操作過程。教育模式作為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中介,其作用方式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教育模式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對教育過程的組織方式作簡要概括,以提供教育實踐選擇;另一方面;對教育實踐的經驗作概括,抓住特點,形成個性的教育模式,以豐富教育理論。2010年教育部的《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與模式。從教育和教學二者之間整體和部分的邏輯關系分析,創新創業教育也可以稱之為一種教育理念與模式。從創業教育對教育理論建構的作用來看,創業教育是教育理論量的擴展和內涵的深化,創業教育為傳統教育理論注入了新的教育要素。
(一)創業教育是教育理論量的擴展和內涵的深化
教育理論在量的規定上,是以具體的社會或教育問題為出發點,以特定的社會價值觀為主導,教育問題和社會價值觀是教育理論發展的核心動力。創業教育正是通過對這兩個方面對教育理論進行了量的擴展和內涵的深化。首先,就其產生而言,創業教育作為一種特定教育模式,無論其在美國還是在中國的產生,都根源于新的教育問題,20世紀末美國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而我國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對教育也提出了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創業教育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動力。
從這個角度上,創業教育填補了已有教育理論在回答新的教育問題中的空白。其次,創業教育的核心特征指向仍然是側重于受教育者的價值觀培養。目前,世界教育的一個通病就是偏重科學主義,忽視人文主義,結果導致教育功能的殘缺,本來是“成人”的教育,變成了實用功利主義的“物化”教育。在這種教育背景下,面臨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創業教育的價值觀的人才培養方向是要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要著眼于社會變革時期對未來人才需求的預判,這具有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特征;同時,創業教育的價值觀又在于培養自由發展、全面發展和整體發展的社會個體,這與馬克思教育思想不謀而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創業教育作為一種特殊教育模式提出了對創新和創業精神的培養,豐富了教育理論的價值觀體系。
(二)創業教育為傳統教育理論注入了新的教育要素
教育要素,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因素,是決定教育發展的內在條件。對于教育要素的研究是教育理論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不同教育理論爭論的焦點正是教育要素間的關系問題,如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要素主義教育理論,前者主張以受教育者———學生為教育中心,后者則旗幟鮮明的提出教育應該以教育者———教師為中心。通過對已有教育理論的分析后發現,雖然不同的教育理論對教育要素之間關系有著不同的觀點,但是,不同教育理論對教育要素的范圍界定卻并沒有實質性區別。國外學者對教育理論的分析一般主要圍繞教師、學生、教學方法和課程以及教育目的等教育要素。而國內目前比較公認的教育要素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或教育中介)。盡管在眾多教育理論分析中,都提到了社會對教育發展重要作用,并將社會教育包含在已有教育要素中來分析,但是鮮有理論將社會教育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要素來分析。
縱觀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成功,將社會教育作為教育和教學的全新要素是創業教育區別于傳統教育的核心特征。社會教育作為創業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首先,創業教育打破傳統教師和課程的常規,在具體實踐上聘請有著豐富創業和管理經驗的社會人士擔任創業課程的主講教師,典型代表是斯坦福大學;其次,創業教育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社會實踐或創業實踐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典型代表是百森商學院的“創業師資研習班項目”;第三,創業教育的支持體系社會化,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政府和學校的教育“雙主體”模式,美國高校通過創業中心與社會建立廣泛外部聯系,形成了一套“政府—社會—學校”相結合,良性互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典型代表是美國的“卡迪拉克”計劃。
結論
從教育理論的演繹邏輯分析,創業教育是特定教育理論的演繹子系統;從教育理論的建構邏輯分析,創業教育是教育理論建構的基礎和中介。創業教育最初在我國是作為一種“舶來品”出現的,但從其引入和發展的過程來看,創業教育在中國有著內在的理論邏輯———教育理論的發展過程。根據具體國情分析,我國創業教育是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實用主義教育理論與思想的精髓,經歷特定歷史時期前蘇聯和本土教育理論與思想的碰撞,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形成和逐步完善過程中,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高等教育改革推動而出現的一種教育模式。
作者:吳楠張季芳鄭炳章單位:河北科技大學電氣學院河北醫科大學西山校區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