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以人為本”在中小學班主任管理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前我國小學階段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班主任忽視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一貫采用傳統“填鴨式”“機械式”的教學方法來指導學生,并且對于學生人格上也不尊重,有時候采用體罰的措施來懲罰學生。對于此種現象,應該大力推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考慮中小學生的內心感受和想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中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率性,也能夠使學生在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形成民主意識和健康的人格。基于此,重點從“以人為本”理念在中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做出思考與探討,并提出相應的建議,愿與大家共享。
【關鍵詞】以人為本;中小學;班主任管理;應用
21世紀的社會強調素質教育理念。因此,“以人為本”理念貫徹于中小學當中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班主任在管理學生時要看到每個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針對每個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性格特點做出不一樣的管理策略。但是,無論何種管理策略,都要遵循“以人為本”這一管理理念,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力。
一、“以人為本”理念概述
以人為本理念要求班主任要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以一人之主變為全體學生參與的過程。并且制定的所有規章制度都要為學生來服務,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為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提供保障。總的來說,需要遵循以下幾個標準:第一點,推動班級全面發展,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要共同參與,以實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第二點,要加強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完整的個體,班主任在管理過程當中一定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特征,進行差別化的管理對待。也可以針對某部分特殊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第三點,班主任在管理過程當中要根據時代的發展需求,將學生的需要作為制高點來設立一系列規章準則,以滿足和完善規章制度的實施化過程。
二、“以人為本”理念運用到中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策略
(一)首先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學習經驗不夠,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較弱,一些學生在學習期間無法適應小學的生活,無論是從內心還是思想上都產生了極大的恐懼感,班主任應該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協助學生適應學校生活。從每個學生對事情的困難度出發,積極有效地幫助其解決,從而可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構建和睦的班級環境,也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例如,班主任應該從以下幾點著重進行考慮。第一點:班主任不能和學生擺架子,要用和藹親切的言語對待學生,努力做好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不是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是與自己相平等的。這樣的話,可以有效地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可以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感受到學生的困難,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第二點:要積極地開展班級活動。對于小學階段來說,學生學業比較簡單,可以有充足的時間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開拓學生的潛能,所以班主任應該在班級中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動腦的操作,不僅可以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的成長,增加自信心,對困難也能夠懷一種無所畏懼、堅持不懈的心態,從而可以將“以人為本”理念貫徹到實處。(二)采取民主的心態來完善班級的管理措施。班主任在推選班干部的時候要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則,不能存在偏心,要從學生自身的角度出發。能力大的學生承擔班級的一大部分事務,能力小的學生可以從小事情做起。從自身的能力階段不斷地向前發展,從而促進整體學生能夠整體發展。例如,在班級生活中應該成立一個監察小組。監察小組的職責是要在班主任命令的號召下,反饋班級中工作的不合理之處,從而在不斷的摩擦與實踐中,提高班級的管理質量。另外,班主任在提出意見的時候,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只夸獎能力大的學生,要做到民主、科學,指出合理化的建議,從而使同學們能夠始終保持在一種活躍高產的運作中,使得班級內部的管理能夠有序運行。再如,在制作班級優秀文化時,可以將班主任與學生融合在一起,共同商討班級工作,指出彼此的優缺點。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工作時的優點是可以跟進時代的潮流,將一些潮流的元素應用于優秀的文化當中;而班主任的優點是思考問題比較周到,在整個計劃當中可以作為一個主力軍的作用。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互補,可以體現彼此的價值,體現了一種“以人為本”運用的策略。(三)制定個性化評價體系。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管理中小學班級的傳統模式早已被時代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在班主任管理過程當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評價體系。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規則也是一個枷鎖,不能把學生限制于一個牢籠中,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當中也要有個性化的體現,班主任在實施個性化制度過程中應該注重幾點。第一點:在課下應該有更多的困難,教師都要積極地幫助其解決,做學生的有心人,良師益友,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健康快樂地成長。第二點:做到全面了解班級學生的狀態,不定時地尋求參與班級工作的學生狀態是怎樣的,是否有一定的建議與異議,等等。根據這些來做到“學生當家做主”的管理宗旨,以增加學生在活動參與過程中的價值。例如,班主任可以不定時地開心理班會。了解學生近幾天的心理狀態,并為學生及時地解決困惑,還可以鼓勵學生與生活進行溝通,通過扮演小交警的角色,進而了解社會工作者的困難和不易,并不斷地鼓勵學生要憧憬未來,將自己的夢想放在心中,并不斷地為之努力,爭取實現。這樣才能將以人為本理念深入到每個人的心中。(四)及時地調解矛盾。在偌大的班集體當中,由于小學生沒有嚴密的準則制度的約束,導致學生從能力以及品德、心理健康方面的培養還沒有完全地樹立起來。在日常的班級生活中,很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矛盾、糾紛,同學之間會爭吵,班主任要及時響應以人為本理念的號召力,對這些問題及時地處理,將消極情緒全部掃除,深入每個學生的內心,積極地調節矛盾,探尋問題的來源,對每個學生進行開導,了解他們的想法與顧慮,爭取做到滿足每個學生的要求,這才符合21世紀培養人才的標準。班主任在平時的班級管理工作中也要樹立服務理念,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的寬松環境,讓學生之間彼此競爭,互相追趕,學習的勢頭足夠的熱烈,對于學生之間不搞等級劃分,要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點。例如,對于一些文學功底好的學生,在鼓勵的同時要發揮其帶動性作用。以領頭羊的地位來幫助其他學生共同努力成長。比如一些數學優等生,其思維比較靈敏,而對于一些學習很努力,但是數學成績怎么也提高不起來的學生,就要及時地發揮優等生的長處,及時地幫助其解決現狀問題。再如,針對一些文學功底好的學生,也要發揮其帶動性的作用,不僅保持自己的優勢科目,也要注重補習自己的弱勢科目。同時幫助其他學生共同進步,最終實現一帶二、二帶三的效果,使整個班級學習氣氛濃厚。
三、結語
小學生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和希望,班主任身為學生的領導者和領路人,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職責,將“以人為本”理念貫徹落實到實處,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在學習和生活當中能夠快樂地成長,使得學生的每一天都是有意義的、充足的。
參考文獻:
[1]高泉山,郭耀山.淺談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新課程,2013,(4).
[2]鄭清影.小學生班主任管理之我見[J].安徽文學,2011,(1).
作者:王松國 彭秋華 徐國安 單位: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柳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