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融媒體下的播音主持工作者新定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融媒體下地方播音主持工作現狀
(一)技能化單一由于長期處在傳統且穩定的環境下,一些地方播音主持工作者還停留在單一的播音主持模式,僅以自己本專業的內容為主進行工作,能做到采編播一體的播音主持人并不多。進入融媒體時代,各種媒體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能做到掌握各個媒介的傳播形式的地方播音主持工作者更是少之又少。一些地方播音主持工作者的工作范圍僅在演播室,并不能深入一線“走出去”,僅僅各司其職導致行業活力不夠。
(二)“高姿態”的播報方式,節目內容匱乏傳統媒體的新聞節目時間都比較長,一些地方播音主持人在節目流程和播講狀態上還采用老套、固定的方式。話筒下、鏡頭前“高姿態”的狀態已不適應現在的媒體環境。新聞節目內容時效性較低,節目內容重復率很高,有些地方播音主持工作者會在一周內重復播出同一條新聞,內容過于單一化。“正襟危坐”的播報方式以及內容的匱乏已遠遠不能滿足互聯網環境下用戶的需求。
(三)人員老化,缺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地方播音主持人員年齡普遍偏大,人才隊伍專業素質與工作需要矛盾突出,缺乏新時代一線工作的專業人員。近幾年來,設有播音主持專業的院校在不斷增加,但是部分學校一味追求學習語音技能以及語言表達技巧,而并沒有結合融媒體的環境下,培養適應新環境的綜合素質技能,使得許多學生只具備專業技能而缺少行業的深度。再加上有些地方傳統媒體過于老套的環境,較落后的硬件設備,較低的薪資待遇以及令人擔憂的職業前景,很難吸引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四)形式大于內容2018年,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到國家戰略層面,很多地方播音主持工作者積極進入新形式,努力打造公眾平臺,利用互聯網消息。但在消息的輸出中并沒有創新形式,還是單一的傳統視頻播放,并且播音主持工作者的狀態也并沒有改變,還是正襟危坐的播報方式,播報內容冗長。把傳統媒體的新聞按部就班的放到新媒體平臺上,加大播音主持工作者的任務量,這種“形式大于內容”的方式無疑成為一種累贅。“云里霧里”的跟風也讓地方電視臺顧于形式,很難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地方媒體融合不是搞臺網融合,而是要打造一個基于移動社交的融合新平臺。正確了解融媒體下播音主持工作者的定位非常重要。
二、融媒體所帶給地方播音主持工作者的危機感
(一)人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進入Web2.0的時代,UGC的概念就已經在互聯網中出現,UGC即用戶生產內容。隨著媒體和網絡的發展,自媒體下衍生的全民記者已然誕生,打開手機,隨時拍攝發生的新聞。每個人都可以是內容的生產者、信息的傳播者,每個人都擁有著各自的話語權,使得傳播速度過快。新媒體平臺中,新聞主持人的從業要求并不高,使得涌現出一批個性鮮明的網絡主持人,固定的頻道固定的主持人受曝光率低的影響,一些傳統媒體播音主持工作員也紛紛轉戰新媒體。在這樣的環境下,面臨的壓力隨之增大,普通的受眾就可以直接生產出一般性的新聞,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電視播音主持工作員的話語權。
(二)內容豐富,貼近大眾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生活更加碎片化,使得微博、微信、短視頻、直播平臺以及各種新聞媒體等等平臺數量不斷遞增,報道的形式不再拘泥于傳統大篇幅的文字,而是加大視覺、聽覺沖擊力,使用圖表、視頻、H5立體呈現,更加符合用戶快速閱讀的習慣,內容覆蓋面廣且貼近大眾,使得用戶的關注度不斷增加。加上近幾年很多大型紙媒增加app功能再次擠進市場,加入到新媒體平臺當中,吸引不少用戶。不少省、市級傳統媒體也紛紛加入到融媒體大部隊中來,建立“中央廚房”生產平臺。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新聞來源過剩,地方播音主持工作者流失了大量的原始受眾群體,地方傳統媒體的改變刻不容緩。
三、融媒體下地方播音主持工作者的曙光
(一)導向的權威性傳統媒體下電視播音主持人要有符合大眾審美的外在形象和專業的播音主持業務能力,普通話在一級乙等以上,持有主持人上崗資格證并且具備新聞專業知識。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打破固有的局面,“主持人”這一稱呼更加開放。互聯網上很多思想導向不正確的內容也開始頻頻出現,很多媒體為了賺取流量,出現“標題黨”現象,內容與標題嚴重不符。用戶對消息的真實性存在質疑。播音主持工作者是公眾輿論話題的引導者和帶入者,有著傳播正能量和信息的重大使命。對于網絡單一個體而言,國家意識、社會文化、精神引領等主流方向仍需具有權威性的電視媒體和官方機構把握。而播音主持工作者更應該擔起黨政“發聲者”的稱號。
(二)獨一無二的本地特色對于地方電視臺而言,新聞內容的來源主要是本地的新近發生的事件。更應該貼近本地的民生新聞,其他媒體一般很難采編,具有高真實性的一手資料從地方播音主持工作者口中傳播,內容更加貼近地方受眾。傳統媒體的播音主持人利用對新聞的廣度和深度的優勢,可以做到全面具體且深入的剖析地方事件內容,這種獨一無二的本地特色更好地滿足了地方受眾對信息的需求。
四、突出重圍,尋找地方播音主持工作新定位
(一)樹立責任意識,提高語言規范水平進入信息轟炸時代,傳播者與用戶既互相吸引也存在危境的關系。這就需要播音主持工作者樹立正確三觀、堅持職業道德、傳遞正能量以及傳播正確的輿論導向。不能為了滿足用戶千奇百怪的需求,去不顧一切的迎合用戶,不能為了收視率、點擊量等因素制造與事實不符的編碼內容,進行低俗化的主持,這樣既會誤導用戶,也會造成整個市場的混亂。樹立責任意識也是播音主持人從事播音主持的基本。在融媒體時代,一定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做好“把關人”,不受外界的誘惑,以強烈的責任意識積極地影響用戶,做一個有責任的傳播者。對于地方播音主持工作者來說,更要完善語音基礎能力,規范使用普通話。互聯網的普及,有些播音主持工作者受網絡詞語的影響,一些主持人逐漸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在開放的新媒體中采用不規范的語言與網民進行溝通交流,導致口語表達不夠規范。很多主持人為表達內容貼近網民,會在節目中加入大量的口語內容,導致節目質量嚴重下降。正確規范使用語言,提高運用語言的基本能力,從而提高節目質量。
(二)打造自身品牌,明確角色定位多元化媒體的環境下,需要地方播音主持人快速適應新環境,跟緊互聯網的節奏。用戶的品位需求逐漸提高,這就要求地方播音主持人從衣著妝容形象上有所改變,符合現代環境下的大眾審美。以及打造動態形象,改變傳統的“嚴肅固化”的體態,縮進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加大受眾與地方播音員主持人的交流欲望。地方播音員主持人要擁有跨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全方位的知識儲備并且熟練掌握新媒體和專業設備,成為一專多能的播音員主持人。在主持的節奏和形式上在符合碎片化和多元化的基礎上,尋找適合自身的本土特色品牌。人的一切當眾行為都是表演,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環境下,播音主持工作者更要承擔自己生活中的責任意義,打造自己的品牌沖擊力。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地方播音主持人也應讓自己“走出去”,沖破“演播室思維”,讓自己出現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廣告宣傳、公益活動增加鏡頭曝光率,通過參加活動讓主持人與地方用戶面對面直接互動,形成“粉絲經濟”,增強自身影響力。打造出“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絕”的獨一無二的個性化播音主持人。
(三)建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型人際關系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地方電視臺開始打造融媒體中心,相比過去傳統意義,它是一個在地化的移動社交媒體。地方媒體積極打造一個基于移動社交的融合新平臺。這就需要地方播音主持工作人與用戶拉近距離,從用戶思維出發加強與他們的互動性。地方播音主持人應到受眾中去,利用當下的熱門互動交流工具與受眾形成一定的黏度,與用戶進行溝通交流,積極回復網友問答。利用手機掃碼、搖一搖的功能加強線上與線下的互動。互聯網下平臺的內容生產應兼具實用性、娛樂性、唯一性和互動性,達到吸引人氣。建立情感連接,貼近地方實際,貼近地方百姓日常生活,主動幫地方用戶謀福利。
五、結語
在飛速發展的媒體環境下,地方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快速適應、深入學習并能呈現在實際作品中。作為傳播者我們要做好編碼工作,把正確的思想符號傳遞給受眾,電視話語的意義隨即生成。其次在融媒體時代編碼的形式要創新變通,內容要貼近當地電視臺的定位。受眾的解碼階段是依據編碼者加工的內容而形成的,更需要地方新聞工作者更要有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融媒體的存在不是憑空而來,是傳統媒體不斷革新的產物,地方播音主持工作者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不能忘記自己的核心能力,找準在新環境下的新定位。
參考文獻:
[1]徐愷言.傳統媒體的融合改變之路探析[J].新聞前哨,2019(03):25.
[2]羅林濤.融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記者的轉型策略[J].科技傳播,2019,11(05):11-12.
[3]尹永全.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J].社會主義論壇,2019(03):46.
[4]張有緣.淺析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的應變與堅守[J].新聞研究導刊,2018,9(24):117-118.
[5]劉君.論新媒體視域下播音主持人的“新”定位[J].西部廣播電視,2018(22):139-140.
[6]李紅.強化主持人社群建設拓展融媒體時代廣電發展新路徑[J].電視研究,2018(06):53-55.
[7]熊曉婕.淺析新媒體趨勢下主持人的發展方向[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8):297.
作者:吳璇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