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播音主持人的個性化與養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如今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不再是以“相貌出眾,字正腔圓,儀態端莊”為受眾的評判標準,而是完成了由“千人一面”到“個性風格”的轉變。但是主持人所展現出的“個性”,并不僅僅是指個人的外在形象,或是過于注重自我表現。節目主持人不是代表個人,而是代表他所屬的媒體平臺。當今時代呼喚有個性的主持人并以此推動節目品牌效應,同時媒體也極力打造更好的平臺讓主持人展露自己的個性鋒芒,以此來打造有影響力的節目和推動主持人的品牌化。
關鍵詞:
主持人;個性化;養成
主持人是節目和受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主持人的容貌、言談舉止以及舉手投足都是節目的組成部分。因此,主持人的個性風格也就成為了一檔節目的標志。主持人與節目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但是我們也應當注意到,在目前的廣播電視節目中也并不是所有主持人的個性都可以成為節目的標志,也不是主持人的所有個性都可以成為一種標志,只有主持人的個性和節目本身的內容能夠有機融合在一起的主持人才能夠成為節目的“標志”。當代媒體中,節目形態雖然多種多樣,但唯一不變的是,主持人駕馭整檔節目的作用至關重要。一檔金牌欄目,可以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獲得受眾的廣泛支持,可以創造出較大的文化生產力,也能收獲更多的經濟效益。成功的節目主持人,一般都富有鮮明的個性。在多元化發展的今天,主持人的個性化發展也越來越為媒體重視和強調。
一、主持人的個性化
個性指的是一個人所具有的獨特氣質,一個人的個性是由修養、生活環境和文化內涵等多種因素決定的。一名主持人的風格從無到有并逐漸成熟起來,個人素質對其來說是尤為重要的。一名好的主持人應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品質和扎實的文學素養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質。主持人的個性,簡單地說,就是一名主持人身上讓受眾能記住的東西,比如他的幽默、犀利或是他的特殊語調等。
二、主持人的個性化是趨勢
近年來,隨著我國傳媒業的快速發展和受眾對節目主持人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播音主持界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就是打破了以傳統的播報式主持風格,在各大廣播和電視媒體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富有鮮明個性特色的主持人和節目。主持個性化是如今世界傳播理念和我們國家主持理論創新轉型發展的必然產物和重要體現。各廣播電視臺的欄目多樣化、受眾市場化、頻道(頻率)的專業化也迫切需要現有的主持人“轉型”發展。很多具有個性色彩的主持人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和電波中。主持人主持風格的這種轉型本質上是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具體反映,同時也是我國主持理念創新轉型的必然產物。主持人水平和能力應該體現在,一檔節目通過主持人從而建立起受眾與媒體傳播關系的能力。主持人應當是整檔節目的駕馭者、引導者。也正是因為主持人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才使得現在傳媒的傳播關系更接地氣、更加真實、受眾的意見多向流動,才使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不斷提高、媒體的話語表達也更具伸展性和靈活性。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主持人董倩所主持的《新聞1+1》、《新聞調查》和白巖松、康輝所主持的《新聞周刊》等節目,通過主持人對節目的整體把控以及對時事熱點的剖析與理解,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具有敏捷的思維、理性的表達、恰到好處的提問以及畫龍點睛的總結和帶有反思的結語等特點,已經成為大部分受眾所接受和喜愛的標志。也正是因為他們自身的這些特點從而形成他們各具魅力的主持個性,贏得廣大受眾的喜愛和認可。湖南衛視汪涵主持的綜藝娛樂節目總是給人這樣的印象——為什么感覺這檔節目像是給汪涵“量身定做”的?如果這檔節目換成其他人主持或者少了汪涵,那這檔節目就失去了看點。后來汪涵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大家從電視機前看到的很多,其實都是汪涵個人生活中原本就有的,這些都是一些很真實的東西,是發自內心的東西,不一定好不一定對,但起碼自己本人是得心應手的,不是模仿他人的。”汪涵因此獲得觀眾廣泛的喜愛與肯定。他自己也在中國的播音主持界獲得了很多肯定和殊榮。汪涵就是這樣以自己風格定義了自己所主持的很多欄目,例如《天天向上》等節目都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的節目主持人播音風格的轉變也讓很多聽眾“聽覺一亮”,他們從以往的播報式新聞到如今的說新聞、聊新聞、侃新聞,可以說是中國播音風格的一大轉變。雖然現在的廣播電視節目中新聞節目很多,但是“中國之聲”的主播們也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楊昶的聲音就是他自己的招牌,可以說他是“聲先奪人”,他一開口播音,就讓人聽得很舒服。這也是主持人的個性化。“中國之聲”每天傍晚的新聞晚高峰主播們在播音風格上也很接地氣,幽默的表達而不失大氣、溫暖的關懷更不失大臺風范。
三、主持人的個性化不等同于個人化
我們不難發現在某些廣播電視節目中,有些主持人以所謂的“時尚”為由頭,在普通話中夾雜英語,或一味的模仿港臺腔。還有甚者忽視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而展現出一種粗俗化的主持方式,還有為迎合少數觀眾的獵奇心理而采取極盡夸張怪誕的言行與表情。在電視節目中,有的主持人為了突出個人風格而標新立異、嘩眾取寵,穿戴一些夸張的服飾和佩飾,更為了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而迎合低級趣味,這些東西都是要不得的。主持人首先應該知道的一點是,他們是先進文化和主流思想的代言人,是所屬媒體形象的體現,而不應該表現為一種純粹的個人行為。在注重個性化發展的今天還應該認真踐行行業準則。這是這個職業鐵的紀律和綱領,也是職業操守。所以主持人不能在節目中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我行我素,更不能隨心所欲的信口開河。需要強調的是,主持人的工作是一定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或間接表現,主持人的價值也是隨節目的成功而實現的。如果一味追求主持人的個性發展,過分提倡張揚的個性,也不利于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主持人首先應該是社會形象的象征以及公眾利益的代表,而并非個人化的,要符合主流思想,要在時代氣息下發揚符合當今媒介傳播規律的個性魅力。
四、主持人個性化風格的養成與提升
個性是由修養、生活環境和文化內涵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怎樣才能培養和形成良好的個性呢?對主持人來說,培養個性和形成個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主持人打造個性特色的過程中,欄目本身的定位與主持人本來的個性應該首先形成互動關系,其次是融合和互補的關系,最后是包裝和接受大眾的認可與點評。一檔金牌節目或者一名金牌主持人,在節目運營中肯定會有一個磨合期,然后才能使主持人的個性化表達符合節目預期和節目定位,從而使欄目的特色與主持人的個性形成有機統一。在主持人個性化塑造的過程中,外在因素不容忽視,但是語言表達是主持人與受眾溝通交流最基本的手段,語言表達和一些副語言表達也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點不能被忽視。語言表達是檢驗主持人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的標尺,因此主持人的語言風格,是其文化修養和性格的綜合體現。在語言風格上,主持人可以呈現出以下幾種特色。首先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語言風格:優秀主持人的語言表達應出口成章、富有文采、語感絢麗。其次是“智慧的語言風格”:主持人應該是思維縝密、善于觀察、善于傾聽、熱愛生活的人。遇事從容淡定,做事富有激情。第三是“富有幽默感的語言”:幽默是一種氣質,一種風度,一種魅力,這種魅力勝于主持人的衣著打扮。語言含蓄而俏皮、尖銳而不刻薄,蘊涵著主持人的藝術修養。在詼諧幽默的語境下,主持人的表現不是膚淺的貧嘴,而是閃爍著智慧的火花。
參考文獻:
[1]蔡長虹.節目主持人的個性在語言方面的體現[J].現代傳播,2002(3).
[2]應天常.節目主持人通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73-102.
[3]胡智鋒.電視節目策劃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4]葉昌前.節目主持人的傳播學意義[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作者:高杰 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