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水電會議交流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去年以來,在省水利廳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市全力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大力發展農村水電事業,加強全市水能資源管理和農村水電安全監管,積極做好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和增效擴容改造工程建設,強化領導,精細管理,創新機制,強化監管,加大投入,依法辦電,全市農村水電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工作實踐中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體會,現借此機會,向領導與兄弟地市具體總結、匯報、交流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們市位于省中部,轄新化縣、雙峰縣和經濟開發區等六個縣市區,全市總面積8117km2,多年平均降水量1411mm。境內峰巒密布,丘崗綿延,水系發達,水能資源較為豐富,所有河流分屬湘江、資江兩大水系。主要河流有資江干流、大洋江、油溪河、渠江、漣水、孫水、湄江河及測水。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36.19萬kw,其中,技術可開發量20.62萬kw,截止2010年底,全市已開發小水電站128處,裝機總容量12.69萬kw,占技術可開發量的61.5%。全市農村水電站及地方電網現有從業人員1834人,擁有固定資產90386萬元,其中,水電站固定資產87116萬元,地方電網固定資產2670萬元。
2014年我市先后有平油橋、卯溪、月弓橋、小洋等4座水電站投產試運行或發電,新增裝機10臺8750kw,有正溪江四級、水口山一級、洪竹、擂耙凼、龍溪、山羅沖、沙坪、沙河、快溪等9座電站共計15臺機組13605kw在建,同時對爐觀、白馬、水車、大同等5座電站進行了技改或增效擴容,共計擴容容量1225kw。
二、主要措施方法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扎實推進水能資源利用和管理工作
我市市、縣兩級領導對水能資源利用和管理工作都高度重視。自2009年《省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條例》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工作的意見》出臺后,在市委、政府的領導下,我市積極探索和推進水能資源有償使用,先后對新化縣鎮溪江四級、龍潭、華山水電站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權,向社會進行了公開拍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今年,繼中央、省委1號文件出臺后,我市又出臺了市委1號文件,將加強水能資源利用和管理內容納入市委1號文件中,并且用單獨章節進行了專門闡述。在此大好形勢下,我市市、縣兩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水利部《關于開展水能資源開發規劃調查摸底的通知》的要求,對全市水能資源狀況及開發規劃情況再一次進行了大量細致的調查摸底。通過開展這一活動,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擬用1至2年的時間,按照《河流水電規劃編制規范》和《中小河流水能開發規劃編制規程》(SL221)等規程規范的要求,對原水能資源規劃進行修編并報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二)精細管理,規范運營,促進農村水電健康持續發展
堅持嚴格科學管理,使管理工作建立起長效機制。首先,在建設上,逐步糾正重建輕管和求速度、松質量的思想作風,形成了小水電開發規范化建設管理體系,如新化縣平油橋、鎮溪江四級電站,在建設過程中嚴格遵循基本建設項目管理程序,執行了項目法人制、項目代建制、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建設監理制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在質量管理方面形成了“項目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和政府質量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體系。這兩個項目工程質量和開發水平都是質量和效益的典型;其次,是發電生產,通過大力推行“兩票三規十制”,充分提高了小水電站安全生產水平和發電生產效益。如雙江口電站、橋頭河電站由于管理水平高、經濟效益較好,多次連續獲得省水利廳先進單位稱號;三是在小水電站更新改造上,堅持科技掛帥。在實施更新改造時,以科學技術為指導、經濟效益為準則,合理規劃,合理設計,合理選型,合理施工。充分發揮更新改造潛力,提高更新改造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做到改造一處,發揮效益一處。如漣源市白馬電站、新化爐觀壩電站通過科學技術改造,在水頭、流量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效率達20至30%;四是注重組織開展職工培訓。注重切合實際和知識更新,始終把職工培訓作為水電建設的主要內容來抓,長抓不懈。五是理順管理體制。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市在小水電管理上,徹底實行政企分開,將水電開發、建設、經營等方面的事情交給經營者。而作為代表行業管理的水電管理機構,將重心轉移到規劃的編制、項目的審查及安全生產的督查上來。把水電開發機制交由市場去運作,因而在機構設置上將管電的機構與經營水電的公司分開,做到職責明確,各司其職。
(三)、安全為天,強化監管,做好農村水電站安全度汛和安全生產監管工作
安全生產是小水電站的生命線,安全監管工作是否到位,直接關系到農村水電站生產的安全程度。為此,我們把農村水電站安全度汛和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抓緊抓實抓好,先后做了大量的文章。一是制定了《2014年度市農村水電安全生產工作方案》、《市農村水電安全監管全覆蓋大檢查實施方案》,市、縣兩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全力以赴,逐座落實農村水電站安全監管主體責任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并將全市138座水電站“雙主體責任”責任單位、責任人在水利信息網上進行了公示;二是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市農村水電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婁水農電〔2014〕2號),并于今年3月、7月我局組織對各縣市區農村水電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了檢查督導,各縣(市、區)水利局也組織了人員對水電站安全隱患進行了逐座排查,并建立了安全隱患臺帳,深受市安全監督局的好評;三是汛前督促各縣(市、區)水利局對規模以上水電站逐座落實防汛預案,按照管理權限,我局將2000kw及以上水電站防汛預案及防汛責任檔案卡整理裝訂成冊,并將5000KW以上的上報省水利廳農電局。四是層層簽訂了責任狀,市水利局局長楊維向原市長張碩輔呈交了責任狀,各縣(市、區)水利局長及市局農電科等有關科室分別向市水利局楊維局長遞交了責任狀,各縣、鄉鎮亦參照此模式層層簽訂了責任狀。
(四)、爭取資金,確保質量,全力推進農村水電項目建設
農村水電是新農村建設的能源支撐,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為搞好農村水電項目建設,今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好項目前期工作。我市新化縣是“十二五”電氣化建設縣,按照水利部《關于印發“十二五”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實施方案編制要求的通知》(水電氣便〔2014〕61號)文件要求,新化縣組織人員編制了實施方案。我局組織專家進行了認真的初審,并將初審修改后方案的上報省廳審查,提高了方案編制質量;同時,我們積極督促新化做好半山水庫石子嶺電站改造項目前期工作,并將該項目上報省廳;二是積極爭取建設資金。今年共計爭取省級以上建設資金130萬元,其中鐵山壩站技改爭取國家電氣資金110萬元,漣源市沙河小水電代燃料省廳安排配套資金20萬元。積極引導,吸收民間資本4660萬元投入農村水電建設,其中正溪江四級、水口山一級、洪竹、擂耙凼、龍溪、沙坪、快溪等7座新建電站共投入資金2860萬元,水車、大同等3座電站改造共投入資金1800萬元;三是全力抓好國家投資項目建設進度。我市國家投資今年建設的電氣化項目有白馬電站、爐觀電站,小水電代燃料項目有沙河電站。為抓好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市、縣兩級主管部門多次前往現場檢查督促。特別是在漣源市沙河小水電代燃料項目上,為做好有關矛盾的協調處理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當前白馬電站已于5月份正式投產發電,爐觀電站第1臺機組于10月投產發電,第2臺機組正在改造中,可望年前完成建設任務;四是加強工程質量管理。一直以來,我們要求各縣市區水利局加強對農村水電的建設管理,所有勘察、設計、監理、施工、設備制造等單位都必須具有相應的資質,自覺接受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監督。督促法人落實水電項目質量監督管理、建立工程質量保證體系,確保工程質量。
(五)統籌兼顧、全面發展,努力做好其它各項工作
1、配合抓好水利普查工作。開展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工作,是國務院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我局農村水電科作為我市水利普查辦公室工程組的1個專業小組,負責全市水利普查農村水電塊資料、數據的審查和把關。我們一方面根據以往的歷史資料對每一個數據進行了審查,另一方面前往現場進行事中資料抽查,確保了資料和數據的可靠性、準確性和真實性。
2、持續搞好月報年報工作。搞好農村水電月報、年報統計工作,一直以來都是我市水利系統的好做法、好傳統。今年我市遭遇特大干旱,給我市工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影響,我們每個月在統計各電站發電量的同時均與歷史同期進行了對比,并及時將情況上報給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等部門,為其決策和上報災情提供了準備、詳實的數據。今年1至9月我市農村水電發電量為26760.71萬kwh,與2010年同期發電量34352.38kwh相比減少了22.1%。
三、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2014年我們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離上級的要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與兄弟市州相比,也存在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如下:
1、“代管”依然在持續。我市繼2008年1月新化縣地方電力公司交由電力部門代管后,今年水車、文田、奉家、大熊山、爐觀、鐵山壩、巖山灣、太平等電站的供電區因無力實施農網改造升級,正在移交給電力部門管理,農村水電供電區進一步喪失。建議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在農網或網中網方面有所投入,以改變當前局勢和困境。
2、農村水電監管手段不多。無論是水能資源管理還是安全生產監管,在處理一些違規電站時手段乏力,辦法不多,一些有背景的違規電站甚至認為水利部門既管不了上網又管不了電價,根本不把水利部門指令要求當回事。因此,建議省廳根據《省人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工作的意見》精神,請省水利廳盡快印制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權證,以利于加強水能資源管理,增加水利部門水能資源管理的切入點,增強水利部門電管機構務實操作功能。
3、增效擴容規劃還很欠缺。2009年我市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廳的有關文件精神,同期編制了“十二五”電氣化建設規劃、增效節能減排規劃、以電代燃料生態工程規劃等三個規劃,當時按照《2014~2020年水電新農村電氣化規劃編制的具體要求》等文件精神,“三個規劃的項目將嚴格區分,即同一個項目不能交叉列入不同的規劃”,所以,我市一些老電站有的列入了電氣化規劃、有的列入了增效節能減排規劃、還有的列入了以電代燃料生態工程規劃。當時,我市按照要求每個縣都編制了電氣化規劃且編制到項目鄉鎮、項目村。但是經審批后,全市只有新化縣列入了電氣化縣,其它縣(市)原來列入電氣化的項目就此落空,既未進入電氣化規劃也未能進入增效擴容規劃,至今改造資金沒有著落。全市95年以前的電站有86座,只有46座上報了增效節能減排項目。現國家對老電站實施增效擴容在際,請求省廳向部里反映此一情況,適時調整擴大該規劃。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雖然我們在農村水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亟待精益求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展望未來,新的形勢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十二五”時期是農村水電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我們將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科學發展主題,堅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治水與辦電結合,開發與保護統一,新建與改造統籌,建設與管理并重。搶抓機遇,發展自己。積極開展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大力實施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切實搞好農村水電配套電網改造工程建設。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實現全市農村水電總裝機達到17.84萬千瓦的目標,為改善能源結構、發展低碳經濟、改善民生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