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區共青團體系經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以活動為重點,構建以青年志愿者活動為總攬的社區共青團工作體系
立足社區,以切實服務于青年成長成才為目標,以活動為依托,動員和帶領廣大青少年積極投身社區建設,充分發揮生力軍和突擊市區隊作用。一是著眼社區服務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深入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我們始終緊緊圍繞黨政工作大局,增強主動參與意識,自覺地將青年志愿者活動納入到本地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體系之中,納入到本地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組織百家“青年文明號”集體結對百家社區(單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動員×××個縣(市)級以上的青年文明號集體,每個青年文明號集體組織“青年文明號”集體中的青年均按“一對一”方式參與共建和諧社區(單位),或資助貧困學生,或幫教未成年犯,或溫暖孤寡老人,或幫助殘疾人,或結對零就業家庭,或關愛孤兒,或倡議青年企業家投身愛心傳遞接對活動中,共建×××個和諧社區(單位)。各級青年文明號集體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積極主動地向所隸屬的團組織匯報創建工作,各青年志愿者對關愛對象的情況進行詳細了解,特別是對社區中弱勢青少年的幫扶工作給予高度的關注,一方面要了解他們面臨的問題,詢問他們最需要關心幫助解決的困難,另一方面要從結對社區的實際出發,力所能及地開展切實有效的結對關愛活動。組織百名“愛心教員”為百戶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施教。**年5月以來,團州委,楚雄師院團委組織百名大學生“愛心教員”為社區百戶貧困家庭子女開展義務施教活動。×××名來自楚雄師范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他們在兩年的服務期限內通過“一對一”結隊幫扶的形式為楚雄市鹿城鎮米市街、學橋街兩個社區的×××名家庭困難同學提供不定期、經常性的義務家教服務,并在日常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為這些同學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持續開展“真情助困進萬家,愛心奉獻促和諧”慰問活動。每年春節期間,團州委重點面向社區啟動“真情助困進萬家,愛心奉獻促和諧”活動,在團州委的廣泛動員下,一批批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區看望慰問戒毒人員、貧困孤殘青年及流浪未成年人,為他們送上慰問金和慰問品。為在全社會營造“真心關愛,共建和諧”的良好氛圍,為社區廣大困難青少年群體做事實、辦好事、解難事,把團組織的關心與幫助送到特殊青少年群體的心坎上。二是著眼社區文明程度的提升,著力推進社區文化建設。大力實施“新世紀青少年讀書計劃”,通過開展“愛心傳遞·萬本圖書漂流活動”,動員和組織社區青少年開展讀書活動,營造學科學、學知識、學文化的積極氛圍。積極在社區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帶領青年養成現代文明意識,做移風易俗的先鋒,做開社區文明新風的主力軍。持續舉辦每兩年一屆的楚雄青少年文化節,堅持數年如一日地開展“左腳舞”文化廣場活動。積極引導廣大青少年投身社區文化建設,以社區各種文化資源為基礎,以青少年文化節為龍頭,形成系列,面向社區內全體居民,因地制宜地開展社區居民和青少年喜聞樂見、健康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三是著眼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提高,深入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圍繞青年的學習、成才、就業等多方面需求,利用社區范圍內的各類教育培訓設施,為下崗青工、待業青年開展技能培訓,幫助青年掌握就業技能。堅持開展“工崗快遞”等青年就業創業活動,拓展就業渠道和領域。大力開展創業精神教育和創業典型的宣傳,引導青年轉變擇業觀念,增強創業意識,把再就業變成再創業。圍繞青少年在學習、生活、成長中團結互助、愛心幫困等優良品質的培養,面向社區進城務工子女開展“共享陽光—千名少先隊員牽手千名農村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等“手拉手”互助教育活動。在城鄉青少年之間打開一扇扇心靈的窗戶,架起一座座友誼的橋梁。四是著眼青少年成長環境的優化,深入開展社區青少年維權服務工作。依托社區,突出抓好青少年權益保護工作,努力優化社區青少年成長環境,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揭露、批評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現象,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利用多種形式廣泛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積極引導青少年自覺學法、懂法、守法。特別關注未成年人、外來務工青年、下崗青工等青少年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的生存和發展,廣泛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心理咨詢、法律服務、勞動就業等各項服務。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創建“優秀青少年維權崗”活動,與綜治委等單位積極配合,以未成年人群體為主,在中、小學校實施“三苗工程”(即:家庭護苗、學校育苗、社會扶苗),組織動員與青少年事務有關的單位,自覺履行法律和政策賦予的職能,承擔起維護和服務青少年權益的責任。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廣泛挖掘社會資源,充分調動各成員單位發揮職能作用為青少年服務,努力創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形成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共同關心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格局。
三、以團建為重點,構建以基層團組織為核心的社區共青團工作組織體系
社區是城市青年的生活領域,社區團的工作作為城市共青團的基礎作用日益顯著,我們始終堅持把社區青年組織的建設作為基礎來抓。一要抓好社區團建工作。緊緊依托社區黨支部,加強與民政部門溝通,進一步加大社區團支部建設工作力度。積極探索居民區團的組織多樣化實現方式,倡導培育各類服務型、志愿型、公益型、興趣型、學習型的青年組織,最大限度地覆蓋社區青年;探索在社區建立流動團員工作委員會,凝聚無團組織單位的青年以及城市流動青年、下崗青年、失業青年、待業青年以及外來務工青年,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成長成才提供有效的服務。二是大膽創新團建模式。為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適應青年群體多元性、自主性、流動性不斷增強的實際,擴大基層團的有效覆蓋,激發基層團的整體活力,更好地服務黨的建設,按照團中央《關于加強城市共青團工作意見》及區域共青團整體化建設試點工作的要求,我們主動采取試點先行的模式,以楚雄城區東片區和楚雄市學橋街社區作為城市共青團工作區域化管理的試點,推進城青工作,按照“區域一體、有效覆蓋、合作共贏、促進活躍”的總體要求,突出兩大群體,依托三大平臺,實現四項目標,(即:突出片區內青年和外來務工青年兩大群體,依托建立東片區青年工作委員會、青年社團組織、青年信息網絡三大平臺,實現工作組織區域化、工作載體整體化、工作機制長效化、工作項目品牌化四項目標),加大團建創新力度,扎實做好基層基礎工作,擴大基層團的有效覆蓋,進一步提高各級團組織服務青年的能力和水平,激發基層團的整體活力。按照結合實際、先易后難、試點先行、加快完善、分步推進的原則,以有一個組織網絡、有一批骨干力量、有一支團員隊伍、有一批物質依托、有一批工作項目、有一套工作制度為工作目標,促進區域化社區工作的整體活躍,目前,試點工作已有序展開。三是深化基層黨建帶團建,不斷優化團的工作環境。不斷深化黨建帶團建工作,按照“關鍵在帶,根本在建”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切實把團的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格局。注重組織配套建設。按照社區黨建重點,同步推進基層團的建設,尤其要積極探索區域范圍內“兩新”組織“黨建帶團建”和“團建服務黨建”的基本途徑。制定“州縣團委中層干部選調轉崗工作辦法”,加大團干部培養教育和選配力度。深化“推優入黨”工作,創新推優入黨機制,使“推優”成為社區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渠道。健全“推干薦才”機制,積極推動大學生“村官”擔任社區團干部。充分整合陣地資源。充分利用社區辦公場所和黨員活動陣地,加強社區團組織的教育活動陣地建設,尤其是充分利用基層黨員遠程教育陣地和設施,開展團的教育宣傳和志愿服務活動,努力實現共建共享。努力實現同步考核,以區域共青團整體化建設為導向,進一步把基層團建工作納入基層黨建工作體系,努力實現黨團組織建設同步、雙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