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志愿服務工作經驗交流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鎮村便民志愿服務站成立于2012年1月,志愿服務站自成立以來,本著“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積極開展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便民服務活動,特別是近一年來,通過參與民事服務、環境保護、司法調解、扶貧助困、敬老助殘等各類專項活動,志愿者們充分地向全社會弘揚志愿精神,倡導時代新風正氣,在全村形成了團結互助、熱心為人的良性互動氛圍。
村便民服務站現有四個志愿服務小組,有志愿者22名,具體分工是:村支部書記任站長,具體聯系外出務工、勞務輸出方面工作,年輸出人數650人,年可創產值3000萬元;村主任副站長,具體聯系周邊夏秋季節農民打零工,年創產值200萬元,婦聯主席第一幫扶組組長,負責照護在家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解決外出務工人員后顧之憂;報帳員高凌貴任第二幫扶組組長,負責村民事務辦理各項事宜;治保主任任第三幫扶組組長,負責民事調解方面事宜;村委委員任第四幫扶組組長,具體負責科技示范、帶動方面事宜。在開展便民服務工作中,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志愿活動在服務形式、服務內容、服務規模上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逐步形成招募、培訓、服務、評估、表彰的運行機制,建立了一個管理完善的組織機構,同時為了加強機制建設,特別制訂了“志愿服務站規章制度”,將注冊志愿者按照個人特長和服務意向統一編隊,為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能力的專業化志愿服務隊伍奠定基礎,有力地推動了志愿服務活動的全面展開。
村便民服務站現有固定辦公室60平方米,為方便便民服務的開展,建立了便民服務花名冊、便民聯系卡,把全村黨員、團員、科技致富大戶以及五保戶、烈軍屬、孤寡老人、殘疾人、困難家庭子女等基本情況進行登記造冊,建立服務對象檔案。同時,邀請政府領導及科技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志愿服務者進行培訓,組織志愿者骨干到外地學習先進經驗,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讓志愿者骨干們能開拓視野,增長見識。
村便民志愿服務隊成立以來,在司法調解、村屯綠化、帶富領富、民事服務、扶貧助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涌現出許多先進典型。我村治保主任,平時屯鄰有大事小情,他都主動幫助解決,長期照顧特困戶楊廣臣,有一次,早晨剛起床,就聽鄰居家老太太喊“救命”,他二話沒說,急忙沖進屋去,發現小孩已嗆得暈過去了,一了解,原來他家暖氣剛刷完油,未等干就燒上了,致使滿屋是煙,救人要緊,他急忙把孩子抱到門外,幾分鐘后,孩子有了知覺,他幫助找車把孩子送到醫院搶救,一直到孩子轉危為安,他才把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還有一次,大道上發生了車禍,車上三個小孩,一死兩重傷,他得知后,一邊報警,一邊攔車救人,他和其他好心人一道將傷者送到二醫院搶救……像這樣見義勇為的好事他還做了很多次。
作為一名村治保主任,積極配合村“兩委”班子抓好村容改造工作。配合村委與各戶簽訂了“門前三包”,全村群眾加入到清掃活動中,困擾村容村貌的“三大堆”問題得到根治。幾年來,在他的倡導下,全村黨員群眾義務植樹1700株,植造綠地面積近1000平方米。作為一名基層司法調解委員會主任,他積極調解村里的各種糾紛,先后調解了夫婦吵架、夫婦和老人的矛盾土地糾紛等各類糾紛20多起。村村民,以運輸業為主,1998年開始,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由最初一臺小四輪,逐漸購置了貨車、翻斗車、鏟車。他積極向周圍搞運輸業的村民給予極大幫助,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在帶領大家搞運輸業的同時,把目光放到了每戶閑置的農田上,有了把每戶閑置的農田集中起來,通過合作社的形式進行集中經營的想法。他說服了妻子和家里人,用他的堅持贏得了村民們的信任,合作社成立了,既合理利用了閑置的人員,又增加了收入,年終每戶的純收入在運輸業的基礎上得到了大幅增加,達到約20萬元。楊金才,鎮聯強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帶動周邊近200多個農戶種植大棚香瓜150余畝,使他們人均年收入多出4500元,戶均多收入1.5萬元。他用自己的先進技術和銷售網絡為本村和周邊的283戶5000畝瓜果、蔬菜生產基地,提供強有力的種苗源頭保障、種植管理、防病治病及科學技術培訓、采收、保鮮、包裝、配送等一條龍服務。他積極帶領合作社成員和村民,采用新的科技來種植農田,他抽出大部分時間給大家講解了更換品種、技術革新、種名優特菜等方面知識,還經常到田間地頭傳授科學技術,培訓防治病蟲災害技能,提高種植效益,成為本村的科技示范戶和科技推廣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