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注重教育培養人才交流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學生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學生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校始終遵循"為學生一生發展和終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針對初中生的特點,以養成教育為抓手,切實加強學校德育工作,要求教職工牢固樹立"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教育觀,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按照"常規培養、環境熏陶、教師影響、活動強化"的工作思路,抓好學生養成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抓德育常規,規范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1.入學教育學規范。每學期初,由學校政教處牽頭,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開展為期兩周的入學教育,重點是引導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馬垅中學學生一日常規》等內容。通過主題班會、演講比賽、承諾簽名等活動,讓學生對《守則》、《規范》主要內容熟記于心,從而幫助學生在心中樹立起正確的行為準則。此外,我們學校還組織新生到附近的紅蓮部隊接受國防知識教育,通過參觀軍營等一系列活動,從而對學生進行紀律和行為習慣教育。
2.升旗儀式講規范。長期以來,我校認真抓好每周一次的升國旗活動,做到了精心組織,儀式規范,講求實效。每次升旗活動首先介紹本周升旗手的主要事跡;接著是學校領導或優秀學生代表發表主題演講;然后是上周值周領導對過去一周工作進行總結,表揚優秀班級和學生,指出存在的問題;最后是頒發上周獲得文明班級和文明寢室的流動紅旗。同時,還把升旗手的主要事跡和學校領導或學生代表的演講稿張貼在宣傳櫥窗里展示一周,作為本周德育工作的主題。通過每周一次的升國旗活動,使學生每周都有學習的榜樣,每周都能檢點自己的日常行為習慣。
3.班級管理重規范。學校的日常管理是養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從長遠著眼,從細微入手,通過日常精細管理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是制定了班級考評制度,如《班主任工作制度》、《先進班集體評選條件》、《班級量化考核方案》、《清潔衛生檢查評比辦法》和《文明寢室評比條件》等;二是建立了健全的督查機制。每天由值周領導和值周班級對全校各班環境衛生、財產管理、文明習慣、紀律安全等進行全面量化考核,并且做到一日一公布;三是堅持做好"三個一的評比"活動,即:每周評選一次文明班級和文明寢室流動紅旗;每月頒發一次文明班級和文明寢室獎狀;根據平時考核情況,每學期評選一次先進班集體、優秀班主任和優秀學生,并把他們的主要事跡和照片放在宣傳櫥窗里進行宣傳。四是各班每周召開一次主題班會活動,總結成績,鞏固本班優勢,找出問題,提出整改措施,讓所有學生為本班奪紅旗、爭獎狀出謀劃策。
二、抓師表形象,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師的職業是一種塑造人的靈魂的特殊職業,教師的人品對學生影響極其深遠。教師應該處處規范自己的言行,事事做學生的榜樣,形成無聲無形的教育動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召學生,啟迪學生,引領學生。
1.引領學生養成做人的習慣。一個人良好的品格是從學會做人開始的,做一個良好品格的人是由平時的小事體現出來的。"百善孝為先"。我校程小平老師的岳父董楚銀老師中風多年,生活不能自理,盡管他們夫妻倆在校只住20多平米十分簡陋的磚瓦房,但他們還是把老人接到身邊,親自為老人端茶做飯,洗衣洗臉,照顧得無微不至,大家無不交口稱贊,學生深受感染。我們以程小平老師為實例,引領學生,在學生中開展了"孝心進萬家"的主題教育活動,要求學生每次放假回家都要親自為長輩做一件最能體現孝心的事;舉辦了"和父親(母親)在一起的一天"征文活動,要求學生與父(母)親一起參加一天勞動,親身體驗勞動的感受,然后寫出參加勞動的經過和體會,從而懂得生活的艱辛;舉辦了"感恩正在進行時"的演講比賽,讓學生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回報親人、朋友和社會。
2.引領學生養成講衛生的習慣。學校是文明的窗口,學校環境衛生工作的好壞直接反映出一所學校的管理水平和師生文明素質高低,也關乎學校的整體形象。學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每天都要在這里學習、生活和工作,營造一個優美的校園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過去,我們學校的衛生工作搞得還是不錯的,值周班級堅持一日三掃,但衛生保持不好,少數學生隨手亂丟紙屑、果皮、包裝袋的現象屢禁不止;亂倒飯菜、臟水、垃圾的問題時有發生。通過值周領導和班主任每天帶領值周班級學生打掃校園環境衛生、全體教職工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在校園里撿紙屑、包裝袋等形式,逐步培養學生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3.引領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遵守紀律是做一個合格中學生的最基本要求。初中生活潑好動,自我約束能力差,紀律意識淡漠,有的遲到、早退、曠課;有的不按時完成作業;有的插隊、打架斗毆、上課晚寢說話;有的上網、賭博、吸煙成癮。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正當的教育之外,還需要我們教師的模范行動來引領。因此,我們就從老師做起,如:我們要求老師上課不遲到、早退、空堂,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注重儀表,上班時間不玩牌、上網聊天,買飯、打開水和學生一起排隊不搞特殊化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也養成了自覺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校園秩序井然,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和學風。
4.引領學生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講文明,懂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學生正處于學習文明禮貌知識,形成文明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十分注重老師在學生文明禮貌習慣培養上的引領作用。我校特別重視教師的文明素養,我們要求老師之間和諧共事,相互尊重,不開惡意玩笑,尊重學生及家長,對學生的禮貌問候要認真回應,對熟悉的學生主動打招呼問好,營造良好的文明禮貌的氛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從老師那里學到了文明禮貌,逐步養成了文明禮貌的習慣。
三、抓校園文化,熏陶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是一部主體的、多彩的、具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它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心靈,激發靈感,啟迪智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前些年,我校由于基礎設施落后,再加上管理不善,校舍破破爛爛,到處亂搭亂建、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亂丟垃圾、亂寫亂畫、追追打打也就見怪不怪了。近幾年來,我們加大了對校園文化建設力度,著力打造"綠色校園、人文校園"。一是搞好"硬"環境建設,新建花壇景點20多處,栽種各種花木近200余棵,草坪近1000平米,對圍墻裝修粉刷,垃圾實行定點收集處理,硬化了校園所有主干道。現在學校花壇錦簇,綠樹成蔭,道路寬敞,地面整潔,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優美的校園環境,對培養學生的衛生習慣、環保意識、文明行為有了良好的基礎。二是抓好"軟"環境建設。我們十分重視人文環境建設,讓學校的每一處建筑,每一塊墻面發揮育人功能。一是在教學樓頂矗立"求知敏行、誠信創新"8個大字;二是在運動場圍墻上有動感十足的體育漫畫和"我出色,我優秀;我拼搏,我成功"宣傳標語;三是在休閑園里立"敏而好學,誨人不倦"、"從分享中學習,從反思中成長"、"博學、厚德、揚善、尚美"等勵志標語;四是在文化長廊里貼有《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學生的優秀書畫作品和作文;五是在長達50米的辦公樓墻壁上寫著優秀教職工、優秀學生、學校榮譽等內容的宣傳欄。在教室里有名人名言、班訓、國旗、學習園地或黑板報等,在樓梯過道、花草景點旁寫有"腳步輕輕,勿擾他人"、"腳下留情,綠草如茵、手下留情,繁花似錦"等文明標牌;六是在音樂、美術、微機、實驗室、大課教室、食堂、廁所等地方都有名人名言。我們力求讓校園處處都成為育人的陣地,事事是育人的內容。學生長期在這樣的環境里熏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了他們良好的文明習慣。
幾年來,我校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行為規范合格率達到了98%以上,學生違法犯罪率為零,樹立了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優秀家長學校"、"省示范家長學校"、市、縣"德育工作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