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長在三級干部會議上總結講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主要經濟指標平穩較快增長;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城鎮建設成效明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項目投資增勢強勁;節能減排取得扎實成效;民生繼續得到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進行講述,其中包括:投資增速明顯加快;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產業集聚有力推進;糧食總產57.6萬噸,發放糧食直補、綜合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補貼1.07億元;開展了“三年大變樣攻堅年”活動;強化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積極推進新一輪鄉鎮財政體制改革;開展了“三個一”、項目觀摩、項目清障等活動,有力推進了項目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方面;社會保障體系方面;改善人居環境方面;文體活動場所日益完善;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形勢保持穩定;大力削減行政審批項目和清理收費項目具體材料詳見:
20**年,在宏觀經濟形勢嚴峻、財政支出壓力增大、重點工程任務繁重的形勢下,全縣上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干部作風建設年”、“三年大變樣攻堅年”活動為動力和抓手,全力以赴、攻堅克難,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生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不斷鞏固。
主要經濟指標平穩較快增長。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38.8億元,同比增長14.6%。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完成10.066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5億元,同比增長19.8%。投資增速明顯加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1億元,同比增長44.2%,增幅為“十一五”以來最高。消費品市場活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3億元,同比增長18.4%。群眾收入不斷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5339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2238元,同比分別增長10.5%和11.3%。全轄居民存款102.7億元,比年初增長9.4億元。
工業生產復蘇步伐加快。民營經濟營業收入512億元,上繳稅金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和7%。全縣用電量1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被評為“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全國百佳全民創業示范縣”。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出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縣財政安排1600萬元企業發展扶持基金;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正式運行,共解決企業資金1.5億元,緩解了企業經營壓力。特色產業呈現恢復性良好態勢。光伏產業營業收入81.8億元,同比下降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0個百分點;上繳稅金4.1億元,同比下降2%。**太陽能三期工程順利投產,太陽能電池產能達650兆瓦。電線電纜營業收入136.4億元,上繳稅金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和19%。電線電纜產品質量區域重點整治成效明顯,國家級電線電纜質量檢測中心落戶我縣。紡織服裝營業收入105億元,上繳稅金971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和19%。機械制造營業收入53.9億元,同比增長6%;上繳稅金2636萬元,同比下降3%。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集團進入中國500強、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集團、**集團進入省百強民營企業,16家企業被評為省重點行業排頭兵,28家企業被評為省誠信企業,分別占全市的31%和49%。新增中國馳名商標2件,省著名商標5件,省名牌產品21家,省優質產品6家,被評為“省品牌建設先進縣”。產業集聚有力推進。單晶硅、電線電纜、紡織服裝、機械制造產業被列為省級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創業輔導基地被認定為省中小企業創業輔導示范基地。
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糧食總產57.6萬噸,發放糧食直補、綜合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補貼1.07億元,賠付玉米風雹災害保險金1400多萬元。農業產業化經營額68億元、經營率66%。新建農民合作社29個,總數達到74個,參與農民6.4萬戶,年經營收入5500萬元。三條龍型經濟和一大特色產業進一步壯大,奶牛存欄4.5萬頭,奶牛小區41個,**乳業與**公司實現了戰略合作。蔬菜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38萬噸。其中食用菌種植戶2.2萬戶,產量4.8萬噸。糧食深加工營業收入53.8億元,上繳稅金623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和17%。優質梨產量26萬噸,提質增效1萬畝,注冊了“**鴨梨”商標。
城鎮建設成效明顯。開展了“三年大變樣攻堅年”活動,城鎮化率43.5%,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獲擴權縣宜居城市環境建設“**杯”金獎第一名,被評為全省11個三年大變樣工作較好縣之一。縣城總體規劃已經市審定,控制性詳規編制全面啟動。重點工程進展較快。總投資20.53億元的47項城建工程全部開工建設,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拆遷改造力度較大。拆遷面積71.8萬平方米,是年計劃3.6倍。新民居建設扎實推進。30個縣級以上示范村完成投資4.4億元,其中6個省級示范村完成投資1.3億元。被評為“省推進新農村建設先進縣”,**村、**西村被評為“省新民居建設優秀示范村”。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各項改革進展順利。強化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積極推進新一輪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全面實施鄉財縣管,縣鄉財政改革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被確定為省財政改革與管理綜合示范縣培養對象。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實施了一系列新機制,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縣級教研所,被評為“省縣域基礎教學與改革綜合實驗縣”。商貿大廈、**商場、**糖酒改制順利進行,國有資產進一步盤活。開放水平有了新提高。招商引資取得明顯成效,修訂出臺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組織招商活動118次,引資項目149個,與**縣締結為友好縣。開展了“百日招商”活動,掛職招商、企業招商等活動富有成效。全年引進內資9.2億元,入統外資6034萬美元;進出口總額3.7億美元,出口創匯1.8億美元,入統外資和出口總額均居全市第一。
項目投資增勢強勁。開展了“三個一”、項目觀摩、項目清障等活動,有力推進了項目建設。全縣百萬元以上在建或完工項目478個,完成投資37.34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9個,千萬元以上項目94個。爭列省重點項目8個、市重點項目12個,分別完成投資10.4億元、14.5億元。特別是將鹽礦開發項目列為全縣“一號工程”,強力推進,前期手續基本完成,**能源、**建投能源已與我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大規模開發條件基本成熟。全力爭取中央和省投資項目,共爭取項目39個、資金5479.1萬元。著力解決用地難題,共爭取用地指標828畝。
節能減排取得扎實成效。縣財政安排12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對節能減排的支持和獎勵。實施了總投資6.4億元的33項節能減排重點工程,縣污水處理廠、縣垃圾處理廠順利投入運行。堅決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重污染的落后產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0.85噸標煤,比“十一五”末目標多降0.11噸標煤,COD、SO2排放削減量分別為1305.5噸和1194.7噸,分別超“十一五”末削減目標741.5噸、236.7噸,全年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348天,被評為“全國可再生能源示范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縣”。
民生繼續得到改善。五個方面30項民生實事進展順利。農村基礎設施方面,**村220KV變電站、飲水安全和水利建設、農村道路、沼氣建設等項目順利完成年度任務。社會保障體系方面。農村低保年人均標準提高到990元,補差水平53元以上,城鎮低保月人均標準245元,補差水平160元以上。新農合參合率96%,列全市第一;基金使用率98%,創全市最高;報免補償比4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個百分點,新農合工作經驗被省委領導批示肯定。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順利推進,被評為“省首批標準化、規范化鄉鎮衛生院建設示范縣”。作為省市疫情哨點監測縣,積極采取措施,有效減輕了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傳染病疫情的危害。縣中心敬老院、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緊張施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轉移農村勞動力1.8萬余人,基本消除了零就業家庭。改善人居環境方面。城區供排水管網工程順利實施,城區雨季積水問題基本解決。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謀劃實施了5個村的改造工程。教育、文化**方面。投入3769萬元,用于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文體活動場所日益完善,被評為“全國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先進縣”、“省文物文化工作先進縣”。公共安全建設方面。積極開展“平安**、**平安”建設,依法防范和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形勢保持穩定,圓滿完成了安保維穩任務。新晨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科技,“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示范縣”項目順利實施;**集團、**銅業2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順利通過科技進步復審考核,繼續保持了“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榮譽稱號。文體,成功舉辦了春節民藝展演、慶祝建國*周年“民樂園之夏”系列演出、職工運動會等活動,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成立了全國第一所工筆畫中等職業學校,建立了工筆畫官方網站,積極擴大工筆畫影響力,被譽為“中國工筆畫之鄉”。計生,開展了集中整治活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均做出肯定性批示;人口出生率14.37‰,圓滿完成了責任目標,被評為“省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統計,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完成。同時,有效應對了幾十年不遇的風雹、暴雪等自然災害。雙擁共建、廣播電視、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婦女兒童、應急管理、人防氣象等各項社會事業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開展了“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對全縣股級以上干部作風建設實行檔案化管理,創建了全市首家“干部作風建設網站”,進一步暢通了反映問題、舉報投訴的渠道。開展“企業評股室”、“萬眾評機關”活動,干部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大力削減行政審批項目和清理收費項目,減少審批事項215項,停收、取消、市場調節收費項目82項。服務型政府建設邁上新臺階,啟動了縣行政服務中心,所有審批事項全部進廳,實現了“一站式”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