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米產業及采摘點建設情況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基本情況:村是市綠色大米的發源地,近幾年,村大力發展有機、綠色水稻種植,以優質、高產、高效為目標,加大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食品開發,建設了綠色、有機大米生產基地,現有80公頃有機大米基地,90公頃綠色大米基地。并先后成立了淳哲有機大米農場有限公司、無公害農特產品有限公司等綠色大米龍頭企業,其中淳哲有機大米農場有限公司,經過3年的發展,參與農戶達到80戶240人,帶動受益人口96戶357人。村有機大米基地被國家環保部授予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生產的琵巖山牌有機大米被譽為“北國第一米”。2014年該村綠色大米、有機大米產量達858噸,實現產值686萬元,占全村經濟總收入的70%。
有機大米專業農場建設:近年來,村大部分勞動力外出務工,剩下的也多數都是老弱病殘人群,農業生產困難極大,為保障村民生產生活需要,2013年村成立了有機大米專業合作社,在村黨支部的不斷努力和建設下,雖然艱辛,但自愿入社的農民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龐大。根據這種形勢,2014年2月合作社理事會與社員大會研究決定,把有機大米專業合作社升級有機大米專業農場,率先成立了州內首批專業農場,實現了本村土地統一種植、管理的農場化經營,引進稻田養鴨技術開展有機大米種植,并成立了農機合作社實現了機械化種植,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村專業農場的建立使農戶真正得到了實惠,把老、弱、外出打工人員耕種不了的地高價租回來,不讓基本農田荒廢,農戶不用耕種每公頃水田就可收入8000余元,參加農場勞動還可得到工資收入。這樣不僅發展了有機大米種植事業,更切實的增加了農民收入,充分體現了黨支部的創業帶富作用,每年可增加了集體收入10多萬元。
產業投入及經營情況:近年來,村不斷加快中低產田改造進程,建設有機大米基地、修繕灌溉渠道、發展新式育苗大棚建設項目,相關產業建設項目投入達500余萬元,使村有機綠色大米基地得到良好運營,產業建設得到快速發展。
近兩年村鴨稻共作生產的有機大米價格一直保持在5元以上,比同期上市的大米高出40%以上,成鴨每只也要賣到20元左右,較常規種植每畝可凈增效益100元左右,成為農民增收的新渠道。該村的有機大米基地被國家環保部授予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生產的琵巖山牌有機大米被譽為“北國第一米”,遠銷韓國、日本等地,每公斤最高售價達100元。
二、向日葵采摘園運營情況
種植運營情況:琵巖村向日葵園占地面積3.5公頃,該項目于2013年6月初開始建設,向日葵種植面積達3.5公頃。然而受采摘園項目啟動稍晚影響,向日葵落種時間相對滯后,加之今年氣溫偏低,降雨過多等不利因素,直接影響了向日葵的產量。另外根據市農業局關于園區規劃設置的相關要求,向日葵園種植觀賞性向日葵面積近2公頃,該部門向日葵經濟收入極低。因此2013年向日葵園全年總產值僅為4000元。
全年人工投入:動用人工170人次,人均工資80元/日,總計投入13600元;往年土地收益(種植玉米):產值13500元/公頃,3.5公頃土地共計收入47250元;今年向日葵收益僅為4000元。相當于全年實際虧損56850元。
觀光體驗經營情況:向日葵進入花期后,園區沿線景觀較好,風光宜人,往來人員和車輛反映較好。
向日葵園建設規劃中設計了向日葵園門建設,目的是吸引游客入院觀賞和采摘,同時增加向日葵園觀賞性,然而該園門建設于9月末才建設完畢,對旅游觀光作用尚未顯現。
三、地窖辣白菜體驗項目建設情況
地窖辣白菜體驗項目總投資280萬元,建設地上標準化蔬菜加工車間150平方米,磚混結構,地下蔬菜儲藏窖788平方米,同時完成地窖入口景觀建設。目前,該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部門已接近尾聲,然而目前辣白菜腌制相關準備工作尚未開始,辣白菜腌制所需材料及相關器具均未購置,預計2013年難以開展辣白菜腌制和儲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