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鎮村產業整合工作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1年是“十一五”工作的開局年,也是我鄉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年。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縣有關部門的大力幫助下,我們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攬農村工作全局,緊盯目標,狠抓產業集群建設,充分謀劃產業發展規劃,現將全鄉產業發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鄉基本情況
油簍溝鄉地處張北縣南部壩頭山區,南面以著名的黑風口、古長城為界,與萬全縣、市接壤,北接縣城,國道207線及張石高速公路縱貫全鄉,有縣道三條(張三線、張五線、長城旅游線)。平均海拔1500米。總面積36萬畝,其中耕地11.5萬畝,林地11.1萬畝(含退耕還林3.8萬畝),草地7.2萬畝。全鄉轄30個行政村,共有109個自然村,總戶數9239戶,總人口23581人。
二、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本著因村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重點抓了奶牛、生豬、蔬菜、甜菜、馬鈴薯五個基地建設。
在奶牛養殖上,今年將新窯子、大山尖、二臺背、東坊子、深湖洞、秦家房等6個基礎條件好的村列為百頭奶牛養殖專業村進行重點培養。其中新窯子、大山尖、東坊子、深湖洞已突破百頭。共投資120萬元(其中項目資金90萬元,自籌資金30萬元)建占地70畝、存欄330頭、產權歸鄉政府所有的奶牛養殖小區一處;新窯子村投資40萬元(其中扶貧資金20萬元,自籌資金20萬元)落實了200頭奶牛發展計劃,目前已購回良種奶牛92頭,發展到120頭。截止目前,全鄉現已購進奶牛476頭,奶牛存欄達到2755頭。
在豬養殖上,重點抓了黃花坪、史馬溝、曹碾溝、大宏溝四個千口以上養豬專業村。黃花坪村總投資30萬元(其中爭取扶貧資金20萬元,自籌10萬元)進行圈舍改建工程,目前47戶完成新建改建工程(其中新建38戶113間,改建9戶41間);史馬溝村豬發展到1610頭;曹碾溝村豬發展到1296頭;大宏溝豬發展到1810頭。全鄉養豬業總產值795萬元。
在蔬菜種植上,重點圍繞提升品質、優化品種、擴大復種面積的要求,抓了玻璃彩、狼窩溝等10個蔬菜專業村建設。全鄉共落實種植面積1.47萬畝,其中大白菜8500畝,在興隆村、玻璃彩、狼窩溝、二臺背、大山尖五個村已落實二茬菜種植面積達1000畝;圓白菜2000畝,其它蔬菜4200畝,蔬菜總產值595萬元。興隆村、馬良坡兩個村蔬菜種植達1000多畝,玻璃彩、大山尖、二臺背、大宏溝、狼窩溝、秦家房、義合美7個村蔬菜種植達500多畝。
在甜菜種植上,采取早播期,配方施肥的技術,以提高單產,抓了秦家房、膳房堡、唐貢洼村3個千畝甜菜區域化種植基地建設和興隆村、義合美等6個500畝以上紙筒甜菜種植重點村。全鄉1.4萬畝甜菜種植任務已得到較好的落實,甜菜總產值805萬元。
在馬鈴薯種植上,圍繞擴大優質商品薯和高代種薯面積,重點抓了喜順溝、東坊子、大水泉、史馬溝、元山子、二道洼、花蘭井7個千畝以上馬鈴薯種植重點村建設,全鄉馬鈴薯種植面積達3.16萬畝(種薯1萬畝,商品薯2.16萬畝),建培育馬鈴薯原原種網棚40個46畝,其中喜順溝村15個,鄉林場3個,唐貢洼2個,秦家房20個。馬鈴薯總產值1462萬元。
一年來,為推動種養專業村發展,我們采取優先安排場地、扶持改造圈舍、鄉村干部聯系等多種措施,抓了專業大戶建設。目前,全鄉養殖奶牛5頭以上的重點戶150戶;養殖母豬5口以上的重點戶60戶;養雞2000只以上的重點戶2戶。蔬菜種植50畝以上的專業戶30戶120人,20至50畝100戶350人;甜菜種植30至50畝40戶140人,10至30畝200戶650人;馬鈴薯種植50畝以上的專業戶50戶180人,30至50畝90戶290人。全鄉上下努力推動全鄉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的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2億元,其中農業產值5027萬元,林業產值28萬元,牧業產值4399萬元,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2900元,比2005年增加300元。
三、面臨的形勢和今后五年的任務
今后五年,是我們緊緊抓住機遇,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五年。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必須牢牢樹立大發展、快發展、跨越式發展的觀念,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任務的落實。
基于對鄉情的分析把推,鄉黨委確立了今后五年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的指導思想,即: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攬全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依托城郊壩頭優勢,圍繞壯大特色農業、發展勞務經濟三產服務業、培育倉儲物流加工業三項重點工作,狠抓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產業載體建設三項措施落實,不斷拓寬延伸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事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深入開展平安鄉村創建活動,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大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提高鄉村干部領導經濟管理事務的水平。努力推動全鄉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的發展。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目標是:農村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到2010年全鄉地區總產值達到24500萬元,年均遞增20.1%,農業總產值達到13000萬元;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全鄉三分之一的村達到新農村建設基本標準。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有效改善。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地上、地表水資源,積極推行節水灌溉措施,發展水澆地和設施農業。力爭人均水澆地面積達到1畝,旱作高效田達到2畝。圈舍改造取得成效,規模養殖初具成效。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兩菜一薯”高效作物面積規模擴大,單產穩定提高,總面積達到5萬畝,“三畜”圈養規模水平明顯提高,專業大戶逐年增加,“三線”資源得到初步開發,三產及農產品倉儲加工逐步發展壯大。
三、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為重點,努力加快全鄉經濟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要任務是加快發展,加快發展必須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落實增收措施上下功夫。重點抓好三項任務的完成,三項措施的落實。
三項重點任務是:發展壯大特色農業,壯大勞務經濟三產服務業,培育倉儲物流加工新型產業。在特色農業發展上,重點抓好“三畜兩菜一薯”基地建設,“三畜”即牛、羊、豬規模養殖,順應禁牧舍飼政策,大力發展奶牛養殖、肉牛育肥和規模養羊、養豬。到2010年擠奶牛發展到5000頭,羊穩定在2萬只,豬發展到2.4萬頭。“兩菜”即蔬菜、甜菜種植,蔬菜重點在優化品種、提升品質、積極推廣二茬菜上下功夫,到2010年穩定發展到1.5萬畝,其中復種面積達到5000畝以上;甜菜重點擴大規模和提高單產上下功夫,到2010年發展到2萬畝,其中旱地甜菜達到1萬畝以上。“一薯”即馬鈴薯,重點抓好優質商品薯和優良種薯種植,并逐步擴大良種薯種植面積。在壯大勞務經濟和三產服務業上,要充分發揮依城傍路的有利條件,抓好剩余勞動力的輸出和就地轉移,使更多的中青年農民從農業中轉移出來。同時,積極開發建設“三線”(207線、張三線、長城旅游線)一街(油簍溝商貿一條街),不斷壯大三產服務業。在培育倉儲物流加工新興產業上,以特色產業為依托,積極發展馬鈴薯、蔬菜倉儲業,飼草收購加工業,農畜產品加工業。并結合“三線一街”開發抓好鄉所在集貿市場的規劃和建設,逐步建成集商貿、餐飲、加工、服務、旅游為一體的經濟園區。
三項發展措施是:進一步加大市場載體培育力度,強化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生產條件的改善。在培育市場載體,搞好產銷對接上,重點抓好四項建設:一是抓好龍頭企業建設。支持天津軍事運輸學院投資500萬元的蔬菜倉儲加工項目建設,力爭今年建成并投入生產。力爭促成一家莜面系列食品加工企業在油簍溝鄉投資建廠,年內在養奶牛重點村抓2—3個機械化擠奶站。二是抓好專業大戶的建設。圍繞當前農業結構調整方向和重點,著力抓好“兩菜一薯”種植大戶、奶牛和豬養殖大戶、馬鈴薯倉儲大戶、農畜產品加工販運大戶、飼草飼料種植購銷大戶的培育和建設。三是抓好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突出抓好綜合素質的提升和規范管理,對那些兩頭壓擠、強買強賣、欺詐客戶、爭取暴利的不法分子,加大打擊力度,為農畜產品和銷售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四是抓好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中介組織和專業協會建設,依托經濟組織引導農民進入市場,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切實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在強化技能培訓,提高主體素質上,切實抓好三項工作:一是鼓勵有志青年自學自才和參加學歷教育。有計劃地造送一些高中文化、具有一定培養前途的優秀青年,到農、林、牧等專業高等院校學習進修,選派一批優秀初中畢業生參加職高班學習。通過資助獎勵成才青年,使他們成為調整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的“種子選手”。二是加大重點戶的培養力度。結合農時農事,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對發展特色產業具有引領作用的各類專業大戶、示范大戶進行重點培訓,幫助其開闊視野、提高素質,以充分發揮他們在各業生產經營中的示范帶頭作用。三是高度重視日常實用技術的培訓。利用冬春農閑季節,以鄉或以村為單位,采取聘請科技人員講課,“土專家”和“田秀才”現身說教等多種形式,進行實用技術的普訓,并根據農業季節性生產的需要,及時組織實用、直觀的參觀學習,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特別是對那些種養結構調整計劃比較大的村,新品種引進示范村,要選派科技人員到村,組織好培訓。
在拓寬投資渠道,改善生產條件上,重點抓好四項工作:一是加大爭跑力度,爭取專項資金新建一批農業工程。立足優勢產業,謀劃篩選一批能夠帶動農民增收的項目,搞好申報立項工作,爭取各級政府的專項投入。今年重點抓好玻璃彩村農業綜合工程申報和立項,曹碾溝村土地占補平衡項目的組織實施,唐貢洼村水澆地的開發利用。二是制定鼓勵政策,激活民間資自建一批農業工程項目。研究制定鼓勵政策,爭取專項款或貼息貸款,支持積極性高的群眾自己籌勞投資開發水澆地。三是積極推進小型農業工程改制,盤活現有資產再建一批農業工程。采取承包、租賃、拍買等多種方式,分年度或一次性盤活資產,將國家投入形成的有效資產變現,用來支持其他村的發展,變政府的一次投入為多次周轉使用。今年首先選擇幾個村,進行改制試點。對當年政府專項投入建設的農業工程,從一開始就推行新的使用機制。四是多渠道招商引資,合作共建一批農業工程。對于那些基礎條件好、具有規模開發效益的耕地,采取對外招商、以地入股或部分、整體出租的形式進行水利合作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