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狀況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調整結構提振需求,區域經濟在攻堅克難中穩步增長
有效落實目標責任,完善壓力傳導機制,加大企業幫扶力度,著力轉變發展方式,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區域經濟保持逐月向好穩步增長態勢。
1、主要指標穩步增長。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1.44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三產增加值26.48億元,同比增長11%,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3.9%,比去年底提高2.9個百分點;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78億元,同比增長8.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61億元,同比增長37.43%;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4億元,同比增長19.4%;注冊合同外資5504萬美元,占年計劃的52.4%;實際利用外資8517萬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地方外貿出口6143萬美元,占年計劃的43.9%。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雙過半”。
2、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大明路國際汽車街區集聚效應持續增強,實施了寶馬等4家汽車專賣店擴建工程,建成開業汽車街商務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車銷售額達45.05億元,同比增長18.25%,小車銷售占全市銷售量的67%以上,實現稅收8750萬元,同比增長15.8%。卡子門時尚家居購物中心區特色優勢逐步顯現,宜家、紅星美凱龍2家企業實現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風光帶特色品牌效應不斷放大,積極推進夫子廟—風光帶條例立法工作,組織開展“送旅游”活動,調整升級貴賓樓等7家企業營業面積1.2萬平方米,引進品牌規模企業6家,白鷺洲水街日益繁榮,消費需求持續走高,景區稅收收入、景點收入分別達4560和318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3%和52%。全區實現旅游總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28%。
3、自主創新步伐加快。制定出臺《關于深化都市產業園區建設的意見》、《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促成了“節能環保汽車空調壓縮機工程技術中心”等5個產學研合作項目,集團、公司分別被評為全市工業50強和全市百強成長型企業,普天通信等6家企業被評為“高成長科技創新百優企業”,新增無線電廠等高新技術企業3家,實現專利申請124項,軟件產業產值7.1億元,同比增長28%,完成服務外包執行額2468萬美元。全區76家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6%,增加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15.97%。
二、拓展載體選資引強,項目園區在傾力推進中取得實效
堅持項目帶動戰略,更加注重資源配置和選資效益,積極推進重點項目、產業園區和商務樓宇等載體建設,發展空間得到拓展。
1、重點項目推進有序。突出分類推進,強化協同配合,嚴格督查管理,全區48項重點項目總體進展情況良好,從推進情況看,進展順利的有明匙路拓寬二期、集慶路1號地塊開發等28項,占項目總數的58.3%,部分推進的有特易購生活購物中心建設、永樂路南側果品公司地塊開發等14項,占項目總數的29.2%。從進展階段看,處于實施拆遷階段項目8個,開工準備階段項目6個,施工階段項目13個。
2、園區樓宇建設加速。全區15個產業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建成通濟都市創意產業園南區,日華光電、大明路、雙龍街科技產業園等建設穩步進行,完成無線谷產業園立項,水利公司、水建倉庫產業園即將開工。商務樓宇加快建設,省電信通服大廈、大明路汽車街商務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廈、潤泰市場擴建主體封頂,金榜大廈、木材市場商務綜合樓開工建設。全區調整新增載體面積近12萬平方米。
3、招商選資成效明顯。針對區域資源稟賦特點,積極推介招商資源,招商選資取得較大進展,產業園區引進了股份、網絡、文化等30家企業;商務樓宇通服大廈引進了克緹集團、投資網、海底撈等企業,安利(中國)分公司遷至鴻意商務樓。全區新引進企業700家,其中注冊資本200萬元以上企業64家,新增注冊資本9.24億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觀,城市品質在人文傳承中持續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觀打造步伐,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有效鞏固文明創建和“三項整治”成果,區域環境面貌持續改善,城市品質得到提升。
1、景觀打造扎實推進。夫子廟核心景區品質不斷提升,在通過省級驗收的基礎上,繼續做好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完成瞻園擴建工程,啟動了西廣場地下停車場建設,實施了江南貢院改造出新及景區亮化提升;歷史文化名河打造進展順利,開工建設內外河溝通工程,后五華里中華門至甘露橋段沿河景觀商貿設施基本建成,甘露橋至西水關段改造即將開工;明城墻保護卓有成效,雨花門復建工程全面完工,西水關段城墻修復開始啟動;景點建設步伐加快,基本完成胡家花園拆遷,實施了芥子園復建拆遷工作。
2、老城改造進展順利。城市路網布局不斷完善,開工建設大明西路西延工程,基本完成明匙路拓寬二期拆遷,完成東風河、紅花河河道清淤,改造了開源、龍苑等小區地下管網,完成五一溝續建工程,全區防洪排澇能力增強;危舊房改造加速推進,今年實施的6個危舊房改造拆遷項目中,后江沿、胡家花園拆遷進入掃尾階段,門東C2、D4及家居樂、教敷巷地塊拆遷進展順利,全區共完成拆遷居民3850戶,工企38家;房地產開發穩步推進,皇冊家園三期主體封頂,佳日雅苑、雅居樂花園二期開工建設,來鳳街1號、藍天華門即將開工,全區新開工面積31萬平方米。
3、城市環境明顯改善。出臺加強城市長效管理十項舉措,強化市容管理責任無盲區、管理無脫節、長效無回潮工作標準,多次開展清除新違建聯合執法行動,按照“七無”標準,重點打造長樂路、中華路等10條“區級市容嚴管路”,完成雨花路中段等17條道路的店招店牌、夜景亮化改造出新,實施了55萬平方米小區出新和38萬平方米房屋整治工程,積極做好市政設施管養維護,補植更新行道樹、花草灌木約27萬株,啟動了大明西路等地塊綠地建設,區域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在六城區名列第2。
四、改善民生強化保障,社會事業在爭先創優中統籌發展
圍繞“五有”目標,全力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富民工程,努力促進創業就業,各項社會事業統籌發展,和諧構建取得新成效。
1、富民工程穩步推進。成立5個街道勞動爭議調解中心,重點打造天誠二手車市場等示范創業園,實施創業扶持、崗位補貼、緩交保險等穩定就業政策,完成小額擔保貸款155萬元,通過自主創業帶動就業2120人次,新增就業崗位9316人次,實現再就業2385人次,援助困難人員就業797人次,開展職業培訓2604人次。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萬元,同比增長9.7%。
2、社會事業統籌發展。堅持教育均衡發展,建成經濟適用房配套幼兒園,啟動釣魚臺小學擴建工程。成功舉辦“名城之約”主題晚會等大型節慶活動,組織開展了“金陵五月風”等系列社區文化活動,開展各類市場性娛樂演出1000多場,評話被評為省級非遺項目。深化衛生服務改革,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創建通過評估驗收,認真開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廣泛開展“六送體育進社區”活動,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5%。
3、保障體系日趨完善。深入推進社會救助工作,及時為全區3600多低保戶及近1.5萬戶困難家庭發放各類保障金1822萬元。積極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全區新增社保參保人員4265人,居民醫保參保人數達3.4萬人。積極做好拆遷居民住房保障工作,建成夾崗經濟適用房8.7萬平方米三期工程,翁家營2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項目基本完成拆遷,佳營路28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正式立項,全區共受理申請經濟適用房、中低價商品房約1000戶。
五、提升效能維護穩定,公共服務在學習實踐中不斷優化
注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效,著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強社區建設管理,有效鈍化社會矛盾,公共管理和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1、行政效能不斷提升。積極開展服務企業“三幫”行動,辦結了87個幫扶事項;深化權力陽光運行,出臺《區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全面推進網上審批,在區行政服務中心大廳實行了一門受理、抄告相關、并聯審批舉措;強化效能考核激勵導向,按月通報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加強公務員素質培養,繼續開展公務員“5+X”能力考核,全面實行網絡學校培訓;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街道所屬企業改制工作,全面完成通達廠人員分流,基本完成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任務。
2、社區服務能力增強。開展“和諧社區”創建工作,建成47個社區公共服務站,合并調整了正學路等6個社區,新建擴建了匯幸苑等3個社區服務用房,積極推進第四屆社區居委會換屆直選,社區服務能力全面提高。生活配套網點不斷完善,實施了雙橋、夫子廟農貿市場改造升級,積極培育市級綠色市場和商業示范社區。全區新增福利機構床位60張,新增計劃生育世代服務站(室)25個。
3、穩定工作扎實有效。突出平安創建和法治創建,繼續做好“”普法工作,新建1.2萬平方米區看守所主體完工,健全法律援助體系,成立了16個老人維權援助工作站,建立了法治為民辦實事監督員制度,調解、鈍化民間糾紛621件,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達97.4%。加強安全教育防范,全區無重大特種設備、火災、交通等責任事故。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客觀存在,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太穩固,計劃執行過程中仍有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部分指標增幅放緩。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僅呈個位數增長,要完成年度增幅12%的目標,難度和壓力巨大。三產增加值增幅在六城區排名靠后,全區外貿出口出現負增長,保增長、調結構任務仍然較為艱巨。二是項目成效有所延后。計劃開工的南門老街等項目建設時限有所推遲,教育大廈、通服大廈等在建或建成項目效益完全顯現還需要過程。15個產業園區大多處于培育階段,企業入駐率和經濟效益仍不理想,對全區經濟的帶動作用尚未充分發揮。三是民生保障壓力較大。我區低保人員較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還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財政剛性支出不斷增加,地方可支配財力增長趨緩的情況下,社會保障壓力有所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