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體系踐行發展觀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縣社會經濟現狀
縣地處省西南部,市西北部,東與州縣、縣相連,南與縣毗鄰,西與縣交界,北與市縣接壤。國土總面積3451平方公里,其中98%是山區。縣城550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110公里。全縣轄13個鄉(鎮),183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縣內居住著漢、彝、白、苗等23種民族,總人口45萬人。,縣內生產總值實現22.3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3億元,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億元,全年財政支出6.78億元,其中教育支出1.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01元,現仍為國家扶持的重點縣。
二、縣教育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以來,縣委、政府秉承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教育作為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的一個根本辦法,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各級各類教育取得長足發展。全縣于1996年實現基本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實現普及實驗教學的目標,基本完成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學年,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536所,其中完全中學3所,初級中學21所,小學508所(其中完小165所,村小124所,一師一校219個),幼兒園2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全縣有教職工4251人,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65440人,其中幼兒園6520人(含學前班5590人)、小學生34406人、初中生18371人、高中生3533人、進修學校和職高中專生2610人。小學入學率達99.53%,小學輟學率為0.83%,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103.01%,輟學率為0.9%,高中階段入學率為31%。全縣學校總占地面積171.2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40.4萬平方米,其中:中學12.8萬平方米,并且有危房1.3萬平方米。
三、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小學校點分散,點多面廣,難以形成規模化辦學,導致教師編制緊缺,教育教學質量難以提高。二是大部分中小學校園占地和校舍面積嚴重不足,特別是功能用房面積不足。三是現有校舍中,磚、土、木結構比例居多,磚混結構和框架結構比例較少,危房存量較大,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四是各中學教學設施設備配備率不達標,信息技術及遠程教育發展滯后,學校教學手段落后,嚴重制約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規劃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全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切實踐行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校舍安全建設工程”,努力實施“農村初中工程”,進一步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的科學發展,竭力創建適合農村青少年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辦學條件。為滿足教學活動和師生生活基本要求,促進辦學條件均衡發展創造條件,為科學決策和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做好必要準備。
(二)規劃的基本原則
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各地應綜合考慮當地的地理環境、人口變化、經濟條件和教育基礎等因素,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建設、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和社會事業發展等的要求,對全縣中小學進行統籌規劃,突破鄉鎮、村組行政區劃的局限,實現基礎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按照“普通初高中辦到縣(市、區)及鄉(鎮),小學辦到鄉(鎮)、學區或村委會,幼兒園和學前班辦到鄉(鎮)或村”的基本工作思路,加快布局調整步伐,力爭用六年左右的時間撤并規模小的初級中學和初中辦學點,進一步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完成初級中學布局調整工作目標,在此基礎上進行轄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規劃工作。使新建、改擴建的初級中學既能適應當前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的需要,又能適應當地基礎教育未來發展的需要。
2.一次規劃、分步實施。此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規劃務必要全面、宏觀、長遠。對納入規劃范圍的學校校舍建設,嚴格按照《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建標〔〕102號)和《農村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建標〔〕159號)等國家相關標準進行一次規劃,所有功能用房齊備,規劃不留缺口。今后可根據實際情況,在整個建設規劃項目庫中直接進行篩選,對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高中、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的建設規劃將緊隨其后,追加進入項目規劃庫,真正實現全省基礎教育學校建設規劃以“縣”為單位進行全面、宏觀、長遠、科學、合理規劃。
3.整合資源、統籌安排。各地在進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規劃時,必須整合轄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辦學資源,對于校舍面積總量已經達到或者超過國家標準、但存在結構性短缺矛盾的,首先應進行辦學資源整合,鼓勵通過調整、改造部分富余校舍,解決不同類別校舍相對不足的問題。同時,總體規劃的編制要與“中小學校舍安全建設工程”(危改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二期)、“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工程”等國家工程項目的建設規劃相銜接,以達到整合各國家專項工程和項目資金,實現學校建設總體規劃的目的。
4、合理布局、突出重點。根據我縣布局調整規劃,原則上一個鄉鎮只辦好一所中學,避免重復投資,切實提高辦學效益。遵循教育發展規律,以師生為本,以教學用房、學生生活用房及教學配套設施設備為重點,做到科學、規范。
5、因地制宜、確保安全。全縣中學建設規劃要充分考慮各學校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等特點,確保校舍安全。同時要結合學校所處區域民族風俗特點、城鄉規劃要求,充分體現地方文化特色,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
五、中學布局調整規劃情況
根據省廳的布局調整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我縣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工作已基本完成,具體情況如下:
(一)我縣的7個鄉鎮當前的布局就是一個鄉鎮一所中學,已符合省廳的學校布局要求。
(二)由于鎮是縣縣政府所在地的鎮,人口密度大,流動人口多,所以需要設3所中學。3個鄉鎮由于地理分布較散,人口居住不集中,所以每個鄉鎮必須設3個中學,否則難以鞏固“普九”成果。鎮是由原合并而成,中學是一個完全中學,承擔著江以三個鄉鎮的高中教育任務,所以設立了兩所中學。鎮由于是電力開發區,外地人口入住比較多,所以設立中學和中學兩所中學。
總之,全縣在共有24所中學,并且中學布局已相對合理,所以在進行校舍建設規劃時,就按現有的24所中學進行規劃。由于我縣是一個人口大縣,高中辦學規模較小,為擴大高中招生規模,根據《中共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全縣高中教育發展的意見》,從“十一五”開始,我縣高中教育主要是“做強鳳一中,建設縣二中,規劃縣三中,鞏固魯史中學”的精神要求,并結合學校建設規劃的要求,本次規劃將中學列入完中進行規劃,由于在規劃時無法將高中和初中的校舍分開,就按生均面積進行一次性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