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鎮農民減負情況調查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農民負擔減少,鄉鎮負擔增加。
隨著農村稅費改革,農民負擔的農業稅、“三提五統”和各種亂收費及集資、攤派完全取消,農民負擔只剩下“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水利工程水費等生產性費用。減少了農民承擔村鎮兩級機構的運行費用和村社級組織的日常費用,使鄉鎮工作性質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從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轉變,從向農村“取”到“予”轉變。但目前鄉鎮部分職能上收,推行村民自治,使鄉鎮職能弱化,權小責大是當前鄉鎮主要的責權關系。鄉鎮作為一級政府,既要承擔本級政府日常運轉的各種開支,又要承擔轄區內發展所付出的必要成本,轄區內各種社會事業費用,承載村社兩級機構正常活動開展的大部分必要的開支,進而導致部分財力較弱的鄉鎮因為經濟困難,處處欠款,陷入“干部無能,政府無法”的境地。
目前鄉鎮負擔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每年的黨報黨刊任務重,壓力非常大,比如七塘鎮,就今年而言,黨報黨刊任務超過75**元,全部由鎮屬單位和鎮財政負擔,因為村級沒有集體資金,村里就沒有分擔征訂任務,由鎮政府財政統一征訂后,免費贈送給村里,因些鎮財政負擔非常重。二是解決各種項目的配套資金缺口較大,負擔很重,如公路改造、蔬菜基地建設、文體中心建設等,縣里出資了一部分,要求鎮里配套一部分資金,一般都是以市縣70%,鄉鎮負擔30%,作為吃飯財政的鄉鎮,根本元法負擔。比如,七塘鎮今年的建設項目多,有楊家橋、喜觀橋兩座“7.17”水毀橋梁的修建、三段公路改造、鎮宣傳文化站建設、蔬菜基地建設鎮配套出臺的優惠政策等,僅今年這方面的資金缺口就達到100余萬元。三是主要領導外出招商,干部參加各種培訓學習負擔,每次領導出去考察一般都是1-2萬元,對財政收入少的鎮鄉來說,壓力很大。四是應付縣級部門的各種檢查和工作安排花銷較大.由于鄉鎮經費緊張,但作為一級政府與70多個縣級部門的工作接觸,正常的接待費用較多,同時縣里組織要求鄉鎮參加的各種大型活動和比賽,如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都需要大量資金進行節目編排、人員組織,增加了鄉鎮負擔。
二、農民顯形負擔減小,隱形負擔仍然較重.
通過了解,總體來講,農民對當前黨和國家的農村政策是比較滿意,對當前的惠農、支農政策是支持和擁護。特別是農稅減免后,進一步降低了農民的負擔,加上糧食、良種直接補貼,購買大型農機具補貼等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民收入進一步提高。統計顯示,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度為3682元/人;**年度為4602元/人;**年1—9月農民現金收入為4798元/人。但深入了解農村的隱形負擔卻仍然較得.
一是農村承擔農村基層設施建設的部分款項較重.目前,鎮、村、社都沒有向農民統一收取任何費用,但由于農村基礎設施較差,隨著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通過“一事一議”承擔修公路、修人行便道、人飲工程、沼氣池等惠農工程較多,但這部分工程,雖然大量資金由市縣鄉解決,但不足部分仍需要農民集資,有的集資數目比較大,達到數百元,遠遠超過“一事一議”不超過每年15元的標準,無形中增加了農民負擔。
二是農民生產負擔進一步加重,增加了農民負擔。主要是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加。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農用生產物資價格猛漲。據了解,**年(農稅免除前一年),與目前的農資價格比較來看,化肥、農膜、農藥的漲幅均在30%以上,化肥中的碳銨漲幅還超過了40%。種子類,除兩雜種子(雜交水稻、雜交玉米)基本無漲幅外,其余蔬菜種子等漲幅均較大,農機具的漲幅也有5-6%。另一方面,農村生產人力支出費用增加。目前年輕人外出打工的多,原有的交換勞力的辦法逐漸減少,越來越多的用請人的辦法勞作,目前勞動力成本已經漲了50%左右,目前收割一畝稻谷需支付人工費達200元以上,大量的勞動力成本費用的出現,不僅增加了農民負擔,直接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三是農民生活負擔進一步增加,極大的消減了農民的真實收入。主要表現在教育、醫療和日常生活的負擔有增無減,特別是當前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的普及率不斷提高,讓農村農民讀書負擔已經成為了一個家庭最重的負擔,一般一個子女的費用在5萬元左右,基本是一個農民家庭兩個勞動力5年以上的收入。同時目前學校義務教育階段雖然有一費制,但變相的收費是有增無減,如教輔資料費、住宿費、學具費、校服費、保險費、補習費等,一般小學在300元左右/學期;初中在500元左右/學期,高中、大學的負擔則更重,這部分支出是農民除日常生活、生產支出外最大的支出。農民就醫方面,從加入新農合來看,的確為看大病提供了保障,但看病依然貴,農民不愿進醫院,即使得了大病非得進醫院,也存在費用項目太多、藥價太高、報銷太少、支出不明等問題。
四是其它因素的影響,導致農民負擔加重。特別是當前物價的上漲,特別是工業品的上漲而農產品卻在穩中下降,由于剪刀差的存在導致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較小;同時農村應對過去不科學發展而付出的成本增加.如在農村環境進一步惡化,導致農民打井飲水、病蟲害等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生產生活的開支;另一方特別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有近40%的農民工面臨階段性失業,目前作為農村收入主要來源的農民務工收入大量減少。
另外,在調研中還了解到,今年年初,農民到當地郵局領取直補款時,郵政局的工作人員存在強行農民購買3元有獎明信片的情況,直接在農民的直補款中扣除,農民非常反感。
三、村社級職能轉變,負擔基本沒有。
由于村社不能在農民中收取任何費用,其公益事業靠一事一議籌資,同時隨著村民自治的不斷深入,目前村社兩級干部的誤工補助,村級辦公經費,黨員活動經費等都來源于上級財政,因此其工作開展主要項目啟動一方面看上級給不給錢,另一方面看群眾有積極性愿意籌資,如無資金,作為一個空殼的村,它根本不會產生負擔。從調研的情況看,目前村級負擔主要體現的兩個方面,一是黨報黨刊的征訂任務重,往往超出了800元的限額,二是按規定村級不能有招待費,但有項目的村,接待上級驗收、檢查等,難免要產生一些接待費用,對沒有收入來源的村來說,也是增加了負擔。關于鎮鄉、村、農民負擔情況的調查縣紀委為全面掌握農稅取消后農村農民負擔情況,在全縣13個街道鎮鄉中抽選6個街道鎮鄉(×××××××××××××××),采取隨機走訪、個別交談的方式,對當前農村農民負擔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了解。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農民負擔減少,鄉鎮負擔增加。
隨著農村稅費改革,農民負擔的農業稅、“三提五統”和各種亂收費及集資、攤派完全取消,農民負擔只剩下“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水利工程水費等生產性費用。減少了農民承擔村鎮兩級機構的運行費用和村社級組織的日常費用,使鄉鎮工作性質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從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轉變,從向農村“取”到“予”轉變。但目前鄉鎮部分職能上收,推行村民自治,使鄉鎮職能弱化,權小責大是當前鄉鎮主要的責權關系。鄉鎮作為一級政府,既要承擔本級政府日常運轉的各種開支,又要承擔轄區內發展所付出的必要成本,轄區內各種社會事業費用,承載村社兩級機構正常活動開展的大部分必要的開支,進而導致部分財力較弱的鄉鎮因為經濟困難,處處欠款,陷入“干部無能,政府無法”的境地。
目前鄉鎮負擔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每年的黨報黨刊任務重,壓力非常大,比如七塘鎮,就今年而言,黨報黨刊任務超過75**元,全部由鎮屬單位和鎮財政負擔,因為村級沒有集體資金,村里就沒有分擔征訂任務,由鎮政府財政統一征訂后,免費贈送給村里,因些鎮財政負擔非常重。二是解決各種項目的配套資金缺口較大,負擔很重,如公路改造、蔬菜基地建設、文體中心建設等,縣里出資了一部分,要求鎮里配套一部分資金,一般都是以市縣70%,鄉鎮負擔30%,作為吃飯財政的鄉鎮,根本元法負擔。比如,七塘鎮今年的建設項目多,有楊家橋、喜觀橋兩座“7.17”水毀橋梁的修建、三段公路改造、鎮宣傳文化站建設、蔬菜基地建設鎮配套出臺的優惠政策等,僅今年這方面的資金缺口就達到100余萬元。三是主要領導外出招商,干部參加各種培訓學習負擔,每次領導出去考察一般都是1-2萬元,對財政收入少的鎮鄉來說,壓力很大。四是應付縣級部門的各種檢查和工作安排花銷較大.由于鄉鎮經費緊張,但作為一級政府與70多個縣級部門的工作接觸,正常的接待費用較多,同時縣里組織要求鄉鎮參加的各種大型活動和比賽,如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都需要大量資金進行節目編排、人員組織,增加了鄉鎮負擔。
二、農民顯形負擔減小,隱形負擔仍然較重.
通過了解,總體來講,農民對當前黨和國家的農村政策是比較滿意,對當前的惠農、支農政策是支持和擁護。特別是農稅減免后,進一步降低了農民的負擔,加上糧食、良種直接補貼,購買大型農機具補貼等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民收入進一步提高。統計顯示,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度為3682元/人;**年度為4602元/人;**年1—9月農民現金收入為4798元/人。但深入了解農村的隱形負擔卻仍然較得.
一是農村承擔農村基層設施建設的部分款項較重.目前,鎮、村、社都沒有向農民統一收取任何費用,但由于農村基礎設施較差,隨著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通過“一事一議”承擔修公路、修人行便道、人飲工程、沼氣池等惠農工程較多,但這部分工程,雖然大量資金由市縣鄉解決,但不足部分仍需要農民集資,有的集資數目比較大,達到數百元,遠遠超過“一事一議”不超過每年15元的標準,無形中增加了農民負擔。
二是農民生產負擔進一步加重,增加了農民負擔。主要是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加。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農用生產物資價格猛漲。據了解,**年(農稅免除前一年),與目前的農資價格比較來看,化肥、農膜、農藥的漲幅均在30%以上,化肥中的碳銨漲幅還超過了40%。種子類,除兩雜種子(雜交水稻、雜交玉米)基本無漲幅外,其余蔬菜種子等漲幅均較大,農機具的漲幅也有5-6%。另一方面,農村生產人力支出費用增加。目前年輕人外出打工的多,原有的交換勞力的辦法逐漸減少,越來越多的用請人的辦法勞作,目前勞動力成本已經漲了50%左右,目前收割一畝稻谷需支付人工費達200元以上,大量的勞動力成本費用的出現,不僅增加了農民負擔,直接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三是農民生活負擔進一步增加,極大的消減了農民的真實收入。主要表現在教育、醫療和日常生活的負擔有增無減,特別是當前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的普及率不斷提高,讓農村農民讀書負擔已經成為了一個家庭最重的負擔,一般一個子女的費用在5萬元左右,基本是一個農民家庭兩個勞動力5年以上的收入。同時目前學校義務教育階段雖然有一費制,但變相的收費是有增無減,如教輔資料費、住宿費、學具費、校服費、保險費、補習費等,一般小學在300元左右/學期;初中在500元左右/學期,高中、大學的負擔則更重,這部分支出是農民除日常生活、生產支出外最大的支出。農民就醫方面,從加入新農合來看,的確為看大病提供了保障,但看病依然貴,農民不愿進醫院,即使得了大病非得進醫院,也存在費用項目太多、藥價太高、報銷太少、支出不明等問題。
四是其它因素的影響,導致農民負擔加重。特別是當前物價的上漲,特別是工業品的上漲而農產品卻在穩中下降,由于剪刀差的存在導致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較小;同時農村應對過去不科學發展而付出的成本增加.如在農村環境進一步惡化,導致農民打井飲水、病蟲害等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生產生活的開支;另一方特別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有近40%的農民工面臨階段性失業,目前作為農村收入主要來源的農民務工收入大量減少。
另外,在調研中還了解到,今年年初,農民到當地郵局領取直補款時,郵政局的工作人員存在強行農民購買3元有獎明信片的情況,直接在農民的直補款中扣除,農民非常反感。
三、村社級職能轉變,負擔基本沒有。
由于村社不能在農民中收取任何費用,其公益事業靠一事一議籌資,同時隨著村民自治的不斷深入,目前村社兩級干部的誤工補助,村級辦公經費,黨員活動經費等都來源于上級財政,因此其工作開展主要項目啟動一方面看上級給不給錢,另一方面看群眾有積極性愿意籌資,如無資金,作為一個空殼的村,它根本不會產生負擔。從調研的情況看,目前村級負擔主要體現的兩個方面,一是黨報黨刊的征訂任務重,往往超出了800元的限額,二是按規定村級不能有招待費,但有項目的村,接待上級驗收、檢查等,難免要產生一些接待費用,對沒有收入來源的村來說,也是增加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