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期刊常見隱性差錯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編輯工作實踐中經常遇到一些隱性差錯,有的是經常出現的普遍的卻不易被察覺的隱性錯誤,有的則是很難被發現、沒有規律可循的怪異的卻時常出現的隱性差錯。這些隱性差錯貫穿于文章的字、詞、句、篇,從標題、文字、標點符號到形式內容的方方面面。對于期刊的這些隱性差錯,編輯應引起足夠重視,下大力氣,提高識別隱性差錯的能力,敏銳地對期刊的隱性差錯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將差錯消滅在出版之前。
關鍵詞:編輯;隱性差錯;語感;實踐經驗
期刊的隱性差錯比較常見,無法識別隱性差錯是編輯的硬傷。隱性差錯具有模糊性,編輯稿件時讀起來會不舒服。隱性差錯最考驗文字工作者的功底,特別是對那些處于無定性、多變性和不可知性的似是而非、撲朔迷離的隱性差錯,只有具備相當的知識功底、敏銳的語感和編輯實踐經驗,才能在編輯工作實踐中,發現并改正文稿中各種各樣的隱性差錯,保證出版質量。編輯只有練就敏銳的眼力和過硬的本領,才能憑職業敏感發現隱性錯誤,這是訓練有素的編輯獨有的職業素養。
一、期刊常見隱性差錯類型
(一)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中的隱性差錯
由于對計算機排版技術的應用,文稿中的隱性差錯也呈現出新的特點。為方便排版,排版人員經常采用復制粘貼功能,因摘要、關鍵詞、內文需分別錄入,排版錄入人員會按照既定格式錄入,這樣操作中稍有疏忽,就會時不時地出現遺漏現象,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等就會有上一期的內容出現卻不易被察覺。即這一期的文章內文,卻是上一期的摘要、上一期的關鍵詞或上一期的中圖分類號,這是意料之外的問題,應引起格外注意。
(二)語言文字的隱性差錯
提到編校質量,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錯別字。錯別字雖屬于低級錯誤,卻是最常見、最容易犯的錯誤。語言文字的隱性差錯主要是錯別字,包括形似字混淆誤用、音同音近字混淆誤用和義近字混淆誤用。編輯經常遇到不易察覺的隱性文字差錯,發現并處理這些常見的問題,對稿件進行修改、完善,熟練、正確、恰當地處理這些隱性語言文字問題,是編輯應具備的語言文字修養。但由于對計算機排版技術的應用,文字差錯呈現出新的特點,即形近錯別字、同音錯別字及義近錯別字,而這些錯別字出現在編輯的經驗之外,不在編輯的興奮點上,極易蒙混過關。
(三)句子的隱性差錯
病句類型多種多樣,用詞不當、成分殘缺、搭配不當、句式雜糅、重復累贅、關聯詞使用不當、介詞和方位詞使用不當、不合乎事理等等,可謂防不勝防。常見的隱性病句是句式搭配不當和不合乎事理,如“把……相結合”這一錯誤句式總被使用,屬于搭配不當句式;“全國成品油供需緊缺”屬于不合乎事理,“供”指的是“供給”,“需”指的是“需求”,二者意義相反,不會都緊缺,是病句。如此種種,編輯應提高對這些病句的識別、分析和修改能力。
(四)標點符號的隱性差錯
出現標點符號錯誤,文稿的層次便會顯得凌亂,造成歧義現象,這反映了標點符號的重要性。因此,要有重視標點符號應用的習慣,要考慮該不該用、合不合適用。目前,出版物中經常出現的標點符號隱性差錯:一是頓號、逗號、分號、句號用法不規范,頓號逗號不分、逗號句號不分、分號句號不分現象十分嚴重。頓號和逗號使用混亂,并列成分中又有另一層的并列成分,卻一概用頓號。同時,一逗到底現象普遍存在,逗句不分。二是引號使用不規范,即將引文文末句號放在引號里外混淆。引語末尾的句號放錯了地方,該放外面的放在了里面,該放里面的放在了外面。三是標點符號在行首,這源自反復修改和排版的問題,尤其最后調整版式及部分的修改,標點符號就可能被竄到行首卻很少被發現。
(五)數字和計量單位、參考文獻和注釋號碼的隱性差錯
數字用法存在的問題:一是間隔號“•”誤用,最普遍的隱性差錯是將間隔號誤用為下腳圓點,如“3•15”消費者權益日,將間隔號“•”誤寫為下圓點,使月、日表示的專名變為了小數,產生歧義。二是數字要注意一些經常出錯的地方,如’96,不應加年或年度,表示1996年;計量單位應注意千瓦應為Kw,千克應為kg。凡此種種,都應注意查閱數字和計量單位使用的有關規定。文中參考文獻和注釋號碼的問題:一是注釋號碼是否在行首、參考文獻號碼是否在行首或一半在行首一半在行尾的問題。二是序號后面的標點、小標題后面的標點等使用頓號、齊線黑點混淆。參考文獻年、卷、期、頁碼之間的標點符號混用;參考文獻重點在于格式,一定要參照國家標準嚴格把關,按規定的格式準確書寫。三是參考文獻和注釋不連貫,有注釋①、注釋③,沒有注釋②,有參考文獻[1]、參考文獻[2]、參考文獻[4],沒有參考文獻[3]等諸如此類問題,源自作者或編者寫作、修改中出現的失誤。
(六)內文中的隱性差錯
內文中的隱性差錯:一是文中內容呈現小段落重復。二是文中內容和發稿地域時令不符。最難發現的是文中內容與發稿地域時令不符問題,如北方期刊第一期應該是冬季,但文稿中有一段說“今年入夏以來,暴雨連連”。這是一個反復出現的卻不易被察覺的錯誤。原因是作者在成文時引用的一些參考資料產生的與發文地域時令不符現象,但從作者到編輯校對審讀,這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很少有人會發現這些隱性差錯,因為論文篇幅一般都較長,不像新聞稿件,短小精悍,容易發現重復現象和與地域時令不符的問題。所以,對于這種較難發現的隱性差錯,編輯頭腦中應時刻繃著一根弦,關注部分內容重復的問題和與地域時令不符的問題,有意識地進行排查。
(七)征稿啟事的隱性差錯
征稿啟事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是征稿啟事的年代問題,一般刊物的征稿啟事都是存在電腦里,隨時補個空兒或是年終歲尾發一發、約約稿,但是最原始的征稿啟事大都是有年代的,如期刊改版時是2015年,征稿啟事會有“2015年,我刊增設如下欄目”等字樣,但是大家都沒有這個意識,找出來,排上封二、封三,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會注意,因為是刊發過的。對此一定要引起注意,只要是重新刊發,必須重新統稿。一是時間上會有變化,二是排版人員調出的文章是不是要調的文章都需重新核實,不然就容易出錯。
(八)文中序號類隱性差錯
文中序號類隱性差錯:一是序號不連貫,如文中有一沒二,有首先沒其次,有其一沒其二,有例一沒例二。二是序號使用混亂,首先其次和一是二是混用。這些來自原稿的隱性差錯需編輯擦亮眼睛予以識別。
二、消滅隱性差錯的路徑
(一)培養工匠精神,提高編校質量
質量是出版物的生命,也是出版工作的永恒主題。編輯必須具備高尚的敬業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增強質量意識,培養工匠精神,牢固樹立質量至上的出版理念,以專業敬業、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出版物。對讀者負責,對工作負責,對祖國語言負責。在編輯工作中以樂其業、盡其職、負其責、精其術、竭其力的敬業精神苦練內功,認真細致,用字要精心,用詞要講究,說話要通順,標點符號要重視,數字和計量單位要準確,切忌知識性錯誤,編輯頭腦中始終要繃著這根弦,及時改正一切隱性的不易被發現的錯誤,以認真負責、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對待編輯工作。要慎之又慎、如履薄冰、兢兢業業地盯牢每個可能出現的顯性差錯和隱性差錯,全視角、無盲區,從頭到尾,對所有內容認真對待,嚴肅、嚴密、嚴格地逐字逐句審閱稿件、編輯稿件。
(二)培養語感素質,提高語感能力
編輯要有語感意識,具備良好的語感素養,才能在稿件的編輯加工中及時發現隱性差錯,修改起來得心應手。語感能力強是編輯工作的最高境界,語感能力強,對文稿的文字、語句、標點符號、結構等進行編輯判斷,對詞語的搭配、語義的理解等作出鑒別時,才能準確地把握稿件內容,作出稿件好壞、正誤的判斷。編輯工作中,對大部分內容的理解是憑特定語境中的語感,因此,語感素養對編輯是極為重要的素養。業務過硬的編輯對于文稿具有職業的敏感,表現出非凡的語感能力,語感好、功底深厚的編輯審稿目光犀利、思維清晰。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錯誤的提法、搭配不當的詞語、不合理的數據甚至某個感覺別扭的地方,一切隱性差錯都會像米中的沙粒,一一被挑出來。語感強的編輯,閱讀時能準確判斷并改正差錯。編輯的職業需要培育語感,編輯靠敏銳、正確的語感編輯文章。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直接而敏感的感知,編輯在長期的語言文字實踐中,反復感受,潛移默化中對語言形成了感知,能讀出不和諧、詞不達意的語言文字,從而發現語句中的隱性差錯。因此,編輯要有意識地加強語感訓練,培養自己的語感,判斷句子,識別語病,提高加工文字的能力。
(三)學習漢語言知識,提升漢語言水平
純潔語言文字是出版工作的一個重要使命,國家有關語言文字使用的規定具有法律效力,出版單位都應嚴格遵守,保持漢語言的系統性、邏輯性和嚴肅性,有利于祖國語言文字的規范使用和推廣,這是編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漢字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文字,全部精通的確是很困難的,多學一點兒,達到編輯應具備的水平還是可行的。因此,編輯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字修養,經常有意識地強迫自己熟記大量的字、詞及其意義、用法。常翻工具書,常閱讀,日積月累,反復斟酌,就能分辨稿件中每個字的用法是否準確。因此,加強對漢語言文字的專業學習是編輯的頭等大事,學習漢語言是編輯的終身要義,做編輯第一要務是學習漢語言知識,熟練掌握漢語言知識,準確使用漢語言、傳播漢語言。編輯要有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熟悉語言文字的規定,掌握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標點符號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等標準,學習漢語言知識,提高漢語言水平。自覺樹立精益求精的質量意識,努力學習漢語言知識,成為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模范,為全社會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樹立榜樣。編輯工作常見的語言文字問題紛繁而復雜,編輯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提升處理語言文字的各種能力,編輯的文字修養是把好文字關的關鍵。加工稿件時,準確發現各種語言文字問題,并準確無誤地修正它們,消除文稿的隱性差錯,掌握語言的規律是編輯的職業追求。
(四)總結積累編輯實踐經驗,提高編輯水平
編輯作為語言文字工作者,必須具備規范使用文字的能力,不斷總結積累編輯經驗,了解出現錯別字的規律,才能勝任自己所從事的編輯工作。文字工作實踐性較強,發現隱性差錯,要依靠編輯工作實踐經驗的積累、精準的直覺。因此,在日常編校實踐中,應注意對文稿中遇到的差錯類型、差錯特點等進行歸納總結。見報零差錯一直是所有編輯人員孜孜以求的目標,從具體工作實踐出發,解析編輯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各種差錯類型,探析其中的規律和方法,才能不斷提高編輯素養。
(五)從全局到細節,全面把好最后關口
編輯要有全局觀念,層層把關,統籌全刊各個環節,注意各環節間易出錯處。同時要注重細節,編輯工作中判斷和處理文字差錯的工作復雜而又瑣碎,必須從細微處著手,錙銖必較,認真負責。出版物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質量是其生命,以質量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贏得讀者。編輯要對每個版面逐字逐句地認真審核,把好最后一道關。在編輯出版崗位上,通過多年持之以恒的學習、鉆研、積累,精通編校業務。一些特殊問題最后一定要統籌處理,編輯要重新從全局到細節、從頭到尾細細地排查不被注意的標點符號、文中參考文獻和注釋號碼在行首的問題,因為這是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要解決這一問題,編輯需要在最后進行處理,一頁一頁地翻看每一行的行首是否有標點符號、注釋號碼是否在行首、參考文獻號碼是否在行首或一半在行首一半在行尾的問題。同時,中英文翻譯目錄、作者姓名、版權頁等都要細細地排查。還有上一期定稿后因漲版拿下來的稿件、約稿函、文摘稿件都要重新校正,這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是容易讓人大意和偷懶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諸如此類,編輯要認真負責,嚴把最后關口。
總之,出版物是祖國語言文字最廣泛的實踐者和示范者,質量的好壞,對人們的生活,對語言文字的使用,時時刻刻都在產生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出版物對于促進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期刊的差錯可以概括為顯性差錯與隱性差錯兩種,這些差錯與編輯的責任心、專業知識水平、編輯水平和文化修養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期刊出版的整個流程中,編輯應增強責任心,樹立質量意識,拓寬知識領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業務水平,把好政治關、知識關、文字關。編輯處理稿件,考驗編校者的學識,文字差錯、詞語誤用以及標點符號、數字計量單位的用法是否規范無誤,面對不同稿件花樣百出的疑點、差錯,要全方位、多視角審稿,既要注意常見的隱性錯誤,又要注意不易察覺的隱性錯誤;既要高度負責,又要耐心細致;既要注意全刊,又要注意局部細節。擴大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廣泛涉獵各個領域,做雜家,注重積累,不斷學習,專心致志,嚴謹細致。只有這樣,才能把好最后的關口,消除作者的差錯,彌補作者的不足。對讀者和社會負責,把消滅一切差錯作為編輯的終極目的。牢記出版人的使命,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崇高的文化使命感、甘為他人作嫁衣的職業光榮感,為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王寶珍 單位: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