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讀才與德心得體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同志提出:“堅持依法治國方略,同時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堅持“以德治國”。“德治”是我國傳統的治國思想的體現,中華民族一個很優秀的傳統。而且古人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子說,“要以德齊家,以德治國”,可見,講德講德治,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優秀傳統。另外從古今中外來看,德治和法治作為一種治國的方略,也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以德治國,既包含了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必須遵循一定的行為準則和規范;也有對全社會人員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引導大家在社會生活中遵循正確的道德規范的內容。以德治國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要真正把這個要求落到實處,必須在各行各業中貫徹“德治”的理念。
一、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有才無德,有的人有德無才,有的人德才兼備。那么,對于德與才的關系,如何看待這兩者之間關系?著《資治通鑒》司馬光在論才與德時,他強調用人要講究德才兼備。他認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這說法是點明兩者相互的關系,但是“云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這是說云夢的竹是品質優良的,如不能鍛煉成材,成為強有力的堅實的箭弩,就無用了。他又指出:“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這是說金屬之物,要經過鑄冶煉才可能成為利器,否則不能制強敵。司馬光就是舉這樣的例子,比喻德才兼備的重要性,他的結論是“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兩者兼全當然是難得的人才了。但是司馬光卻不是唯德才兼備論者,他考察了歷代興衰史所反映出來的經驗與教訓,他進一步論證德與才的關系,很有值得深思價值。他認為:“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同志明確提出選人用人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是新形勢下我們黨關于選人用人原則的新要求,是全面提升干部素質的新任務。能否落實好科學發展觀,人才是關鍵,建設一支德才兼備高素質人才干部隊伍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需要。當今世界,人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人才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小康大業,人才為本。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我們一定要樹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科學人才觀,克服在人才問題上的各種不合時宜的觀念,破除束縛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體制,讓德才兼備的人才輩出,愿更多的道德高尚的人才被選拔任用到黨和國家的重要位置上,為人民謀福利,真正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
二、德才兼備,修德靠己
作為一個基層道路的科研、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科技專業人員為數居多,專業性比較強,團隊力量十分重要,加強個人修養十分重要。雖然,我們不少工作人員可能才高八斗,才華橫溢,但是,在“德”的修煉上未必自己就盡善盡美。也許,我們每個人不同程度存在著困惑之處。今天,筆者有一些修德的感受體會和大家交流。
1、把自己看的低一點,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就是要防止在居功自傲中迷失前進的方向,防止在前進的道路上迷失自我。面對個人的每一點進步、面對工作中的每一項成績,都應當保持清醒頭腦,做到正確地估價和把握自己,以防在前進的道路上迷失自我。當官掌權理應老老實實地為黨工作,為人民做事。因此,我們的同志既不能只看到優點看不到缺點,又不能只看到成績看不到差距,同時,還不能只看到個人作用看不到集體力量。“人無完人”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對于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既要敢于承認更要勇于糾正。對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多是自我原諒、自我安慰,根本不當一回事,不放在心上。自視水平高、能力強,每做成一件事只知道往個人功勞簿上記賬,甚至大言不慚“沒有我就沒有單位的今天”、“沒有我就沒有這個企業”等等,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勢。切記“貪功之心不可有,攬功之舉不可為”,否則必將為其所累,為其所縛。
2、學會與同事們相處,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拉近距離,消除隔閡,首先要有一個平等信任、互相尊重、輕松和諧的氛圍。青年領導干部要善于從平常交往的平凡小事做起,態度親切自然,平易謙和,自然就會形成這種氛圍。平時見面,主動打個招呼,拉拉家常,短短兩句話,也能讓部下、同事體會到你的親切熱情;抽空到各科室走一走,和部下、同事談談思想、談談工作、談談生活,哪怕三言兩語,部下、同事也會覺得你沒有架子,易于相處,部下、同事更會與你有一家人的感覺;而娛樂消閑、聚會應酬等,你時不時能加入進去,就更能與部下、同事打成一片。事實上,一些平常交往和平凡小事,對部下、同事來說并不小,部下、同事往往通過這些平常交往和平凡小事,觀察、了解、判斷領導,并決定如何與領導相處。重視并從這些小事做起,可以加強與部下、同事的溝通,從而營造默契、融洽的關系。
3、培養與他人合作的品質,加強溝通,求同存異。實際上,集體中的每個人各有各的長處和缺點,關鍵是我們以怎樣的態度去看待。能夠在平常之中發現對方的美,而不是挑他的毛病,培養自己求同存異的素質,這一點對當代職場人士來說尤其重要。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良好的與人相處的心態,并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不僅是培養團隊精神的需要,而且也是獲得人生快樂的重要方面。團結力量大,做任何事離不開任何“人和”這個決定因素。對于各級領導來說,領導的各項決策都需要在群眾中實踐,靠群眾去貫徹執行,因此,領導尤其要重視處理好與群眾的關系。青年干部作為剛剛成長起來的一代領導,在人生閱歷、領導經驗方面有許多不足之處,要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更需要部下、同事的大力支持,而要取得部下應有的幫助,就應重視與他們處理好關系,群策群力謀發展。同事之間,也要注意個人修養,做到“容言、容過、容嫌”,營造一個同舟共濟,團結向上的良好氛圍。
4、強化自己的大局觀念,精誠團結,同舟共濟。
團隊精神不反對個性張揚,但個性必須與團隊的行動一致,要有整體意識、全局觀念,考慮團隊的需要。它要求團隊成員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互相配合,為集體的目標而共同努力。曾經有這樣兩個大學生:他們共同承擔一個項目,但其中有分工。其中一位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了技術上的難題,此時他只會自己冥思苦想亂翻書,卻不屑于向坐在旁邊的高手請教一下。而這位高手此時不是把他當做是共榮共辱的合作伙伴,而是坐在旁邊等著看笑話。這是我們應該吸取的教訓。所以在工作期間,要有意識地培養全局觀念。只有團隊精神非常強的團隊伍,才是戰無不勝的團隊。
人說到底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誰也不能把自己的頭發拽著離開現實地面,就必須融入我們眼前的和諧社會。這個世界上有才氣的人少嗎?不少。但是有才無德的人,有幾個人喜歡?沒人喜歡的人,他的存在價值何在?而有才無德的人,他自己也往往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存在無價值,因而也就不能堅持,其才氣也就會廢矣。曇花一現之人,世所唾之。而品行尚佳、才氣略遜的人,他能知道自己的缺點,也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更可貴的,他能看到別人的長處,善待周圍的一切,也會在學習中進取,一點點進步。雖然他的進步可能較慢,但是他能堅持,而他很好的人緣,也會助他一臂之力,讓他感覺到進步的價值,存在的價值。這樣的人,良性循環,也終究能走到較高處。所以,才與德之間,德更重要,必須德才雙修,這樣才會擁有陽光心態,走進陽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