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鎮黨委年終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8.77億元,同比增長21.18%;工業總產值76億元,同比增長22%;農業總產值2.77億元,同比增長14.4%;財政總收入1.187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743萬元,同比增長1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5.2億元,同比增長34%;外貿自營出口3866萬美元,增長38%;農民人均純收入13348元,同比增長13.7%?;仡欉^去的一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加快發展為要務,工業經濟在集聚中推進。我們始終堅持打造工業重鎮不動搖,圍繞新型紡織、裝備制造、精細化工三大主導產業,出臺技改投入獎勵政策,申報重點扶持項目,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狠抓招商選資、項目推進、平臺建設、發展三產等重點工作,全鎮工業經濟實現較快增長。一是招商選資成績好。堅持招商選資“一號工程”不動搖,圍繞做大做強現有產業,注重大項目招商、產業招商、以商招商,進一步提高招商實效。全年新批千萬元以上項目7個,其中大、好、高項目2個(中宇重工、新世紀能源),實到內資3.65億元,協議外資1209.97萬美元,實到外資638.61萬美元,招商選資名列全縣第三位。二是項目推進速度快。通過實施重點項目領導聯系包干、進度推進上墻公示、召開每月例會等制度,對年初排出的總投資15.33億元的18個重點項目實行全力推進,所有項目全部開工,其中10個項目已竣工達產,被縣評為項目推進先進鄉鎮。三是平臺建設投入大。以“平臺建設攻堅年”活動為契機,出重拳下重力,傾力打造發展平臺。全年投入2億多元,重點實施了大道一期綠化、北街48米大道和新華路34米道路設計、楊禹公路二期、圍巾市場、高速主線綠化、金恒大道建設,啟動孟介山工業集聚區拓展征地,校舍安全等19項工程,進一步提升了平臺承載力,優化了發展環境。四是三產服務成效顯。申嘉湖(杭)高速出口、京杭運河水運碼頭的優勢開始顯現,商貿物流等在談項目開始增多。休閑農莊等農家樂的知名度不斷擴大,駿躍能源等物流企業發展良好,特別是新簽約的新世紀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廢舊汽車拆解物流項目,總投資3億元,預計年銷售額達6—10億元,是目前引進的最大一個物流項目。
(二)以科學發展為統攬,現代農業在流轉中增效。我們立足自身,根據本地農業特色,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扎實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有效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穩步發展。一是農業產業特色基本形成。按照全鎮農業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推進糧食、蠶桑、生態甲魚、野生魚繁育、冬棗種植等五大農業產業基地的規劃與建設,通過一年的實施,五大基地產業示范點基本形成,糧食、蠶桑兩大傳統產業層次逐步得到提升,實施了1500畝的機械化插秧示范方建設,新建了1家蠶桑專業合作社和1050畝標準蠶桑園區建設;全鎮生態甲魚面積擴大到2000多畝,100畝以上生態甲魚養殖基地達到5個,新組建1家鱉業專業合作社;明興野生魚繁育開發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拓展到全國各地;冬棗種植基地逐步走向精品化,年獲得省名牌農產品、市著名商標、市名牌產品,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蟲子雞、騾鴨、獺兔、湖羊、鴿子等一批新興特色畜禽養殖不斷走向規模化、產業化。二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農田水利設施是農業生產的根本和基礎,為確保農田水利設施的正常運轉,全年共投入45萬元修復防汛隱患4處,投入60萬元完成河道清淤6公里,投入80萬元完成紅豐排澇站主體建設,并健全完善了鎮防汛體系建設,修編制定了防汛防臺各類預案,層層落實防汛工作責任制。三是服務農業力度加大。大力開展科技興農,引導廣大種養殖戶開展院校合作,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和“陽光工程”培訓工作,全年共培訓人員1017人,增加了農戶的種養技能,認真實施蠶桑、水產飼養技術管理、農村規范建房、畜禽防疫的服務。不斷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申報5家,綠色食品申報1家,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3821畝,創建縣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全鎮土地流轉工作逐步規范,全年流轉土地面積2250畝,累計全鎮流轉面積15425畝,流轉合同簽訂率100%。
(三)以統籌發展為重點,城鄉面貌在艱難中推進。我們以迎接“衛生城鎮”復評、“中國和美家園”建設為切入點,繼續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實施綠化工程、村莊整治提升、衛生長效保潔等工作,強化農村環境整治和集鎮管理,進一步美化人居環境。一是梳理集鎮面貌。堅持高起點規劃,以啟動實施楊禹線集鎮段北街48米大道、楊禹線至韶塘線連接段新華路34米道路建設和裕豐街西延工程為重點,進一步拉大集鎮框架,加大鎮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綠化建設力度,建成一個市場、一個停車場、一個籃球場、一個門球場和一個老年活動室,梳理結點周邊背街小巷的“臟、亂、差”,進行硬化、美化,并對集鎮路燈全部維修換新,實現亮化,通過了小城鎮綜合整治驗收、“三星級”城鎮創建。注重集鎮管理的制度建設,出臺了《鎮車輛運輸、城鎮綠化占用及道路占道挖掘等管理辦法》。二是創建“和美家園”。勾里村、下舍村圍繞打造“精品村”目標,調整班子、增加人員、配套政策、落實資金、深入實施。完成道路硬化、村道文明線、中心公園、鄉風文明館、綠化景觀等工作,通過“精品村”考核驗收。同時,各村圍繞“農房集聚”要求,開始規劃,準備推進,以集鎮式中心村集聚為重點,下舍片實施35畝,勾里片實施48畝。三是改善農村環境。深入實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村莊環境整治水平。完善垃圾收集一體化工作,成立了鎮環衛所和11個村環衛站,落實鎮、村垃圾聯合清運市場化運作機制,勾里垃圾中轉站初步完成建設。
(四)以和諧發展為根本,社會事業在和諧中加強。我們著力改善民生,真心實意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一是社會呈現和諧穩定。狠抓法制宣傳,“五五”普法深入人心,法制專場演出取得成功。狠抓上海世博、國慶期間安保工作,嚴格落實重點不穩定因素及矛盾糾紛領導包案和“一崗雙責”制度,探索建立勾里片、下舍片兩個聯合調解小組,積極做好各類矛盾隱患的排查化解和穩控工作。全年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03件,調解成功率100%;承辦縣長熱線電話44個、受理信訪件27件,均已辦結;鎮領導接訪日接待群眾上訪22批次、涉及138人,均給予了答復。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大力開展安全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二是各項事業成效明顯。送戲下鄉、電影放映等基層文化活動正常開展,下舍影劇院整修到位,新裝音響電影放映設備一套;投入185萬元實施下舍幼兒園擴建工程,順利完成勾里中心幼兒園搬遷,投入355萬元實施了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了2所中心學校、2所中心幼兒園及6個村幼教點的安保整改工作。狠抓計劃生育工作,開展了專項整治活動,對歷年和新增計劃外生育進行了罰款或拘留,低生育率水平進一步穩定。人武工作扎實開展,被市、縣評為先進基層武裝部和征兵工作先進單位。供電、廣電、電信、郵政、移動、聯通等單位業務量進一步提升,接軌滬杭工作有了實質性推進,開通了0571杭州電話。三是社會保障不斷加強。落實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對年滿60周歲未參加養老保險的城鄉居民實行了“應保盡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5%以上。加大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實施危舊房改造14戶,啟動實施了敬老院擴建整修工程,累計發放低保金50萬元。大力開展第六個慈善“一日捐”活動,募集善款86萬元。
(五)以自身建設為保障,依法行政在改革中完善。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是推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我們把加強自身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工作任務,切實轉變職能,改進機關作風,努力提高政府的凝聚力、執行力和公信力。一是執政能力不斷提高。積極開展“能力素質提升年”活動,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服務。健全機關干部聯企聯村制度,全力幫扶企業解難,減輕企業負擔,加快企業發展。探索實行機關中層干部匯報交流制度,強化機關干部責任意識。圓滿完成行政村區域調整工作,行政村由16個精簡為11個。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制度,不斷健全完善民主決策制度和工作運行機制,制定了《鎮工業集聚區排澇管理試行辦法》,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二是作風建設不斷加強。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全鎮機關干部和村(居)干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有效提升。提倡勤儉節約,大力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各項行政成本有效壓縮,厲行節約和勤儉辦事的風氣得到有效弘揚。三是廉潔從政不斷深化。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進一步深化村級財務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標、項目資金管理、行政村招待費開支、機關公務用車,食堂用餐等各項制度,全年完成招投標項目27個,涉及資金783.77萬元。不斷健全懲防體系,樹立了高效廉潔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們,回顧年,在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鎮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社會和諧安寧,人民安居樂業。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鎮人大有力監督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關心支持、合力幫助的結果,更是全鎮人民齊心協力、爭先進位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鎮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為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獻計獻策、作出貢獻的廣大群眾,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還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集鎮建設滯后。的集鎮與的路不相適應,的集鎮與的經濟不相匹配,集鎮建設與管理不利于全鎮三產服務業的發展。
二是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一方面,預算內稅收體制分成有限,預算外收入不穩定,可用財力有限。另一方面,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垃圾和供水一體化等事關群眾利益的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財政剛性支出大幅增加。
三是政府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政府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有待加強,政府職能轉變、行政效能與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望還有差距,如違章建房管理難、征地拆遷推進難、要素制約破解難。
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發揚成績,再接再厲,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解決存在的問題,決不辜負全鎮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