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13年農業農村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3年我鎮農業工作在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國家十一五規劃為指導下,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以擴大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結合城郊休閑農業為方向,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為目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厚實基礎。
2013年主要完成指標:農業總收入1.98億元,比上年增長5.9%;農民人均收入7225元,增長8.1%。新增市級著名品牌一家,創建一家蔬菜產品研發中心,完成1500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提前完成畜牧環境整治工作。
一、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農民合作意識增強
農業企業穩步發展。2013年全鎮農業企業產值保持快速增長,總產值達1.18元,比去年同期增9.3%。農業企業通過QS認證7家。企業注重自身層次的提升,今年技改、廠房擴建投入資金325萬元,新建產品化驗檢測室,完善各項產品檢測設施。市級農業龍頭企業三豐可味雪菜食品有限公司創建三豐蔬菜食品研發中心成功,為產品發展提升了空間;同時在西城村承包土地200畝,積極開展新品種試驗與繁育。
農民專業合作社亮點突出。經過一年來的規范化建設,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社員人數、注冊資金、帶動農戶增收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全鎮9家合作社共有社員271人,注冊資金總計227萬元,聯系帶動農戶1700多人。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幫扶社員方面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濱海蔬菜合作社對全年雪菜種植質量好、按要求規范操作的大戶給予農資獎勵,共獎勵農資15噸;淺海紫菜養殖合作社在9月份受13號臺風影響,其中一個生產組的紫菜棚受損嚴重,其他三組農戶在理事長的帶領下主動讓出部分自已的養殖棚,給受損的社員,在大災面前體現出的合作社的互幫互助;星盛合作社積極創建生態養殖園區,為解決畜牧養殖環境污染探索出路。
訂單農業進一步擴展。農業訂單緊密聯結了企業與農戶,理順了企業與農戶的關系,不但保證了企業生產資料的來源和品質,也穩定了農戶生產的信心和收益,使企業和農戶取得了雙贏。通過近幾年訂單農業的開展,越來越多的農戶意識到農業訂單的重要性,早早地與企業簽訂了訂單,種子供應、田間管理和收購統一由企業派專人指導,農戶即省心又省事。全鎮今年共開展訂單1278戶,訂單面積6500余畝。
二、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效益農業比重增大。
效益農業快速發展。隨著我鎮經濟、交通和環境的不斷改善,農業結構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一是休閑觀光農業的興起。濱海垂釣觀光園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重視品牌宣傳,全年共接待游客7300人次,收入43萬元,同比養殖收益增3.68倍。二是新品種的快速推廣。今年推廣“杜長大”瘦肉型生豬,覆蓋率從去年的45%增加到現在的95%,效益增加明顯。三是設施農業快速增加。今年全鎮大棚設施栽培面積1700畝,增幅42%。大棚農產品覆蓋面越來越廣,逐步擴大到蔬菜、草莓、葡萄、柑橘等高級經濟價值作物。
糧食生產保持穩定。全面落實糧食補貼政策,不斷改善農田設施,引進推廣優良品種,充分調動了農戶種糧的積極性。全鎮今年落實糧食種植面積11300畝,后期受二次臺風影響,晚稻出現了大面積的倒伏和青枯,平均畝產仍達到了410公斤,全鎮糧食總產量4633噸。
農業規模化趨勢明顯。我鎮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戶開展規模經營,充分發揮農業大戶的示范作用,加快農業政策宣傳,規范土地流轉機制,加強對合同的監管。今年,全鎮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達到6155畝,流轉率28.8%,規模經營10畝以上農業大戶303個。
三、無公害生產快速推進,農產品更加安全。
農業標準化生產穩步推進。繼續鼓勵企業無公害認證的開展,并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今年通過無公害產地認證企業三家,認證面積2550畝,通過無公害產品認證企業二家。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標準制度化建設更加完善,推行“統一供種、統一用藥、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的四“統一”標準。
疫病、蟲、草防治落實到位。為嚴防畜禽禽流感、口蹄疫的發生,全年共免疫生豬41336頭次,牛29頭次,山羊321只,雞鴨等禽類106253羽;并做好生豬出境檢疫,共檢疫生豬23000多頭;配合做好松材線蟲的防治,全部清理鎮域內死松樹;全年清剿加拿大一枝黃花草四次,共投入資金4.2萬元,清剿面積420余畝,有效的抑制了一枝黃花草的擴散。
農產品安全監測力度加強。今年新成立農殘速測檢驗室,共抽檢上市蔬菜73次,檢測合格率100%;推行自產蔬菜上市證制度,共登記上市證153份。檢測和上市證制度的開展,有效的提升了農戶安全生產的意識。與水產養殖戶、蔬菜種植戶簽訂安全用藥承諾書166份。
四、農業基礎設施全面增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農業綜合開發進展順利。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關系到農業生產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經濟收入。今年共投入資金300萬元,高標準嚴要求的盧一村1500畝農田的國家極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通過驗收。落實了2008年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共計南一、岐西、唐家、岐化四個村,3800畝農田,已通過招投標,準備進場施工。
水利設施基礎明顯增厚。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和實際農業生產需要,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對水庫內塘進行全面安全檢查,繼續搞好河道保潔,恢復河道調蓄功能,改善河網水環境及河道兩岸景觀,形成水清、岸凈、景美的平原河網體系;今年完成和落實的水利設施項目有:
投資28萬元完成周一江塘加固工程;
畜牧環境整治任務提前完成。今年繼續穩妥推進畜牧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分批分村逐一關閉。共關閉養殖場142家,其中:生豬養殖場82家,蛋鴨養殖場60家;關閉養殖棚舍面積26933平方米,其中轉混結構21047平方米,棚屋1966平方米,竹棚3920平方米。至此,提前一年完成了既定的整治任務,禁養區范圍內的畜禽養殖場已全部停產關閉或搬遷。
林業生態顯著改善。加強植樹造林,調整林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全年林相改造面積370畝,栽植楊梅13000株,香樟3000株,合歡5400株。建設以名茶、用材林為主的基地造林300畝,以柑桔為主的林業結構調整500畝,開設方橋、周一、姚家等五個村生物林帶3.2公里。嚴格執行木竹憑證采伐、憑證運輸制度,嚴禁采伐闊葉林,全年材積采伐控制在立方米以下。加強森林火險的防治,成立15支森林救火小分隊,開設防火林帶,全年火害率控制在0.1‰以下。
五、農業綜合服務更加健全,支農效果明顯提升
政策性農業保險發揮積極作用。農業種、養殖是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都很大的行業,建立風險穩定機制,是保證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保障。今年我鎮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單位和個人共35戶,其中:晚稻17戶,生豬17戶,鋼構大棚1戶。政策性農業保險在“保大災”上發揮作用明顯。尤其是二次臺風影響,全鎮晚稻受災嚴重,參保的17戶晚稻種植戶共得到保費賠付67740元,有效的減輕的農戶的損失,保障了農業生產。
農業科技服務逐年完善。今年繼續抓好以“綠色證書”培訓為主的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加快農業適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加強農業科技在促進農業增效中的作用。今年共開展水產養殖、生豬養殖綠色證書培訓二期,培訓人數71人;開展紅頰草莓種殖技術、生豬疫病防治、農民信箱操作等實用技術培訓17次,培訓713人次。抓好以試驗為主的技術推廣,開展了壇紫菜絲狀體培育對比試驗、晚稻品種種植對比試驗、紅頰草莓種植試驗等農業小項目,使農業科技能更容易、更有效、更迅速地被農戶接受。
農村財務管理更加規范。通過各項措施的落實,我鎮在村級財務規范化管理方面更加完善。一是各村招待費用得到嚴格控制,至年底,沒有一個村的招待費支出超過鎮年初規定的使用限額;二是貨幣資金管理更加規范,平時村級現金限額都控制在大村5000元、中村4000元、小村3000元的限額內;三是各項合同簽訂和兌現不斷規范,基建工程招標更加民主公開;四是票據管理更加規范,全部實現正規票據入帳;五是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不斷規范和完善,各項承包、基建項目工程的招、投標工作,由村民代表民主表決,受村民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