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建局檔案編研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人們對城建檔案信息的需求量大、覆蓋面廣、針對性強并且要求信息集中、傳播便捷,有更強的適用性。因此,編研工作和編研產品已成為實現人們對檔案信息資源需求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城建檔案編研工作現狀遠遠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一些單位和部門對編研工作重要性在思想上缺乏認識,認為可有可無,沒有長遠規劃、缺少資金投入;在開發研究的深度上只限于層面,不重視理論研究,編研成果形式單一,含金量少;在組織管理上不到位、有的沒有編研機構,或者有機構也沒有投入技術骨干參加等等。如何突破現狀,適應形勢發展,實現編研工作的創新是當務之急。
一、思想觀念創新
創新的前提是思想觀念的更新,思想觀念的不斷吐故納新,是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動力。城建檔案編研工作的創新首先要實現服務理念和工作思路的轉變,應樹立"四個意識"和處理好"三個關系"。"四個意識"即:①產業意識。檔案工作屬于新興信息產業的一部分,要充分認識檔案信息資源特別是科技檔案信息資源在信息產業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產業意識,城建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就是一種信息產業,應深層次挖掘城建信息資源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和最大限度的發揮信息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②服務意識。編研工作不是停留在檔案利用的"憑證和依據"層面上,而是以用戶需求為宗旨,全方位、大信息量的經過編研的成果在更高層次上進行服務。因此,要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這一全局出發,及時進行市場需求調研,分析和把握用戶需求,牢牢抓住服務重點,增強編研服務工作的主動性。③精品意識。有特色才有形象,有精品才有影響。城建檔案工作要進一步提高社會地位和影響,需要城建檔案編研成果具有較高水平的文化產品。要把"編"與"研"相結合,使編研成果"理論"和"實踐"融合在一起,提高編研成果質量,在講求編研成果內在知識含量和科技含量的同時,也應注意外包裝。④經濟意識。城建檔案編研工作在注重社會效益的同時,更要注重市場需求。從編研選題開始就應以市場為導向,找準服務對象,使編研開發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形成以編研促利用,以利用檢驗編研的良性循環。"三個關系"即:①專業化與社會化的關系。長期以來,城建檔案編研工作囿于科技檔案的特性,多圍繞建筑設計、施工等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服務范疇較窄,雖取得一定成效,但影響面不大,城建檔案不為社會所知。要擺脫只為少數城建專業服務局面,將城建檔案信息資源融入信息社會,擴大服務范圍,讓更多的人了解城建檔案,利用城建檔案以期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建檔案社會價值。編研工作要走專業化與社會化結合的路子,既要有適合專業人員利用的成果,也要有將專業性、通俗性、可讀性結合的成果。如紹興城建檔案館編寫的《紹興古橋》、《紹興老屋》,我館拍攝的**近代優秀建筑專題系列片等,都是上述結合的有益實踐,深為社會各界人士所喜愛。②城建檔案與"大城建"概念的關系。要擺脫城建檔案是單份文件、單個建設工程項目的概念束縛,要從城建檔案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尋覓城市的歷史變遷、建設發展的軌跡、建筑風格的形成等等,以大城建、大市政的眼光和思維角度把零散的建設工程串接起來,構成一條城市發展的線索,這也為城建檔案編研工作開拓了廣泛領域。那看似孤立的一段段防汛墻、一幢幢舊屋新宅、一條條馬路、一座座橋梁,只要賦予"大城建"這一概念和主線,就能形成一部最真實、生動的城市發展史解讀本。③后臺與前臺的關系。編研工作是一項潛心礪志、埋頭苦干的工作,一直以默默無聞而著稱。但時代在發展,檔案工作所處的環境、條件、技術、需求等都在發生重大變化。檔案信息資源要融入信息社會、檔案工作管理機制要適應市場經濟、檔案利用服務要最大化滿足需求,就需要檔案工作者從后臺走向前臺,傳統的默默無聞精神要宏揚,但服務的理念和方式要轉變,要加大宣傳力度,推出特色產品,服務從被動變為主動。編研工作也已不再是畫地為牢,編研資源要整合、編研力量要聯動、編研內容要貼近市場、編研成果要宣傳推廣,編研工作與檔案工作要從默默無聞到默默有聞、有聲有色,讓全社會都了解檔案工作、熟悉檔案工作、熱愛檔案工作、支持檔案工作。
二、內容形式創新
以往,不少城建檔案館的編研內容局限于大事記、工作或館藏指南、效益匯編、資料匯編等,對深入城建檔案的編研工作很少,遠遠不能滿足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需求。馬克思講"需求是一切動力中最大的動力"。編研工作要緊緊抓住用戶需求,從編研內容的選擇到編研成果形式,都需要有一個改變和創新。根據城建檔案"是城市規劃、建設及其管理工作的真實記錄"特性,在編研選題上做到:其一,圍繞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這應始終是編研選題的重點。如我館在**新一輪城市建設中,開展了專題資料匯編工作,選后匯編出版了蘇州河治理工程、黃浦江沿岸綜合改造工程、軌道交通建設、環保綠化等專輯,為規劃、建設和管理部門以及有關領導、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受到歡迎。結合蘇州河整治和開發,利用館藏資源,還啟動了"蘇州河畔老工廠"的編研項目,使編研工作緊扣時代主題,緊跟城市化進程。其二,體現專業特點和地方特色。城建檔案含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反映著不同時期的施工技術、基礎結構、建筑風格等,對現代設計業、建造業有極高的參考借鑒價值。例如,我館歷史檔案中,藏有舊**著名的公和洋行、馬海洋行等設計洋行的大量作品,若仔細梳理,各個設計單位、設計師及設計技術、手法可一覽無余,將給設計者受益非淺。城建檔案的編研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打造體現專業特點和地方特色的產品。其三,突出服務重點和館藏優勢。常言道"有為才有位",檔案工作的"有為"要靠服務來創造,而檔案工作的"有位"要靠服務來提升。選擇編研內容要明確服務對象,為領導決策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建設單位服務,為社會各界服務。應研究不同利用者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主題,同時,盡可能地凸現人無我有的館藏優勢,逐步探索一套將城建檔案內建筑文化、歷史文化、科技文化相結合,將城建檔案內地域、名人、名宅、歷史事件、活動足跡相貫穿,將館藏檔案與征集收集來的資料相融匯的編研方法,走出一條具有地域特色、館藏特色、專業特色的編研路子。在編研成果形式上,因進入信息社會,紙質檔案的"一統天下"正逐步被紙質檔案、聲像檔案、電子檔案等多種載體并存的格局所替代,因此,傳統的編研形式也必須進行轉換和創新。以我館編研工作為例:一是利用航拍、攝影、攝錄像等多種形式和載體記錄城市發展,并將其編制成專題片、畫冊、明信片等,這種生動、直觀、說服力強的編研成果更能適應快節奏的社會,為處于"讀圖時代"的廣大群眾所接受。二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將館藏內容、城建信息、編研成果等制成網頁,向社會提供利用,擴大服務領域。三是在保持傳統的出版書刊編研形式基礎上,進一步拓寬思路,嘗試以郵票、紀念品的形式形成編研成果。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又為編研工作提供了新契機和提出新要求,網絡編研工作已被提到議事日程,編研成果形式注定要向多載體、全方位、深層次的方向轉變。
三、組織管理創新
加強對編研工作的組織管理是加大編研服務力度的保證。目前,因受檔案部門內部管理體制、機構設置及重視程度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城建檔案編研工作組織不健全,管理力度不夠,編研成效不理想。筆者認為,編研工作是城建檔案工作這一系統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利用者提供的是一種"再創性"知識產品,有著原始檔案所不能替代的信息量集中、系統、深入等優勢,因此,有必要加強對編研工作的組織管理,做到機構到位、人員到位、工作到位。首先,要把編研工作納入本單位業務建設規劃中,納入業務建設的日常管理。對編研工作既要有短期計劃,單項任務計劃,更要考慮和設計長遠規劃,這也有助于編研項目系統性,編研成果系列化。其次,要建立專門機構,加大人員投入,實現組織保障。編研人員的水平,直接關系到編研成果的質量。編研工作能否深入開展和有所創新,說到底,取決于編研人員能否勝任和檔案信息資源是否豐富。因此,應把專業水平高、研究能力強、文字功底好的人員選派和充實到編研工作崗位上。第三,要建立橫向聯系,借助外界力量,實行聯動效應。多年來,城建檔案編研工作基本處于各自為政,依據自身的編研力量和館藏資源進行開發編研,雖有成效,但局限性也是明顯的,難上一個更高的水平。要想有新的突破,可以在館內編研力量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借助院校或社會力量,走協作開發以及合作編研的路子,從而深入挖掘城建檔案的內在價值,提高編研成果的科技含量。第四,要精心策劃和組織,加強對編研成果的社會宣傳,適時組織成果會,利用報刊、媒體等,對編研成果廣為宣傳。避免編研成果"躲在深閨無人識"現象,從而促進全社會的檔案意識和檔案界的社會意識。如,我館將航拍的**城市建設景觀,以空中看**的角度制作成明信片投放市場,受到廣大市民們的喜愛,該成果還成為**市第十二屆人大發給與會代表們的紀念品。再如,**市檔案局去年舉辦的"黃浦江--**的母親河"大型展覽,通過新聞會、巡展等多種途徑,取得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應,值得借鑒。
四、編研工作發展建設的思考
開發檔案信息資源,全方位的提供利用服務是城建檔案工作永恒的主題。編研工作作為提供利用的有效途徑,也是一項長期和根本性的工作,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角度抓好四個方面的建設。第一,機制建設。建立城建檔案信息需求和利用效果反饋機制,通過對城建檔案利用的類別、頻率、效益等統計分析,研究潛在的利用需求,預測市場所需的內容和趨勢,抓住重點、熱點編研適銷對路的產品,從而加強城建檔案資源開發及編研選題的針對性、目的性、時效性,充分發揮館藏資源優勢及信息服務功能。第二,資源建設。即大力加強城建檔案的接收征集工作,豐富館藏,因為豐富的館藏是提供利用的不竭源泉,也是開展編研工作最重要的物資基礎。城建檔案工作最大的競爭優勢依賴于城建檔案,而要保持城建檔案工作的生機和活力,在于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這些檔案提供服務。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努力豐富館藏。今年來,我館通過設置征集機構、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在全市范圍開展城市建設照片檔案征集活動便是一個重要舉措。第三,系統建設。要加強信息化、網絡化的系統建設,充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光盤技術、數碼影像技術及電子通訊等現代技術來進行城建檔案的編研,加快編研速度和成果的多樣化,使檔案編研信息電子化,從而有利于利用、傳播和反饋。使城建檔案編研信息更趨社會化、更具時代感。第四,人才建設。創新和建立專家型編研人才隊伍,還要注意培養和儲備能適應網絡時代的編研人才。可采取選派人員進修、委培和深造等方法培養高層次的研究人才,也可直接引進高層次人才。同時,積極做好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提高全員的整體業務水平,為新的人才勝出創造條件。此外,編研崗位上的研究人員應相對固定,有利于熟悉館藏、積累知識、深入研究,打造編研品牌。
總之,城建檔案的編研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要以庫藏檔案資料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以利用服務為目的,努力開拓工作思路,不斷推進深化編研工作的開展,并以此促進城建檔案工作水平的提高和擴大城建檔案工作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