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增強節能任務監管辦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節約能源法》、《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以及《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節能工作的意見》(政文〔〕107號)等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加快建設資源節能型社會,實現全市節能降耗目標,促進環三都澳區域戰略實施,結合我市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節能工作提出如下辦法:
一、充分認識加強節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感
能源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戰略資源,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市通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技術進步、實施品牌戰略等各種措施,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單位能耗保持較低水平。隨著全市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和環三都澳區域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特別是一批臨海重化產業項目的相繼落地,必將帶來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長,能源約束的矛盾將更加突顯,也對節能降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務必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節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感,切實把節能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推動節能降耗,確保實現節能目標。
二、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和節約優先方針,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根本,強化節能意識,健全管理制度,努力形成市場導向、政府推動、企業和公眾主動參與的節能工作新格局,加快構建節約型生產方式和科學消費模式,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進全市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堅持以節能保發展,以發展促節能,節能與發展互相促進;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能優先,效率為本;堅持把節能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從根本上改變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堅持依法管理與政策激勵相結合,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結合。
(三)總體目標。到年,全市萬元GDP能耗降到0.53噸標準煤(以年可比價計算),比“十五”期末降低3%。
三、主要任務和具體要求
(一)加強節能目標責任考核
認真落實《市人民政府批轉市節能減排辦關于市單位GDP能耗考核體系實施辦法及節能工作任務部門責任分解表的通知》(政文〔〕206號),加強對各縣(市、區)政府、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和措施落實情況的綜合評價考核工作,將各縣(市、區)政府的評價結果作為對政府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各縣(市、區)政府應于每年1月底前向市政府提交上年度節能目標完成情況的自查報告,列入省、市重點用能企業名單的企業應于每年1月15日前向市經貿委和當地節能主管部門提交上年度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和節能工作進展情況自查報告。各縣(市、區)政府要分解落實節能目標責任,加強對本區域內的節能目標責任考核。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統計、監測和考核評價體系,并納入各縣(市、區)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內容。
(二)加快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
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7號),大力發展新型服務業,推進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完善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推動科技項目成果轉化,壯大高技術產業總體規模。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臨港先進重化工業,進一步優化我市產業結構。嚴格執行淘汰落后產能制度,加快淘汰小型鋼鐵、水泥、造紙等行業落后產能,實行淘汰落后產能定期報告制度,各縣(市、區)相關責任部門應每月向市經貿委報送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進展情況。制訂執行《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對新上高耗能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實行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的項目,負責項目審批或者核準的機關不得批準或核準建設;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已經建成的,不得投入生產、使用。對實施生產許可管理以及生產過程中高耗能和易造成環境污染的產品,嚴格生產條件審查,對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不予發放生產許可證。
(三)加強重點領域節能
繼續推動重點耗能行業的節能技術改造,推廣節能潛力大、應用面廣的重大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積極推進重點用能企業能源審計工作。建立企業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市重點用能企業應在每年月底前將上一年度的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報送市經貿委,市經貿委負責組織對其審查、匯總、分析和上報。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電源點,改善電網結構,減少輸電損耗,加強電力生產環節的節能控制和管理,提高電力生產運行可靠性及經濟性,降低能耗和線損率。繼續抓好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施工、驗收和可再生能源應用等標準的實施,推廣建筑節能新技術,強化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執行強制性標準的全過程監督管理,嚴格控制公用設施和大型建筑裝飾性景觀照明的能耗。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老舊交通運輸工具的報廢、更新制度,加強運輸市場節能管理,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大對公共交通的投入,完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節能,加強農業、漁業機械和農產品、水產品加工設備方面節能產品、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零售、餐飲、賓館飯店等商貿流通領域節能降耗工作。加強政府機關、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系統等公共機構節能工作,重點做好公共機構建筑節能和車輛節油工作。加大LED照明、太陽能等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力度。
(四)推進節能技術進步
進一步加大對節能科技項目的支持,支持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節能技術,推進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與產品、節油節煤節電和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的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借助各種項目推介平臺,加大節能產業招商力度,積極尋找、選擇、推介和應用新技術、新工藝。鼓勵企業加強節能自主創新,通過政策引導、市場驅動、服務支撐,全面提升企業節能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咨詢、設計、評估、診斷、培訓等節能專業服務機構和節能服務市場,發揮社會節能專業服務機構的技術、人才、信息、融資等優勢,開展以合同能源管理為主要形式的節能服務,推進企業節能技術進步。
(五)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認真實施《循環經濟促進法》,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推動全市循環經濟工作由試點逐步向全面展開,逐步建立健全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管理制度。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責任制,采取相關有效措施,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根據本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和建設用地、用水總量控制指標,規劃和調整本行政區域的產業結構。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產業園區和企業建設,組織實施循環經濟重點工程。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大力推進建材、制革、造紙等重點行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積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抓好“廢水、廢氣、廢渣”的循環利用,重點加大粉煤灰、石粉、渣泥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加快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加大對廢金屬、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廢舊木料、廢舊電子產品的再生利用。積極推動風能、太陽能、沼氣、生物柴油、垃圾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建設,大力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
(六)完善節能政策措施
加大對節能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投入力度,支持工業、建筑、交通、農業、商貿、公共機構等領域的節能和循環經濟重點工程、示范工程、公共平臺、服務體系建設。
積極推動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對公共機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節能改造,按合同約定需從改造后實現的節能效益中支付項目投資的費用可在項目實施單位的財政經費中列支,直至付清所有的項目投資費用。
認真落實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等方面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優惠政策宣傳力度。
建立政府優先采購節能產品制度,按照國家有關強制采購或者優先采購的規定,采購列入節能產品、設備政府采購名錄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名錄中的產品、設備,不得采購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產品。鼓勵節能產品生產企業開展節能產品認證,提高節能產品科技含量和質量水平。
加強政銀企合作,完善溝通協調機制。金融機構要加大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節能項目的支持力度,建立金融支持節能減排的信貸投向分類管理制度,對鼓勵類項目,要簡化貸款手續,按照信貸投入原則,優先給予信貸支持。
(七)加強節能基礎和能力建設
加強節能執法監察工作和節能執法隊伍建設,強化對節能法律、法規和節能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違法用能行為。
實施國家強制性標準GB17167《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用能單位要按照標準要求配備能源計量器具,定期對所配備的能源計量器具進行檢定(校準)。加強特種設備節能工作,積極推進和指導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用能單位建立和完善計量檢測體系。建立全市能源計量數據采集、監測制度。
認真組織開展單位GDP能耗統計與監測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社會能源統計調查體系,落實能源統計公報制度,建立健全企業(單位)能源管理原始記錄和統計臺賬。明確能源統計職能,加強能源統計隊伍建設,配強能源統計人員。
建立和完善節能服務體系建設,配備完善節能檢測設備,提高節能服務能力。組織開展節能監測,實施節能診斷,挖掘節能潛力,為企業提供能效管理和優化改進方案等咨詢服務。
市、縣兩級建設、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以及機關事務管理機構要明確承擔節能管理職能的機構,充實管理人員,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做好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的節能監督管理工作。
(八)開展節能全民行動
以節油節煤節電為重點,積極倡導節能型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按照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節能工作機制,進一步動員企業、學校、軍營、公共機構、社區等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節能氛圍。
廣泛深入開展節能宣傳教育,制訂全民節能宣傳方案,通過“全國節能宣傳周”等重大主題宣傳活動,開展系列和專題宣傳。加強日常宣傳教育,教育部門要將節能知識納入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各級工會、共青團組織要重視和加強對廣大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的節能教育,廣泛開展節能合理化建議活動;有關行業協會要協助政府做好行業節能管理、技術推廣、宣傳培訓、信息咨詢等工作;新聞媒體要制訂具體的宣傳報道方案,在重要時段、重要版面增加報道頻次,強化深度報道,普及節能知識,宣傳節能先進典型,曝光浪費能源現象,充分發揮輿論導向和監督作用。
各縣(市、區)政府要制訂并實施本地區節能工作實施意見。市直各有關部門要分別制定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農業、商貿等領域的年度節能工作行動計劃并有效開展各項行動。市節能減排辦要加強綜合協調,指導、督促、檢查各縣(市、區)和各部門各項節能工作,并及時向市政府匯報節能工作進展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