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聾啞人扒竊犯罪活動問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疆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14年第二期
(一)流動區域化,扒竊手段隱蔽高鐵、航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異軍突起,在極大地便利城市交通的同時,也增加了犯罪分子城市間流竄作案的可能性和公安機關的辦案難度。從偵辦的聾啞人扒竊案件看,涉案的聾啞團伙成員多為外省市人,占整個群體的80%以上,大多是被本地聾啞人員或團伙老大以介紹高薪工作、游玩、會網友等名義跨省市誘騙過來。本地聾啞人主要負責提供住宿、交通信息、帶路等工作,作案后迅速撤離發案地或返回住所分贓、毀滅證據。作案手段較為固定,一般為在公交車上采取直接掏包、掏口袋等方式竊取財物,用彈弓砸車窗、入室等盜竊行為較為少見,他們常裝扮成大學生模樣,衣著干凈時尚,多采取肩背學生包、戴時裝鏡等方式掩飾,極不易引起周圍人察覺。
(二)案發規律化,反偵查意識強聾啞人扒竊案件在發案時間和地段上相對集中,其案發密集時間主要集中在每日上午7點至10點、下午3點至7點,作案地點主要集中在運行線路長、站點途徑較大的商業區、集貿市場、游樂場且人流較為集中的公交線路上。聾啞扒竊嫌疑人具有極高的反偵查意識,實施扒竊過程中,極少使用手語交流,往往通過眼神、肢體暗示等方式默契配合,一旦發現有似曾相識的陌生人或他人駐足觀察,便會提高警惕,中止犯罪或迅速離開犯罪現場。作案得手后,迅速將贓物交給同伙進行轉移,并逃離現場,到隱蔽地點清點贓物,一般除現金、首飾、手機等貴重物品外,其他物品直接丟棄,毀滅證據。常采用迂回路線或頻換交通工具的方法,逃避公關機關的跟蹤和追捕,確認安全后再返回暫住地。如遇同伙被抓,逃跑者就會立即向同伙頭目報信。被抓者一天未歸,團伙頭目就會馬上組織成員轉移住處。
(三)對抗暴力化,重復犯案率高在詢問過程中,對于民警的提問和翻譯老師的手語,聾啞人或沉默以對,或假裝不懂,拒不交代自己的真實姓名、年齡、家庭住址、團伙成員等關鍵信息,企圖僥幸逃避打擊。目前,部分聾啞人開始采取由最原始的絕食等非暴力不配合手段到逐漸演變成暴力對抗;面對無法抵賴的鐵證事實,演變成采取撞墻、割腕、吞食硬物(如硬幣、電池等)等自殘方式暴力對抗打擊。如,2013年1月5日,被公安機關抓獲的張某采取吞食電池的方法對抗民警審問,且不配合醫生排異工作。根據《刑法》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由于涉案金額不高,構不成刑事犯罪,公安機關只能對張某做教育釋放處理,進而形成了聾啞嫌疑人犯罪抓了放、放了又抓的尷尬局面。粗略統計,超過70%以上的聾啞嫌疑人有犯罪前科。
二、打擊處理聾啞人扒竊犯罪活動過程中存在“三難一高”問題
由于聾啞人先天具有聽力障礙,無法像正常人一樣進行語言交流,加之我國現行打擊聾啞人犯罪活動的法律法規發展相對滯后,給基層公安機關的偵破打擊帶來了一系列的棘手難題,概括為審查取證難、打擊處理難、調查取證難、辦案成本高的“三難一高”。
(一)審查取證難由于聾啞人先天具有聽力和語言障礙,無法同民警進行正常的言語交流,且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定:“訊問聾、啞的犯罪嫌疑人,應當有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參加,并且將這種情況記明筆錄”。然而,手語翻譯屬于特殊專業技術人才,公安民警大多是來自公安院校的畢業生、部隊轉業軍人和其他單位轉調等,不具備手語翻譯專業技能,公安機關只能從殘聯、聾啞人特殊學校、翻譯機構聘請手語老師進行翻譯。但手語老師不是辦案民警,他們缺乏辦案法律知識,不能充分理解公安機關的辦案流程、審訊技巧等要求,僅能對于民警詢問內容進行簡單機械的翻譯,在雙方原意的表達上可能出現偏差,致使審查人員的政策攻勢、審訊技巧等難有恰當發揮。另外,由于我國手語手勢存在明顯的手勢差異,聾啞人常常利用手語的地域差異,甚至部分聾啞人利用自創手勢、簡化的自然手勢暗語等來混淆翻譯人員的視線,試圖逃避公安機關打擊,增加審查難度,拖延最佳審查期,致使公安機關無法在短期內形成有效的證據鏈,有時聾啞人的真實姓名、年齡、住址等身份信息都無法查實。
(二)打擊處理難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于聾、啞、智障等殘疾人犯法都包含了更多的人文關懷,《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都分別對聾啞人違法行為作了規定,《刑法》第19條:“聾啞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4條:“盲人或又聾又啞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不予處罰”。此外,按照當時尚未廢止的《勞動教養試行辦法》第14條:“對精神病人,呆傻人員,盲、聾、啞人,嚴重病患者,懷孕或哺乳未滿一年的婦女,以及喪失勞動能力者,不應收容”,以及部分監獄對聾啞人這一特殊人群存在著不好關、不愿關、關不下的錯誤思想觀念,從客觀上減弱了對聾啞人犯罪的法律懲治力度。經過團伙老大的洗腦后,部分聾啞人就錯誤地認為聾啞人犯法不會受到制裁,更加有恃無恐,在傳喚期限內拒不如實交代問題,對抗公安機關的審訊。對一些證據確鑿的現行犯,公安機關也只能按“零口供”對其先行拘留,加之,全國公安機關尚未對聾啞扒竊嫌疑人建立統一信息資源庫,導致大量的扒竊積案、隱案無法深挖、破獲。如果證據鏈缺失,公安機關就只能放人。長此以往,聾啞扒竊嫌疑人在釋放后更加猖獗地從事扒竊犯罪活動,屢打屢冒,屢禁不止。
(三)調查取證難一是作案過程隱秘,不易被察覺。聾啞人扒竊案一般發生在人員密集且流動性大的公共汽車上或公共場所。由于聾啞人作案手法嫻熟,動作隱蔽,成員間配合默契,作案得手后,能短時內將贓物迅速轉移,逃離現場,作案過程不易被周圍人群察覺。二是受害人及證人不愿意配合。許多受害人明知自己被扒了,由于金額不多或不清楚何時何地被扒,往往選擇不報警,自認倒霉。目擊證人則擔心會被聾啞人團伙成員打擊報復,對于扒竊行為常裝作沒看見,也不愿意配合公安機關的調查取證工作。三是視頻監控、指紋等直接證據缺失。由于公交車上的視頻監控只能看到嫌疑人上、下車的情況,且視頻清晰度不高,往往不能完整地記錄下作案過程。得手后,嫌疑人多選擇把失主的錢包等丟棄在路邊花叢中、垃圾箱中,即便隨后公安機關找到了錢包,也很難提取到嫌疑人的指紋、DNA等有效的直接證據。
(四)辦案成本高《刑事訴訟法》第119條:“訊問聾、啞的犯罪嫌疑人,應當有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參加,并且將這種情況記明筆錄”。在聾啞人案件訊問、看守所提審、檢察院批捕等過程中,都需要聘請手語翻譯老師,由于我國在手語翻譯人員的資格認證、質量監控以及收費標準方面尚無統一法規、行業標準,各地手語翻譯收費標準差異較大,有時僅單起治安案件的手語翻譯費用就高達500元左右;對女性聾啞人還需作孕檢等,每次花費約200元;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對于“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年齡不明的”,可以委托相關鑒定機構進行骨齡鑒定。按照2009年1月國家發改委、司法部下發的《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基準價(試行)》人類學骨齡鑒定每例1000元計算,辦理一起聾啞人扒竊案件少則花費500元,多則高于涉案物品價值的3至5倍。由于目前沒有專門的經費支持,辦案成本高已成為制約打擊此類違法犯罪的一個瓶頸。
三、有效預防和破解聾啞人扒竊犯罪活動的工作建議及措施
對聾啞人扒竊犯罪,公安機關的打擊處理只能作為一種懲戒手段,根本達不到標本兼治、源頭治理的效果。如何有效預防和破解聾啞人扒竊犯罪活動,需要政府多部門參與,積極開展聾啞人幫扶救助、法律指導等活動,也需要全社會的關愛,才能達到綜合治理、標本兼治的效果。
(一)強化部門聯動,加大幫扶力度聾啞人是社會需要關心幫助的群體,民政、教育、工會、婦聯等部門應各司其職、通力配合,在涉及聾啞人切身利益時,充分考慮到其實際情況,為聾啞人及其子女在就業、醫療、入學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持,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同時,由于聾啞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產生不僅受個人內在因素的影響,還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等三方面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對于聾啞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預防與矯正,需要個人、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的共同努力,父母應更多地給予他們心理關愛,學校教育引入法律教育、心理健康輔導,社會各類主體應各盡其責,凈化社會環境,從源頭抵制各類不良因素對聾啞青少年的侵蝕,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鼓勵其自食其力,減輕社會負擔,將其從封閉群體中解放出來,增強社會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消除聾啞人群體違法犯罪的滋生源。
(二)注重證據收集,提高辦案能力目前,聾啞嫌疑人抗拒審查現象日趨增多,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案件很難進入訴訟程序。為此,公安機關在日常接處警及偵查辦案中,對聾啞人扒竊、盜竊等案件,一是從偵查工作一開始就高度重視犯罪現場證人證言、物證、視頻監控等各種犯罪材料的登記、收集、保存、整理、固定,從外圍證據入手開展串并認定,核查、驗證后形成有價值的證據;二是在偵查全程始終貫穿強烈的證據觀念,利用合法程序客觀公正地收集各類證據,并加強反復驗證證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三是在接受法庭認證中,確保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以證據鏈證實犯罪,發揮證據的法律效力,提高打擊效能。
(三)加強技能培訓,確保審訊效果一是招錄專業民警,充實隊伍。面對手語專業人才緊缺的現實,公安機關一方面要爭取上級領導部門支持,招錄專業技術民警和優秀手語翻譯專業人員從事公安專門工作;二是開展崗位練兵,提高技能。積極組織開展民警崗位練兵,從特殊學校、殘聯部門聘請專業老師進行手語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營造人人學手語、用手語的良好氛圍。通過階段性的培訓,使基層民警迅速掌握手語基本訊問技能,在保證聾啞人訴訟權利的同時,確保審查辦案效果。三是與殘聯、特殊學校建立協作機制。制定出臺相關規定,對手語教師協助公安機關進行翻譯的方式、權力和義務等作出明確要求,能確保辦理涉及聾啞人犯罪案件時,手語老師能第一時間到場。
(四)加強法制宣傳,強化法制意識公安機關要聯合相關部門,加強與特殊學校、殘聯部門的聯系,通過開展送法進校園、聾啞青少年進警營等活動,切實加強對聾啞群體的法制宣傳,提高聾啞人群體的法律素養,使其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約束,進一步學法、懂法、守法,強化法制意識,從源頭上減少和預防違法犯罪的發生。同時,公安機關應該對聾啞人實行雙向式管理,屬地派出所要結合日常公安工作對轄區聾啞人的居住地點及工作單位予以登記備案,對生活困難的聾啞人家庭予以貧困救助,對重點人員進行重點關注、心理輔導和嚴格管理,加強監督教育。
(五)加大打擊力度,增強法律威懾公安機關應該嚴格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等法律法規,嚴厲打擊各類聾啞人違法犯罪活動,讓聾啞人犯罪分子意識到法律是“高壓線”觸碰不得。對聾啞扒竊犯罪團伙中的首要分子、骨干以及累犯、慣犯,尤其是操縱聾啞人實施犯罪的幕后教唆者,更要采取嚴厲的打擊措施,并爭取檢察院、法院的配合,進行頂格處罰。同時,對于一些聾啞人扒竊重大要案、團伙案件實行專案經營,深挖幕后,采取快偵快破、從重打擊,決不姑息。只有重拳出擊,切實做到不枉不縱,才能有效杜絕聾啞人犯罪行為的發生,進一步增強法律的威懾力。
作者:羅笑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人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