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素質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相關理論概述
(一)何為“城鎮化”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西方社會學領域中的“城市化”的概念在我國開始嶄露頭角,但是西方的“城市化”概念并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所以中國學者運用了一個頗具中國特色的名詞,那就是“城鎮化”的概念。城鎮化建設的平穩推進,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城鎮化取得的成績是舉世矚目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尖銳的。
農村剩余勞動力作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特殊而又不可或缺的隊伍,他們的個人職業素質和職業水平直接決定著我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進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職業素質是其在進入社會生活中對職業的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表現,包含職業技能、科技素養、職業修養、經營管理能力等方面?!肮ぷ魇侨松鷥r值的體現,是人生的存在形式?!睆膫€人的角度來看,如果擁有良好的職業素質,那么取得突出工作成績的可能性將大幅度提升;從企業角度來看,具備較高職業素質的人才可以幫助企業節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提高其市場競爭力。每一個進城務工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修養,經常檢查自己的職業行為是否合乎社會的要求,從而使自己成為優秀的現代化人才。
二、城鎮化建設與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素質的關系
(一)城鎮化建設需要提升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素質
城鎮化建設有助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發展,推進城鎮化建設是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路徑,但是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將面臨諸多難題和考驗,對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行系統而有效的專業化培訓已經到了必須引起重視的關鍵時期。城鎮化建設要求在加快城鎮化腳步的同時,還要注意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出現的人員素質脫節的問題。
1.城鎮化建設加快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規模的擴大。
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很多就業和致富的機會,加大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規模,加速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城鎮化建設需要新鮮血液,所以需要鼓勵和幫助一些還在猶豫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行動。就業機會的增多,使一些拴在農業生產上的勞動力得到釋放,向非農產業型勞動力轉型,這樣可以大力的解放和發展勞動力資源,有助于將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變成人口優勢。同時,城鎮化建設可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來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
2.城鎮化建設需要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素質。
中國未來50年將增加城鎮人口4億多,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需求源。這些需求不僅能夠有效地刺激經濟發展,拓寬市場空間,同時也會使經濟結構適時調整和加速產業升級,相應的,要求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提高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以適應城鎮化建設水平的不斷發展。
(二)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素質影響城鎮化進程
因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盲目向大城市大規模轉移,產生了許多社會問題。一方面城市的公共資源難以匹配,造成交通擁擠,環境污染,醫療、教育和保險也跟不上,;另一方面在城鎮化的生活中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難以提升,農村剩余勞動力不適應城鎮化建設,城鎮化進程受到阻礙。
1.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素質決定著自身的轉移就業。
由于思想認識的不成熟,有部分人對城鎮化建設存在疑惑和誤解,根本不了解城鎮化建設的內容和具體措施,對城鎮化建設的認識僅僅是等著國家撥款來改善環境,不靠自己的努力只想依賴政府和社會的資助,且不充實自己依然停留在原地。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自身的崗位競爭能力即提升其職業素質,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問題。如果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多樣化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素質,轉移后只能從事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工作,選擇余地小,缺乏市場競爭力,受制于人,只是盲目轉移。如果農村剩余勞動力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是可以勝任城市工作,甚至在有了一定原始積累后可回鄉創業。
2.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素質對城鎮化建設的作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存競爭本質上就是人與人的較量,只有在工作過程中不斷修煉、充實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才能擁有穩定的工作保障甚至較為優越的生活條件。對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行職業素質培訓不僅是提高其職業素質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更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城鎮化生活。
(三)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素質提升的必要性
1.城鎮化建設急需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素質。
當下,社會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職業素質要求更加專業化和精細化,對其職業技能的培訓必須要貼近城鎮化建設,并符合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特點。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將促使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從低生產率的傳統農業轉移到高生產率的工業和第三產業,并轉化為城鎮居民。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大規模的“民工潮”現象出現,不僅開拓了更寬的就業市場,還有效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增收問題。
2.城鄉一體化及農業現代化建設急需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
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素質,用城市文明帶動農村文明,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有助于實現城鄉一體化,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和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農村剩余勞動力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主力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職業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必須進一步加大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素質的培訓,努力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讓其能從事更高技術含量的職業,適應和推動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社會主義城鎮化建設和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的實現。
三、結語
當今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素質培訓體系的不健全是阻礙當今中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元素。推進城鎮化建設,如果僅側重于外部因素,而忽視作為社會生活中的主體———人的原因,將會導致策略的偏差及社會的不穩定。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職業素質是推動農業產業化、建設現代農業的保障。要把農村剩余勞動力培養成具有較高的素質、具有一定的經營和管理能力,能用職業道德約束自身的新型人才,從而把農村的城鎮化、農業的現代化、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職業化有機統一起來。對農村剩余勞動力要進行真正的職業技能培訓改革,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鼓勵和支持農村剩余勞動力參與就業培訓,提升職業素質,使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作為城市的一份子發光、發熱。
作者:馮志明陳雪飛單位:河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