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老年服裝市場開辟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法國19世紀中葉率先進入老年社會以來,“銀發浪潮”便以不可抗拒之勢席卷全球。人口學家預測,在經濟全球化的同時,本世紀中葉我們將面臨一個全球性的老齡化世紀。在中國,2005年老齡化人數達1.5億,2025年將達2.7億,2030年達3.1億,2040年達3.97億,2050年將激增至4億左右,占到全部人口的1/4。目前的中國社會已處于老齡社會,據統計,45歲以上人口已達3億人,60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10%,并以平均3%的速度增多,人口平均壽命超過72歲。目前,全球60歲以上人口約7.05億,50年后,全球老年人將增加到20億人。正如一位國際投資專家所言:“在商業領域,人類18世紀發現了兒童,19世紀發現了婦女,20世紀發現了老年人”,對此,開發中老年人消費市場的趨勢銳不可擋。日本政府為此早在1990年重新制定了《老齡人保健推進計劃》,韓國也在曾被稱為“夕陽產業”、“不毛之地”的銀發消費市場出現了收費養老院、療養院、老年人用品專賣店和老人服裝品牌;民間也認識到這一產業將是21世紀的投資熱點,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陸續不斷投資;早在1989年,漢城開業的“銀手”成為韓國最早的老人用品店,包括生產去除氣味的衣服等100多種老人用品;此外各商店總站相繼開設了老人用品專賣柜,從1990年起各種老人服裝品牌開始登場,當年就有近20個牌子,這些服裝大部分肩部和腰部都做的比較寬松,穿起來比較合適,在用料上一般選用比較輕和溫暖的純毛和混紡面料。據國家統計局和全國老齡委的調查,我國目前老年人消費能力每年達4000億元,2010年預計達萬億元。在老年消費需求中,34%為服飾穿著,33為醫療保健,33%為其他消費。以每年老年人人均購買各種成衣服裝3.3件計算,現在消費近5億套加之子女饋贈孝敬及保健服裝購買,預計今后幾年需求量10億套以上,市場規模1200億元左右。如此龐大的老年群體,引發衣食住行、醫療、精神等多方面的消費,使銀色消費——老年經濟將成為“假日經濟”之后又一經濟增長點。
二、中老年服裝市場的開發策略
綜上所述,盡管目前中老年服裝市場前景廣闊,但國內目前開發現狀卻是死氣沉沉,雖然國內市場巨大,但企業卻未贏得主動權。為此提出以下開發策略。
第一、正確分析和把握老年人服裝消費心理,開發塑造成熟美的服裝。中老年人在服裝需求上,不論從外表、美觀方面或剪裁多樣化方面都和年輕人一樣有強烈的需求,絕大多數老年人有能力也有信心接受質價相符的老年時裝。據泉州市的一項調查,對當前市場銷售的老年服裝款式有九成老人不滿,理由是20%的人認為款式呆板,近15%的人認為陳舊,近25%的人認為色彩單調暗淡,近30%的人認為缺乏活力。由此看來,老年人已不再回避“如今需要的是服裝和時裝”這樣的話題,而是將衣著鎖定在個性化、多元化、品牌化的時裝上了。同樣,西方就沒有中老年人服裝這一詞語,沒有從服飾上區分年輕與年老的概念,在時裝店購衣只有號型區別,“中老年服裝專柜”聞所未聞。在英國,與素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花枝招展的紅裝老婦。英國的老太太都可謂“老來俏”,身著鮮艷裙裝,濃妝艷抹,珠光寶氣的老婦人比比皆是,似乎在跟年齡較勁兒。老年人盡可以隨心所欲地打扮,使出渾身解數拼命讓自己顯得年輕漂亮。韓國《人魚小姐》、《看了又看》等電視劇里中老年一輩的著裝打扮,一個鏡頭幾乎一套服裝,其高貴、典雅、得體,不失端莊和尊嚴的裝扮令人贊嘆。難怪在中國刮起一股股“韓流”,簡直可以說是一臺臺精美的中老年服裝展示!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人們的消費水平迅速提高,審美觀念日益改善,消費能力有了保障,“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些老年人敢穿、善穿成為時尚。尤其是近兩年在國內熱播的一出出電視劇,其中老年主人公每次出場時漂亮得體大方的時裝令人驚嘆不已,不由得掀起一股股的消費熱潮。這些雖已白發蒼蒼,皺紋密布的長者,經過服裝裝扮得精力充沛,打扮得體,充分體現了老年人的成熟美。
第二、對老年服裝設計要注重以人為本。目前國內針對老年服裝的設計師缺乏。早在1999年11月23日,巴黎《歐洲日報》就以《歐洲新老人•消費新貴》為題,報到了設計師與行銷人員終于將目標轉移到成熟、活躍、富裕的老年消費者身上的消息。1991年成立的“設計歲月”組織喊出了“為我們的未來設計”的口號,迎接為老年人設計的挑戰,這個組織的研究工作,導致多項產品的發展,例如便于攜帶重物的裝置、讓撥下插頭時變得較為省力的塑膠條等。尤其是年輕設計師克服了設計中模仿老人行動能力的困難,為銀發市場設計了適銷對路人性化的適合產品。其中福特汽車公司設計生產的“第三世紀裝”解決了開發Focus汽車的難題。開發者認為,人們往往將55歲以上的消費者視為一個拄著拐杖的團體,而成熟的行銷者則認為,對老年人的產生重點是吸引他們重拾消費習慣,廣告業者應該運用智慧處理,而不是隔離在外。相反,國內設計師在人性化設計中尤其是細部設計中就比較欠缺了。早在1999年6月17日,《西安晚報》曾以《老年服裝:成衣款舊受冷落,量體訂做成熱潮》為題,報到了購買服裝難而尋求“老年服裝訂做”的消費新景觀,從側面說明老年服裝從設計源頭上的先天不足。時至今日,忽視老年消費群體,開發老年服裝訂做領域的偏向依然存在,即使設計也難以以人為本,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不注重開發,認為中老年服裝工藝復雜,體形變化較大,導致號型設立困難;再則認為老年人易斤斤計較不易賺錢,就輕易放棄。二是敢于開發但又盲目樂觀,導致認識上的錯位。仍以傳統的眼光分析老年人好惡,認為老年人只喜歡暗色彩,保守的款式和肥大的型號,即是在西安舉辦的服裝服飾博覽會和蘇杭絲綢展銷時也是這樣的設計作品陳列,結果倍受冷落。三是設計錯位。即是同一品牌,尺寸也有差異。
第三、中老年服裝要準確定位。一是價格定位不準,目前,老年服裝專柜少,有的與地攤貨、減價貨同流合污,面料也多為價格低廉的化纖、粗紡棉布或式樣陳舊的服裝。要么價格偏高老年人難以接受。一般地,中老年人服裝應以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價格較易接受。二是老年服裝消費選擇余地少,服裝老套,缺少美感。年齡時尚化的消費是保持人們心態平和、頭腦清醒、思維敏捷的催化劑。隨著經濟收入的提高,質地、顏色、做工、款式的要求都表現出來,重質量、做工、設計風格、品牌化觀念越來越濃厚,必須引起設計師高度重視。三是款式要適合老年人需求,根據老年人生理特點開發功能性多樣化特色服裝。目前對老年人來講,西裝不符合老年人生理需要,不實用。由于老年人生理原因,敞開胸口,大領、圓下擺,胃易受涼,加之鈕扣較少難以抵擋風寒,尤其是冬季和春秋季節。而選擇夾克后,下擺和袖口收緊,又使老人感到不方便,因此設計師要充分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和身體狀況,設計開發適合不同季節、區域、經濟條件下的功能性特色服裝。
第四、服裝生產商和營銷商要轉變觀念,善于發現并抓住市場機會,將中老年消費市場做大做強。目前,商因老年人特殊體型,消費觀念陳舊和服裝周期超長等原因,無形中限制或削弱了老年人在消費主流中的消費機會,尤其是因部分老年人消費檔次低、需求量少,因而不愿開發所謂的“銀發市場”。同樣,在上游生產中,生產商以老眼光看待中老年服裝市場,盯住“快去掙女人的錢”不放,瞄準年輕女美、喜歡購衣打扮舍得花錢出手大方的消費心理,而把眼光偏移開了“銀發市場”。2006年春季的西安“高端消費市場風起云涌”,外埠連鎖百貨服裝企業在古城大規模“圈地”悄然進行,GUCCI古姿、Armani阿瑪尼、卡迪亞Cartier、DKNY……等一線品牌云集西安,帶來其頂級品牌服裝服飾的時尚潮流和時尚文化,但在提供多樣化、選擇產品時尚化、服務更加國際化的同時,也留下了老年人的缺憾:高端企業主樂觀的心態、繁榮的背后是被高端企業遺忘的關愛,不能不令人遺憾。生產商和營銷商應該從中明白,在這些高端消費人群中又有多少消費者是在為父母、長輩尋找得體的中老年人服裝,而尋尋覓覓無果而返的結局令兩代人多么的尷尬,這同時也暴露出中老年人消費市場空缺和市場機會的流失。
第五、正確把握中老年服裝市場的發展趨勢潮流和內在要求。中國是最大的服裝生產和消費國,因為對時尚潮流的密切接觸,使人們的服裝更新頻率日益頻繁并出口到世界各國。從市場發展看,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導致了服裝向時尚化、個性化、舒適化、中高檔方向發展。隨著經濟富裕后住房等生活環境的變化,老年人著裝領域也從正裝到晚裝、個性化時裝發展,從一般設計到多元化設計方向發展,從遮體御寒到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功能化方向發展,流通也由傳統領域轉而進入大型時尚購物或登上大雅之堂,網上購物等等,全球化的影響,使得消費方式突飛猛進,個性化、多樣化、差別化在加速導致老年市場的日益旺盛,這就迫使企業要調整結構關系,創建市場發展戰略,包括產品全方位戰略、科技發展戰略、品牌戰略等,促進企業全方位融入國際生產貿易的行列。目前在國內生產銷售中要謹防和杜絕假冒偽劣產品,據陜西質監局2006年4月20日公布的對生產和銷售的649批次服裝和76個批次床上用紡織品進行的質量監督抽查,結果表明,目前這兩類產品合格率僅為77%和79%,其服裝類不合格產品主要存在問題是甲醛含量超標、耐干磨色牢度低于標準要求、成分含量不合格、產品標識不規范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既不符合法制經濟、誠信經濟、綠色環保等道德標準、質量標準和環保技術標準等國際標準,也將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為老年消費者所不容,必須引起重視。
第六、服裝開發商和營銷商要服務至上,依靠熱情服務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服務產生附加值,這是市場經濟驗證了的市場營銷準則。前幾年,國內市場已出現了開設老人用品專賣店、購買服裝實行分期付款、服裝店重新開辦量體裁衣業務、企業設置定制服裝收取點、系列化小服務進大商場、顧客穿衣商家洗燙、不滿意便退錢等便民服務活動和服務承諾,隨著消費市場變化,有些服務項目內涵已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和方式,有些正在發揚光大。在諸如此類的服務活動中,企業要把服務環節作為企業管理責任標準的一部分納入管理規范,這對企業以優勢參與國際競爭有著特殊的意義。尤其是對紡織業、服裝業、玩具業、制鞋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推行企業管理社會責任認證SA8000更是大勢所趨,意義重大,紡織服裝企業應該未雨綢繆,早作規劃并盡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