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在局部中晚期宮頸鱗癌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中藥在局部中晚期宮頸鱗癌中的應用。方法將124例初發初治的Ⅱb~Ⅲb期宮頸鱗癌患者隨機分為中藥聯合治療組和對照組,中藥聯合治療組予以中藥聯合腫瘤深部熱療及同期放化療;對照組僅行腫瘤深部熱療及同期放化療。比較兩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生活質量、血清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Ag)、肝腎功能及不良反應。結果兩組治療后SCC-Ag水平比較有差異(P<0.05),兩組治療前后的SCC-Ag水平組間比較有差異(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有差異(P<0.05)。結論中藥聯合熱療及同期放化療可提高局部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不良反應。
關鍵詞:中藥;宮頸癌;同期放化療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隨著診斷水平與醫療技術的發展,雖然早期檢出率已較以往明顯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確診時有宮旁受侵,喪失手術機會[1-2]。國際婦產科聯合會和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均提出同步放化療是目前治療局部中晚期宮頸癌的首選模式[3-4]。有數據顯示,大約30%~40%患者治療后未控或復發,5年生存率僅為3.2%~13.0%[5]。熱療聯合同步放化療能加速局部腫瘤消退,但治療后的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6]。中醫藥博大精深,合理辯證論治在腫瘤治療方面有增效減毒作用[7]。本研究通過對比中藥聯合熱療及放化療與常規熱療放化療治療局部中晚期宮頸鱗癌的療效與不良反應,探討中藥在局部中晚期宮頸鱗癌中的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于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放療科收治的124例初發初治局部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確診,預計生存期≥2年,卡氏(Karnofsky,KPS)評分>70分,臨床分期為Ⅱb~Ⅲb期。所有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中藥聯合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2例。
1.2方法對照組采用6MV-X射線盆腔野三維適形放射治療,靶區上界:L5上緣水平;下界:閉孔下緣;外界:在真骨盆外1.8cm;前界:恥骨聯合前緣;后界:全部骶骨在照射野內[8]。外照射劑量DT50Gy/2Gy×25次、5次/周、共治療5周,療程結束后加入腔內后裝治療6Gy/次,2次/周,共4、5次,A點總劑量局部達到75~82Gy;治療期間予以同步化療,具體方案為:順鉑40mg/(m2•周),共化療5次[9];化療當天盆腹腔深部熱療,溫度40~42℃,60min/次,共5次[10]。中藥聯合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中藥湯劑,具體為:黃芪30g、黨參15g、茯苓15g、麥冬20g、當歸10g、白術10g、山慈菇15g、白花蛇舌草15g及半枝蓮15g;神疲乏力者加阿膠6g(烊化)、雞血藤20g;下腹墜痛者加厚樸10g、延胡索15g;惡心欲嘔者加姜竹茹10g、姜半夏10g;大便不暢者加肉蓯蓉12g、當歸15g;陰道出血者加云南白藥0.5g,水煎服,1劑/d,早晚分服,7d/療程,堅持至治療結束后1個月。1.3觀察指標
1.3.1腫瘤消退情況通過治療前后婦科查體及盆腔MRI或CT判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ompleteremission,CR):可見病灶完全消失維持4周;部分緩解(partialresponse,PR),病灶最大垂直直徑×最大直徑>50%,維持4周,無其他新發病灶;疾病穩定(stabledisease,SD),25%<病灶最大垂直直徑×最大直徑<50%,維持4周;疾病進展(progressivedisease,PD),病灶長徑總和增加<25%或出現新病灶。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
1.3.2血液檢測治療前后血清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quamouscellcarcinomaantigen,SCC-Ag)評價療效;血常規中WBC、HBC及PLT評價骨髓抑制情況,肝腎功能中AST、ALT、Cr及BUN評估治療前后肝腎功能受損情況。
1.3.3癥狀根據放射治療腫瘤協作組提出的急慢性放射反應評價標準,觀察患者是否有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疲乏、腹痛腹瀉、大便肛周灼熱、尿急及尿痛[11]。
1.3.4KPS生活質量評分組間治療前后的評分進行比較,升高10分為改善,下降10分為降低,升高或下降不足10分為穩定。
1.4統計學方法數據分析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用t檢驗或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構成比或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兩組間患者的平均年齡、臨床分期及病理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2.2兩組治療結束后療效比較治療結束后1個月,中藥聯合治療組腫瘤消退總有效率為98.3%,對照組為96.8%,經χ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214,P=0.161)。中藥聯合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相當。
2.3兩組治療前后血清SCC-Ag比較中藥聯合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SCC-Ag分別為(4.78±2.04)ng/ml和(4.82±2.16)ng/ml,治療后分別為(0.85±0.31)ng/ml和(2.63±0.75)ng/ml。兩組治療前SCC-A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34,P=1.023),兩組治療后SCC-Ag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400,P=0.010)。中藥聯合治療組較對照組SCC-Ag值下降明顯。
2.4中藥聯合治療組治療前后AST、ALT、Cr及BUN比較中藥聯合治療組治療前AST、ALT、Cr及BUN分別為(24.6±7.5)u/L、(33.2±10.3)u/L、(89.4±5.2)ummol/L和(5.92±1.23)mmol/L,治療后分別為(23.4±6.8)u/L、(34.5±9.8)u/L、(89.8±6.1)ummol/L和(6.21±1.19)mmol/L。中藥聯合治療組治療前后的AST、ALT、Cr及BUN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12、0.344、0.220和0.492,P=1.193、1.012、0.091和1.031),治療前后肝腎功能無明顯變化。
2.5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比較中藥聯合治療組骨髓抑制和惡心嘔吐、食欲下降及疲乏發生率分別為41.9%和54.8%,對照組發生率分別為79.0%和91.9%。兩組分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321和8.486,均P=0.001)。中藥聯合治療組腹痛腹瀉、大便肛周灼熱感和尿急尿頻發生率分別為4.8%和8.1%,對照組分別為32.3%和24.2%。兩組分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540和7.900,均P=0.001),中藥聯合治療組較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2.6兩組KPS生活質量評分比較中藥聯合治療組與對照組KPS評分提高率分別為62.9%和17.7%,KPS評分穩定率分別為32.3%和58.1%,KPS評分降低率分別為4.8%和24.2%。兩組比較,經秩和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5.258,P=0.000),中藥聯合治療組較對照組KPS評分改善明顯。
3討論
我國宮頸癌的發病率居世界第2位[12],Ⅰ~Ⅱb期仍以手術治療為主,Ⅱb~Ⅲb期宮頸癌治療的首選模式為同步放化療[13]。有研究報道同步放化療時加入熱療,能提高腫瘤局控率,但結果仍不盡人意,且治療中及治療后出現的有些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4]。中醫記載中無宮頸癌這一疾病命名,依據其癥狀,歸屬于癥瘕、陰瘡、崩漏、帶下病及虛勞等范疇[15]。對于治療中所出現的不良反應,按癥狀多歸屬于嘔吐、腹瀉、腹痛及淋證等范疇。古人早有《婦人大全良方》:“產后血氣傷于臟腑,臟腑虛弱,為風冷所乘,搏于臟腑,與血氣相結,故成積聚癥塊也”,描述了宮頸癌的局部癥狀及發病病機[16]。有學者認為其病因病機為房勞多產、飲食不節及情志不舒等,致痰濁、濕熱、瘀毒等邪氣外襲胞宮,郁滯不解,損傷沖任帶脈發病,為正虛邪實[17-18]。加之久病,情志抑郁,氣虛血瘀,濕毒濁邪外侵于體,客于胞門,纏綿不愈,癌腫侵襲,體虛更甚,出現神疲乏力,肢軟體瘦,赤白青黑黃帶等。中西醫治療腫瘤,多為中醫扶正培本,西醫祛癌毒邪。中醫認為放射線屬熱毒,局部治療中多有熱毒熾盛,表現為大便灼熱痛、尿急、尿痛;聯合化療藥物同時,耗傷中氣,損及脾胃腎,脾虛不能化生精微,胃虛不能盛受水谷,食滯胃中,上逆成嘔;脾胃虛弱,食谷不入,氣血化生乏源,加之腎臟虧虛,髓骨不生,出現放化療后疲乏、白細胞減少、貧血等表現[19]。本研究中藥聯合治療組以扶正藥物較多,以彌補放化療對人體正氣損害,減輕消化道和造血系統的損傷。黨參、茯苓及白術取四君子湯之意,健脾益氣以扶正培本,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惡心、嘔吐、腹痛及腹瀉,改善疲乏無力癥狀;麥冬養陰生津,改善放療后熱毒傷津,養護胃陰,減輕惡心、嘔吐;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及半枝蓮清熱解毒,消除放射線對正常組織損傷;當歸、阿膠及雞血藤補血生血活血,促進骨髓造血;并予患者常見癥狀,下腹墜痛者加厚樸、延胡索寬腸理氣止痛;惡心欲嘔者加姜竹茹、姜半夏健脾降逆;腹痛、腹瀉較重者加烏梅、炒山藥健脾及固澀止瀉;陰道出血者加云南白藥粉涼血止血[20]。在目前先進的放療技術、腫瘤深部熱療聯合化療對局部中晚期宮頸癌治療獲取良好控制基礎上,生存質量是醫患治療追求的另一目標,本臨床觀察發現配合中藥能減輕不良反應發生,提高患者KPS評分,且未發現中藥對患者肝腎功能有損害,提示安全性高,耐受好。本研究目前觀察時間短、樣本量少,后續仍需大樣本研究,繼續追蹤觀察中藥后期反應、患者生存質量及生存期。
作者:耿翠翠;孫立哲;劉寶剛;張楊;董妙;李磊強;齊婧單位: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