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松齡血脈康膠囊血脈同治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年第六期
1高血壓病的病理學基礎
現代醫學認為多種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壓升高。血壓升高主要來自心排血量和血管阻力兩個方面。在心臟功能發生病變之前,血管阻力是血壓升高的關鍵環節。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動脈逐漸硬化,其順應性下降,當心臟泵出血液時,大動脈不能有效擴張。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液,通過比正常狹小的空間,導致血壓升高。這是老年人收縮期高血壓的重要原因。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血管外周阻力升高不僅與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動脈粥樣硬化、血管順應性降低等“血管因素”有關,還與血漿黏度增高、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血脂和血糖增高等“血液因素”有關。
2常用降血壓藥物的作用機制
近年來降血壓藥物治療發展迅速。特別是鈣拮抗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等新型抗高血壓藥的問世,從根本上改變了高血壓治療的面貌。鈣拮抗劑通過抑制鈣離子通過細胞膜的鈣通道進入周圍動脈平滑肌細胞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壓下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Ⅰ轉變為血管緊張素Ⅱ,減慢有擴張血管作用的緩激肽的降解,促進有擴張血管作用的前列環素的釋放,使血壓下降。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通過阻斷血管緊張素Ⅱ的作用,達到降壓目的。雖然三類藥物的作用機制不同,但他們的共同作用靶點都集中于血管壁,通過擴張血管來降低血壓。由于高血壓發病原因的復雜性,單一作用于血管壁并不能全面干預高血壓的整個病理過程,需要與多種其他類藥物聯合使用。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2011年3月28日了“關于高血壓患者及早啟動降壓聯合他汀積極抗動脈粥樣硬化降壓新理念的建議”,呼吁高血壓患者應常規檢測血脂水平,對于高血壓合并至少3個心血管危險因素或1個靶器官損害的患者及早啟動降壓聯合他汀治療。歐洲高血壓學會(ESC/ESH)高血壓治療指南、美國高血壓學會(ASH)指南和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都推薦小劑量阿司匹林用于高血壓一級預防。
3“血脈同治”理論的構建
當臨床醫生把目光投向降壓、調脂、抗凝的綜合治療方案的時候,是否有一種藥物可以兼顧“血管因素”“血液因素”而干預高血壓病的病理改變過程呢?我們可從強調整體觀念、辨證治療的祖國醫學中尋找到答案。中醫理論認為“心主血脈”,心氣推動血液在脈中運行,流注全身,發揮營養和滋潤作用。心氣充沛、血液充盈、脈管通暢是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正如《靈樞•本臟篇》所謂“血和則經脈流行”。“血脈同治”的治療理念認為高血壓病患者同時存在血的病變和脈的病變。“血病”主要體現在血瘀,血液運行遲緩,澀滯不暢,即血漿黏度增高、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血病”亦可體現在“血濁”,即“高脂血”。而“脈病”則主要體現在血管內皮損傷、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異常收縮等。這種“血脈同病”的現象從中西醫結合的角度而言,稱之為“血脈綜合征”。詳見圖1。中醫學認為“血脈綜合征”的病因病機是濁脂阻絡、血脈不通為本,肝陽上亢為標。“濁脂阻絡”是指飲食不節,濁脂內停,血液中有過量、有害的脂質蓄積,血液黏稠,使血運不暢。“血脈不通”是指濁脂內阻,瘀血停留,損傷血脈,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彈性降低以及靶器官損害。由于濁脂阻絡、血脈不通,導致氣血運行失常,肝失疏泄,久而氣郁化火,灼傷陰液,肝陰不足以陽,肝陽上亢,上擾腦竅,臨床可見頭痛、眩暈;肝火擾心可見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癥狀。針對血脈綜合征,血脈同治治療理念強調要以“血脈同治、標本兼顧”為治療原則。不僅要化濁降脂,使血液得到凈化,改善血液黏稠度,即所謂“治血”;還要活血祛瘀,使血管恢復彈性,改善血管老化,即所謂“治脈”;同時還要平肝潛陽,鎮心安神,以改善臨床癥狀,即所謂“治標”。通過“血脈同治,標本兼顧”,全面干預高血壓的病理過程,從而體現了中西醫結合治病求本,標本兼顧,系統調理的治療理念。
4松齡血脈康膠囊的組方特色
在“血脈同治”理論的指導下,成都康弘制藥有限公司成功地研制了松齡血脈康膠囊,該藥是治療高血壓病及原發性高脂血癥的中成藥制劑,由鮮松葉、葛根、珍珠層粉組成,具有平肝潛陽、鎮心安神的功效,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急躁易怒、心悸、失眠;高血壓病及原發性高脂血癥見上述證候者。鮮松葉來源于松科植物馬尾松的葉,味苦,性溫,歸心、肝、脾經。《名醫別錄》稱其:“安五臟”。《本草匯言》謂其:“治頭風頭痛”。《全國中草藥匯編》言其:“治高血壓病”。《中華本草》載其:“活血安神”,主治神經衰弱、高血壓病。故鮮松葉苦溫燥散,功能平肝潛陽、活血化瘀、化濁降脂、鎮心安神。為治療肝陽上亢、濁脂阻絡、血脈不通引起的高血壓病、原發性高脂血癥的有效藥物,為方中君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松葉所含原花青素、莽草酸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抗氧化、解熱、鎮痛、抗炎、鎮靜作用。葛根來源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涼,歸脾、胃、肺經。《神農本草經》載其:“主消渴”。《名醫別錄》謂其:“療傷寒中風頭痛”。《日華子本草》言其:“破血”。《本草綱目》載其:“散郁火”。故葛根甘平,性涼,主入陽明經,能升舉清陽,化濁調脂,活血通脈,解肌止痛,配伍鮮松葉同用,可增強其平肝潛陽,疏通血脈,緩解頭痛、眩暈癥狀,為方中臣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葛根所含葛根素能直接擴張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顯降壓作用,能較好緩解高血壓病人的“項緊”癥狀。且具有改善微循環、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板聚集、降血糖、降血脂、抗缺氧、抗氧化等方面作用。珍珠層粉為珍珠母去掉中、外層,保留珍珠層研制而成的細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經。《紹興本草》言其:“定心,利經絡”;《日華子本草》載其:“除煩,解熱毒”,“安心”;《本草綱目》謂其:“安魂魄”;《飲片新參》稱其:“平肝潛陽,安神魂,定驚癇”;《本草匯言》載其:“鎮心定志”。故珍珠層粉咸寒,入肝、心二經,有平肝潛陽,息風止痙,鎮心安神之效,輔助鮮松葉增強平肝鎮驚之功,且引藥入心、肝二經,為方中佐使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珍珠層粉富含碳酸鈣,具有鎮靜安神、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作用。總之,鮮松葉與葛根相配,既能化濁降脂,使血液得到凈化,改善血液黏稠,以“治血”,又能活血祛瘀,使血管恢復彈性,改善血管老化,以“治脈”,體現了“血脈同治”的組方特色。配以珍珠層粉主要起到平肝潛陽、鎮心安神,改善臨床癥狀以“治標”,體現了“標本兼顧”的組方特色。鮮松葉、葛根、珍珠層粉三藥合用,通過“血脈同治,標本兼顧”,共奏平肝潛陽,降壓調脂,鎮心安神之效。
5小結
松齡血脈康膠囊是治療濁脂阻絡、血脈不通、肝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病及原發性高脂血癥的有效藥物。自上市以來,憑借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獲得了廣大醫患的好評,不僅獲得了國家處方發明專利,還先后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項目、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國家醫保甲類藥物和國家基本藥物。“血脈同治”是以充分的文獻研究、藥理研究和臨床研究為基礎的一個創新治療理念。為了使松齡血脈康膠囊“血脈同治”理論的構建更加成熟,今后還應深入開展基于古今文獻典籍、現代藥理學試驗結果、臨床驗證結果的“血脈同治”理論研究,從而為松齡血脈康膠囊“血脈同治”組方理論的提供科學文獻、藥理、臨床科學依據。
作者:高學敏 張德芹 陳可冀 徐磊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成都康弘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