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闡述中醫治未病的理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多年來,在中醫“治未病”理論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嘗試著將一些疑難病、多發病的治療提前至發病初期,或控制在疾病向復雜的方向發展之前,不僅將這一理念廣泛地應用于孕前調理(常規孕前調理、復發性流產孕前、助孕技術治療前的準備等),孕期保健,產后調理,也應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術前治療,術后防復。并將其與活血化瘀,益氣化瘀等中醫具體的治則治法相結合,收到了較好的療效。如根據辯證分型,有機地應用上述方法,對胚胎移植前的患者進行內膜調理、卵巢功能調理,經B超等檢測發現其內膜通過調理后其平整度得到改善,卵巢的排卵功能亦得到改善,有效地配合了助孕技術的順利實施。統計資料表明,術前進行過中藥調理的患者其助孕技術成功的比例大大高于未作調理的患者。逐步找到了從深度與西醫同行進行合作的一個有效切入點。目前,還將這一方法應用于更年期綜合癥的治療,同樣取得了良好效果。
1既病防變
在婦產科臨床治療中,常常會出現產婦由于在孕期下腔靜脈的壓迫,誘發痔瘡并因產后便秘導致痔瘡發作出血。在這種情況下,如及時地于產后使用益氣化瘀,養血通便之法,使大便保持溫潤,就能及時地預防痔瘡發作出血,使產婦順利地度過產褥期。在臨床工作中我們觀查到更年期婦女冬春季節癥狀加重的情況,根據五行運行規律,配合既病防變的理念在入冬以后給這些婦女服用膏方,收到了很好的療效。對那些必須施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我們一般于術后跟據辯證分型及時地用益氣、化瘀、通絡、健睥化濕、補血等治法進行治療,能夠有助于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率,同時能有效地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達到既病防變的目地。
2病后防復
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由量變導致質變的過程,正如“:善治者治皮毛,其次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在疾病發展的控制過程中,如能像撲救山火一樣,在病勢初起時便加以控制和化解,做到“打早、打了和及時阻斷火源”,使其不向重、深發展漫延,那么,對整體醫療效果的提升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這也是制定整體治療方案時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內容。例如婦科疑難病“子宮內膜異位癥”,這是一個極易反復復發的疾病,其手術治療的復發率為30%-40%,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我們應用病后防變的理念。根據辯證分型分期治療,收到了較好的實際效果。手術前進行中藥治療,能使其病灶“固化”,減輕手術難度,手術后及時干擾,應用益氣化瘀,引血歸經,通絡消瘀之法能有效地控制其復發。我院從2007年到2012年共收住此類病患70余例,僅有2例復發,這與有效地使用中藥和強化預防意識是分不開的。
3討論
多年的臨床實踐,我深深感到,積極探索“治未病”的實踐方式,弘揚中醫“治未病”思想,要有兩個基本支撐:一個是“勢”,一個是“術”。所謂勢,就是造勢,要把這一傳統醫學理論的推廣應用納入醫療發展規劃,在全社會,特別是醫療系統認真宣傳和推廣,使之成為社會共識。從這個意義上看,當前如火如荼發展中的各種健身中心是功不可沒的。但是,要使其在發展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就要靠另一個支撐———“術”。所謂“術”,就是精術。
中醫“治未病”不是一個空泛的理論概念,而是由大量醫案方劑支撐的涉及眾多醫學門類的專業。要把中醫“治未病”的思想理念和診療技術揉進各醫療學科的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要沉下心來對古人留給我們的巨大寶藏進行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另一方面讓這一列古老的“老爺車”與現代醫學發展的“高鐵”接上軌,使其成為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唯如此,中醫“治未病”這一傳統醫學奇葩才能根深葉茂,長盛不衰。在現代醫療環境下弘揚中醫”治未病”思想.應走”勢”“、術”結合,以“術”為主的發展途徑。可以看到“治未病”作為祖國醫學寶庫中一顆熣燦的明珠,至今仍然在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只要我們沉下心來去認真發掘、開發和利用,它必將為推動現代醫學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王劉英單位:大理州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