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熏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熏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8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各組40例,對照組單用藥物內服治療,觀察組基于此,加用中藥熏蒸治療,治療20d。觀察與對比兩組急性炎癥、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顯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晨僵時間、關節腫脹數、關節壓痛數較對照組,均優于后者(P<0.05);治療后,兩組TNF-α降低,IL-10更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采用中藥熏蒸治療,療效確切,臨床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中藥熏蒸;風濕性關節炎;血液流變學
類風濕性關節炎(RA)實為一種具有典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還是一種慢性系統性炎癥,關節滑膜為其主要的靶組織,主要對足小關節及其他組織或器官造成侵犯。有報道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血清中,通常會出現炎性細胞因子異常升高情況,而在其外周血中,其抗炎性細胞因子一般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促使外周血中的細胞因子類型偏移至炎性表達[1]。由此得知,RA患者的發病與抗炎性細胞因子減少及炎性細胞因子增多相關。中藥熏蒸療法實為一種相對傳統的中醫外治方法,經大量既往研究得知[2-3],此療法能顯著提升RA療效,或提高其他用藥的療效。為深入剖析中藥熏蒸療法的具體作用機制,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RA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療,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納入標準:與西醫診斷標準相符;年齡18~65歲。排除標準:與上述納入標準不符者;重疊系統性紅斑狼瘡嚴重的膝骨關節炎及干燥綜合征等其他風濕病者;晚期患者,關節功能為Ⅳ級,關節嚴重畸形;合并有造血系統與肝、腎、心、腦等嚴重器官疾病者。將患者按數字表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10例,女30例,年齡30~60歲,平均(44±9)歲,病程3個月~9年,平均(3.0±2.6)年;對照組中,男9例,女31例,年齡31~61歲,平均(43±8)歲,病程3個月~8年,平均(3.0±2.4)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RA診斷及分期標準依據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RA)所制定的RA診斷標準[4]:①晨僵≥1h,持續≥6周;②關節腫數達≥3個,持續≥6周;③近端指間關節腫或掌指關節腫,持續≥6周;④皮下結節;⑤對稱性關節腫,持續≥6周;⑥手X線片發生改變,應包含骨質疏松或有骨侵蝕;⑦類風濕因子陽性大于1:32。若患者滿足上述當中的≥4條,即可確診為RA。
1.3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塞來昔布膠囊(西樂葆)每天0.2g治療,另加甲氨喋呤,每周12.5mg,硫酸羥氯喹片0.2mg,bid,在治療期間,維持初始劑量不變,期間不加中樞鎮痛藥、激素等藥物。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采用中藥熏蒸治療,熏蒸藥物即自擬熏蒸方,組方為:冰片1g,姜黃19g,海風藤29g,細辛9g,防風14g,羌活20g,蘇木19g,徐長卿29g,川芎19g,桂枝14g,獨活19g。熏蒸時,把將熏蒸方藥轉入特制的紗布袋中,然后放置中藥熏蒸治療儀(廣州市今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藥箱中,煮沸,控制蒸汽溫度,即55℃。熏蒸患者四肢關節,每天1次,每次20min,1個療程為20次,持續熏蒸1個療程。
1.4觀察指標
①臨床癥狀。分別與治療前、中與結束時,檢查與記錄兩組患者的晨僵時間、關節腫脹數與關節壓痛數。②測定炎性細胞因子。留取實驗觀察患者的血清標本,用雙抗酶聯免疫夾心法(ELISA),對兩組治療前后血清中的TNF-α、IL-10含量進行測定,依據檢測藥盒說明書相關步驟,完成具體測定。
1.5療效判定標準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相關標準評定療效[5],若患者炎癥性關節痛消失,無晨僵,無疲勞,經關節檢查,未發現滑膜炎;CRP或ESR恢復正常,即治愈,若炎癥性關節痛消失,無晨僵與疲勞,經關節檢查,有輕微滑膜炎,即顯效;若有較輕的晨僵與疲勞,關節檢查有一定滑膜炎;即有效,若上述內容出現或加重,即無效。
1.6統計學方法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顯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主要癥狀、體征對比治療后,兩組晨僵時間、關節腫脹數及關節壓痛數相比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RA患者采用中藥熏蒸治療前后的IL-10、TNF-α對比治療后,兩組TNF-α降低,IL-10更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4兩組實驗室檢查對比兩組治療后RF、CRP、ESR較治療前,均有顯著下降,觀察組相比對照組,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病因均未明確,血管炎、滑膜炎為其基本病理特點。關節內滑膜血管出現增生,會形成嚴重的血管翳,造成滑膜滲出增多及增厚,細胞因子分泌量增多,對軟骨造成侵犯,損害骨質,另外,還能侵犯肌肉、腱鞘、韌帶及肌腱等軟組織,進而對關節的穩定造成影響,易引發關節畸形,最終導致功能性障礙;血管會對周圍各臟器組織造成侵犯,引發嚴重的系統性疾病[6-7]。針對滑膜中的巨噬樣滑膜細胞、巨噬細胞來講,其能夠分泌許多細胞因子,如TNF-α、IL-10等,這些因子會對關節的炎癥起到阻止作用。在RA中,TNF-α多出現于滑膜中的滑膜巨噬細胞,并持續對纖維母細胞,加速其繁殖,刺激淋巴細胞后,會增強其活性。依據細胞因子網絡的基本特點,TNF-α作為一種自體刺激因素,在滑膜中,會對其他細胞因子造成影響,TNF-α抑制劑對骨與軟骨的進行性損害具有較好的緩解與阻止作用,究其原因,可能與其對破骨細胞具有抑制作用相關[8-9]。RA屬“痹證”范疇,風、寒、濕、熱均為其發病因素,因此,需采用舒筋通絡、除濕、清熱、祛風、散寒等方法施治。中藥熏蒸療法又被稱之為“氣浴療法”、“蒸氣療法”,通過熱的中藥煎液熏蒸于皮膚,借助熱力與藥力,經皮膚而作用于全身,最終達治療目的[10]。本次研究依照前期的準備設計,分別從細胞因子與臨床檢驗兩方面,就中藥熏蒸療法施治于RA所具有的抗炎效果進行系統化觀察,另通過對炎性細胞因子相應表達的抑制,來促進抗藥治療效果提升的目的。最終研究結果認為,采用中藥熏蒸治療,對于RA抗炎效果具有提升效能,其對炎性因子的表達具有抑制作用,有助于炎性反應的減輕。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顯效率高于對照組,晨僵時間、關節腫脹數、關節壓痛數較對照組,均優于后者;治療后,兩組TNF-α降低,IL-10更高;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另外,觀察組治療后RF、CRP、ESR較對照組,均有顯著下降。由此表明,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采用中藥熏蒸治療,療效確切,臨床應用價值高。
作者:熊云1;周浩2 單位:1.江西省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2.江西省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骨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