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鏡像操作在口腔醫學生中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目前我國口腔醫學生培養多采取理論教學加臨床實習的傳統模式,首先通過利用多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理論授課,為幫助學生建立全面、形象和多維的知識體系提供靈活生動的圖文支持。其次通過開展互動討論式教學,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結合起來,通過設置懸念、廣泛思辨、深入討論,充分激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再次通過離體牙操作訓練、仿真頭顱模型訓練來模擬臨床實際教學,使學生體會在患者口腔內進行簡單去齲、備洞操作的真實感覺,在模擬操作的過程中還能夠訓練學生使用牙科器械、運用口內外支點、口鏡下操作等基本技能。
有的教學單位還將模擬評估系統引入仿真頭顱模型的應用中,將學生制備的洞型轉換成三維圖像,根據設定好的標準對每位學生做出客觀有效的評估結果,發現和改正學生的不足,作為教學總結與修正的重要依據,有利于標準化教學和測試的實施。最后一步就是臨床實際操作,使接受過前期模擬訓練的學生在患者口內進行窩洞制備操作,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鍛煉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
2鏡像操作訓練與我國傳統口腔醫學生實習教學模式比較
通過對鏡像操作訓練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可知,高年級學生操作的錯誤率顯著低于低年級學生,這與高年級學生曾有過直接或間接的口內操作經驗有關。不論高年級還是低年級學生,在通過一段時間的鏡像操作訓練后錯誤率均明顯降低,說明使用鏡像操作訓練能提高口腔醫學生的二維鏡像操作能力,同時也說明口腔醫學生的生理適應性能夠通過訓練得到提高。研究結果還表明,學生認為鏡像操作訓練與臨床實際操作有一定的相關性,能夠為其日后在患者口中進行實際操作,尤其是對于窩洞的預備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口腔醫學生進入臨床接診患者前先開展二維鏡像操作訓練,然后在口腔模型上進行三維鏡像操作訓練,最后在患者口內進行實際操作能夠使學生循序漸進地熟悉口腔操作的特殊性,逐漸提高掌握鏡像操作能力,同時也為消除學生接診患者時的恐懼心理,對增強其自信心有很大幫助。相比而言,我國對口腔醫學生采取先理論教學,后在離體牙、仿真頭顱模型上進行操作訓練,最后進入臨床患者實際操作的培養模式稍顯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①對于剛結束理論課學習的口腔醫學生而言,在未經過任何過渡培訓的前提下直接接觸離體牙操作練習,難免會產生恐懼心理,甚至連牙鉆的握持方式、支點的尋找與放置都難以掌握,加之離體牙的變異性強,其解剖外形與教科書中介紹的標準生理外形有一定差別,增加了學生在離體牙上進行牙體預備的難度系數。如果能夠對學生先進行二維水平上的鏡像操作訓練,使其先了解口腔臨床鏡像操作的特點,熟悉口腔醫生正確的坐姿及正確的牙鉆握持方法,后逐步增加訓練難度,在教員監督下對學生進行二維平面圖畫鏡像描記訓練,防止學生通過肉眼直視方式進行描記,通過反復練習,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平面鏡像操作要領,了解口腔鏡像操作的感覺,為今后在患者口內進行訓練打下堅實基礎。
②直接在離體牙上進行牙體窩洞預備無法訓練學生的鏡像操作能力,由于學生操作時是將離體牙直接握在手中進行牙體預備,操作完全在肉眼直視下進行,甚至可以根據預備的需要隨意調整牙齒的位置,這與臨床實際情況不符,且操作難度系數降低,達不到臨床前培訓的目的。
③離體牙獲取困難。隨著我國對患者權益保護制度的逐步完善,收集離體牙的難度增大,許多患者要求帶走拔除的患牙,因此采用離體牙作為實習道具的模式將逐漸被取代。如果能夠對學生先進行二維操作訓練,使其先樹立鏡像操作的意識,再逐步增加難度,在頭顱仿真模型上進行備牙操作,最后在患者口內進行實際操作,既有利于學生對口腔鏡像操作技術的掌握,又有利于消除學生接診患者的恐懼心理。
綜上所述,綜合國內外口腔醫學生臨床實習教學方法的優勢,在臨床實習教學過程中采取先理論知識傳授,再二維鏡像操作訓練,后仿真頭顱模型操作訓練,最后在患者口內進行實際操作的流程能夠簡單有效地提高學生鏡像操作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對提高學生接診臨床患者的能力有很大幫助,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口腔醫學生臨床實習教學方法。
作者:黃鸝董巖陳永進張旻單位: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急診與綜合臨床科修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