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技能訓練中的合作能力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傳統的基礎醫學實驗課程,一般是操作步驟介紹性的敘述,缺乏對學生合作精神的激發和引導,致使部分學生缺乏合作意識,甚至在實驗技能訓練中產生矛盾。隨著教改的不斷創新,我們要進一步挖掘隱含在實驗技能訓練中的“合作精神”,設計各種實驗的合作方法和有效途徑,激發學生合作意識,努力實現實驗方式方法的創新與優化,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學會研討、學會探究、學會合作。
【關鍵詞】
近年來,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積極探索學生“合作式實驗”的方法和有效途徑,打破傳統的基礎醫學實驗課程中,老師單純的對于實驗做一般操作步驟介紹性的敘述,缺乏對學生合作精神的激發和引導,致使部分學生缺乏合作意識,甚至部分學生在實驗技能訓練中產生矛盾的現象。注重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層面體現基礎醫學教育的價值,挖掘隱含在實驗技能訓練中的“合作精神”,設計各種實驗的合作方法和有效途徑,激發學生合作意識,努力實現實驗方式方法的創新與優化,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學會研討、學會探究、學會合作。解決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幾個常講常新的問題:一是教什么,怎樣教;二是學生學什么,怎樣學;三是讓學生獲得什么,具有什么樣的醫學素養、創新意識,形成怎樣的個性心理品質。
1創新“合作式實驗”的課程教改
課程創新是實踐過程與思維過程的統一,創新思維對創新實踐及整個醫學進步具有巨大的作用。幾年來,在基礎醫學實驗中,我們注重加強病原生物學實驗學生合作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對于常規實驗均3~4人1組、1套實驗儀器;設計性、綜合性和研究性實驗為3~5人一組,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認真工作的同時,注重學生群體協作精神的能力培養。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程度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本課程改革的中心議題[1]。我們在總結過去實驗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合作式實驗”教學,實行“理論與實驗結合”、“教學與科研結合”、“臨床與實驗結合”的合作式實驗教學。從2012學年度開始,我們進行了大面積的合作式實驗教學,在每一門實驗課中均設“合作式實驗”。各實驗室做到實驗時間和空間的合作、實驗內容的合作、實驗人員的合作和實驗教學管理的合作。如:病原生物學課程請檢驗科教師參加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從而促進基礎與臨床雙向滲透,教研室還采用諸如討論式教學、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導學習、安排學生學習小組參加暑期學生科研活動等多種方式。通過充分的感知和情境的渲染,共同協作的啟迪,學生在實驗課堂上得到語言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禮,使實驗教學多角度、立體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讓學生充分懂得合作精神。這一新的實驗教學模式極大的吸引了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組織協調能力;激發了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的合作能力,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2鼓勵學生開展“合作式”學習
當前我們國家正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而且眾多學科之間的互動交流的程度也不斷加深,以前那種陳舊的老式的實驗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當下的改革趨勢了[2]。針對基礎醫學實驗的特點,我們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實際水平,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為主的“三結合”學習方式。一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自我訓練為主,鼓勵學生自帶、自選課題進行合作式探索研究。二是教師以講座形式向學生講授實驗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實驗技術原理、誤差理論和數據處理方法、科學研究方法、文獻查閱、科學論文和技術報告的撰寫方法等,鼓勵學生開展“合作式”學習。
2.1以學生為主的“合作式學習”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和工程能力的要求[3]。對于綜合性、設計型和創新研究性基礎醫學實驗,采取在資深高年講師或教授指導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3-5人為一學習小組,學生自行完成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操作、測量數據、數據結果分析討論等,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了解實驗背景、討論相關理論知識,最后撰寫一篇科技論文格式的研究報告,并參加“合作式、研究性”實驗交流(答辯)會、指導教師總結。讓學生在學習探究中逐步學會合作,真正體現學習生活中處處需要合作;讓學生知道合作能夠幫助大家戰勝困難,為集體贏得榮譽,懂得合作是幫助我們開拓美好明天的一把金鑰匙。
2.2開展小組“合作式實驗”活動對于技能訓練和基礎性實驗授課,學生在預習實驗講義的基礎上,需要完成網上模擬實驗,然后學生在實驗室完成實際操作訓練和數據測量,課后再撰寫實驗報告。學生按實驗選題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實驗教學;實驗室為學生提供時間、空間和儀器設備的保障,學生可自帶實驗項目或自選合作型實驗項目,自行實驗準備、實驗操作、小組討論、總結完成研究報告;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學習,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思維、品格等方面都得到提高。讓學生在愉快的合作中受到熏陶,感悟只有合作可以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只有學會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2.3探索網上“合作式研究”將現代教學技術融入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中引入并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實驗教材、實驗儀器和實驗過程、教學課件”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三位一體”,增加探索性實驗,供學生課余科研,鼓勵學生自選課題做實驗。融合多種方式如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軟件、多媒體教學課件和實驗室局域網播放多媒體課件、實驗錄像,建立各功能實驗室學習網站和習題庫等輔助實驗教學手段,推廣運用虛擬、仿真等實驗技術手段,開展數字化實驗教學和虛擬性實驗教學的研究,建立了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促進教學手段現代化;實驗室已具備網上合作教學、合作管理條件。合作式實驗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將將現代教學技術融入實驗教學。實驗室結合教師科研課題和學科發展前沿,開設大量的“合作式研究”實驗,使學生受到較為全面的、嚴格的、系統的科研訓練。
3創新“合作式實驗”教學的體會
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們總結出這樣的規律,一般來說實驗課堂上表現出色的學生,其理論知識也相對掌握扎實且能學用貫通。上好微生物學實驗課對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和擴展學生的視野是非常有利的。特別是在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和開拓精神的今天,如何在實驗課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創新意識、增強學用銜接成為許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課題[4]。而“合作式實驗”教學強化的是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發現知識”的過程,強調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協作、合作的團隊主動精神。能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具體表現在:(1)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與學習的動機。我們在實踐中發現,教師在課堂中創設良好的教育情景,適時適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確實能使學生的學習狀態始終保持在高昂、活潑、有濃厚興趣的探索研究之中,有利于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主動性。建立合作式、研究性實驗教學模式,老師給學生留下的巨大學習空間,在教師的適當的點撥與引導下,學生的觀察能力、質疑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通過學生自己去探究,使學生對資源的檢索、篩選、分析、應用能力得到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使他們學得有趣與輕松,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更好地凸現(3)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與能力。實驗技術的最大特點是交互性,實驗教學的重點放在“怎樣與他人合作”上;實驗教學的難點是如何讓學生明理后實行,學會獨立思考,協調實驗的工作方法。基礎醫學實驗課程的教改,大大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開拓創新精神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學生不僅熟練掌握實驗技能和實驗技術,而且學會了獨立思考問題、團結協作的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1]高強,陳伶利,楊勝輝.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課程教育,2015(1):250.
[2]王禹.獨立學院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基本問題及舉措[J].高等教育,2015(4):82~83.
[3]茅樂,岳艷麗,張穎.面向創新人才培養的開放性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5,2(18):193~195.
[4]宋剛,蘇冬妹,范曉旭.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和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2(13):81~83.
作者:任瑩利 游永鶴 單位: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基礎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