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哮證的中醫治療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雜志》2015年第七期
1中醫治療方法
1.1辨證組方溫肺散寒,豁痰利氣,參蘇溫肺湯加減:黨參30g,紫蘇10g,白術9g,茯苓12g,五味子12g,陳皮6g,半夏10g,桑白皮10g。清熱化痰,宣肺降逆,越婢加半夏湯加減:麻黃10g,石膏15g,生姜5g,半夏10g,杏仁10g,款冬花9g,甘草5g,紫蘇子10g。補肺固氣,玉屏風散加減:黃芪15g,白術10g,防風10g,桂枝9g,白芍10g,玉竹9g,生姜5g。補脾益氣,六君子湯加減:黨參30g,白術9g,茯苓12g,甘草6g,陳皮6g,半夏10g,桂枝9g,干姜5g。補腎納氣,金匱腎氣丸加減:熟地黃10g,山藥12g,山茱萸10g,牡丹皮9g,茯苓9g,澤瀉9g,桂枝6g,紫河車10g,女貞子12g[2]。
1.2中成藥蠲哮片,8片/次,3次/d,飯后服用,7d為1個療程。適用于熱哮痰瘀伏肺者。哮喘沖劑1包/次,2次/d。適用于肺熱哮喘。蟾龍定喘口服液10~15ml/次,2次/d。適用于肺脾腎氣陽虛之支氣管哮喘。
1.3單方驗方川椒目研末,裝入膠囊,3g/次,2~3次/d。適用于寒哮。蘿卜子12g炒熟,杏仁12g去皮尖,加水煎煮,取汁飲服,適用于痰哮。紫蘇子10g,白果7粒。水煎取汁,每日分2次溫服。適用于久哮。豆腐麻杏哮喘方,豆腐120g,麻黃30g,杏仁15g。將麻黃、杏仁裝入紗布袋內,與豆腐加水共煮1h,去藥袋,吃豆腐喝湯,分2次服完。于哮證受涼發作時服最有效。
1.4飲食療法白蘿卜遠志湯,白蘿卜200g,遠志6g。將白蘿卜洗凈切片,與遠志共加水煎煮。食蘿卜飲湯。適用于熱哮。老南瓜500g,牛肉300g,生姜10g。三味加水共煮,至牛肉酥爛,加黃酒、鹽、味精調味,2次/d,宜常食。適用于虛寒體質,哮證反復發作者。雞蛋絲瓜粳米粥,雞蛋膜2張,絲瓜10片,粳米適量。雞蛋膜水煎取汁,入粳米煮粥約1碗,加絲瓜片煮至熟,放入鹽、味精、麻油即可。1次食完。適用于熱哮。
1.5針刺法主穴取肺俞、定喘、孔最、列缺、膻中、天突。實證配尺澤、豐隆、太淵;虛證配腎俞、氣海、關元、太溪,發作期及實證用瀉法,寒證用溫針灸。緩解期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取穴6~8穴/次,留針20~30min。發作期1~2次/d,緩解期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耳針取穴氣管、肺、喘點、神門、交感、腎上腺、內分泌、咽喉。取穴3~5穴/次,快速捻轉,留針1~4h,或24h埋針,1次/d,10次為1個療程。
1.6敷貼法用小磁片敷貼天突、膻中、大椎、肺俞、尺澤、豐降、孔最等穴。取3~5穴/次,連續1周后換另一組穴位。桃仁、杏仁、生梔子各10g,白胡椒、紅曲各20粒,樟腦少許。烘干共研細末,以雞蛋清調成糊狀,外貼雙涌泉穴或膻中穴,且覆紗布,固定2~4h后去之[3]。隔日1次。吸入法麻黃6g,杏仁、僵蠶、款冬花各9g,炙紫蘇子12g,地龍12g,甘草5g。濃煎取汁60ml,超聲霧化吸入,10~15min/次。適用于哮證發作期。
1.7推拿法患者坐位,分推眉弓20次,拿風池2~3min,再以手拿著力,自天突穴開始,向下推至膻中穴,反復數次。接著以兩拇指順其肋間自內向外推按,反復操作多次。適用于哮證發作期。患者坐位,肺虛者揉按大椎、肺俞、膏肓、膻中各2min,后在胸脊部和手太陰經肘關節以下施以擦法;肺脾兩虛者加揉按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豐隆各2min,在足陽明經膝以下施以擦法;肺腎兩虛者加揉按腎俞、命門、氣海、太溪各2min,在足少陰經膝以下施以擦法。適用于哮證緩解期。
2結果
經中醫有針對性地運用中醫思辨方法對哮證發作期和緩解期的治療,治愈28例,好轉12例,療效顯著。
3小結
應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嚴格掌握適應證,以便更快提高哮喘的防治水平。
作者:王中華單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撫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