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頸髓損傷臨床護理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研究方法
1.1采用多人空氣加壓艙治療治療壓力0.2~0.22MPa,吸氧80min,總時間110min~120min。每天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次數最少10次,最長60次。
1.2人員培訓由高壓氧護理中心組織陪艙護士進行頸髓損傷理論知識培訓、急救知識培訓及??谱o理,規范護理人員工作態度、技術水平,了解護理路徑內容及注意事項。培訓合格后每次治療安排1名具有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和高壓氧??浦R的護士進行全程陪護,嚴格按照我院自行設計臨床護理路徑表進行護理。
1.3臨床護理路徑表的設計通過查閱大量醫學資料,觀察實際護理過程中的護理難點,綜合護理專家及骨科、神經外科專家意見,制定適合頸髓損傷患者的護理路徑表,該表將護理內容按護理流程排序,內容簡潔,實行填空式記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同時護理項目不會被遺漏,年輕護士易于掌握。見表1。
1.4具體實施應用①由指定的陪艙護士在吸氧前對患者進行評估,明確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及應對風險的處理方案,然后嚴格按照路徑設定的時間、內容全程進行實施,執行后簽字并標明執行時間;②在護理過程中記錄變異及處理措施;③護士長每日檢查患者的治療進展及措施落實情況,對復雜變異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討論研究并處理,及時完善并修正護理路徑表,并在患者出院后進行考核、存檔。
2結果
26例頸髓損傷患者共接受300余次高壓氧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無1例發生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氣壓傷、氧中毒和減壓病等不良事故。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表不僅提高了治療效果,還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屬充分的肯定和信任?;颊叻从匙o士服務周到,滿足了患者的知情權,無1例護理投訴,提高了其對高壓氧治療的積極性。護士反映護理活動程序化、有條不紊,同時也避免了由于個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的護理缺陷。護患關系明顯得到改善。
3討論
高壓氧治療能有效地提高血液中氧含量,糾正脊髓缺氧狀態,收縮脊髓血管,減輕脊髓腫脹,促進神經細胞再生,在以往臨床治療中取得較好效果。并且臨床研究表明:脊髓損傷后6h,最好不要超過24h,早期行高壓氧治療,并且延長高壓氧治療療程(>30次),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生活質量,降低傷殘。但臨床中頸髓損傷患者往往病情嚴重,患者多合并有四肢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不能自控,并且多有呼吸肌麻痹,導致呼吸費力,不能自主咳痰,多并發有肺部炎癥需氣管切開,在脊髓水腫期易發生呼吸停止。故雖然高壓氧治療效果明顯,但治療過程尤其早期治療中的護理風險高于其他高壓氧治療患者,使得護理難度加大。
該臨床護理路徑表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治療前醫護患三方溝通協調,護士能充分了解護理重點、觀察要點及必要急救措施,能取得患者信任及配合;該路徑使健康教育制度化、具體化,使患者了解自己的護理目標,主動參與護理過程,不僅可以高質量完成工作任務,而且增加了患者滿意度;治療中由于各個治療項目精細化、標準化、程序化,使護理過程更加流暢,避免了護理隨意化及重要護理項目遺漏,護士易于學習掌握,降低了工作中由醫護人員水平能力造成的相關變異,有利于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該臨床護理路徑不僅體現了科學、準確,還具有記錄簡單易行的特點,選用填空式,縮短了護士讀寫時間,增加了護士與患者接觸的時間,從而使護士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地觀察病情,盡早發現病情變化,盡快采取相應護理措施提高護理質量。
本組結果表明對頸髓損傷患者行高壓氧治療過程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減少護理缺陷、投訴,提高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有效降低護理風險。并且使用該臨床護理路徑表,可以規范護理過程,減少頸髓損傷不同患者、不同護士的護理差異,易于管理者或護士長對整個護理過程的全程監控,使護理質量從始末管理向過程管理轉變。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過程包括評估、計劃、執行、協調、監督和評價,通過高品質、高效率、低風險、低成本的服務措施,確保了“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觀念的有效落實,確實可以為醫院、患者和醫護人員帶來三贏的局面。
作者:徐敏單位:延安大學附屬醫院